原栉龙:北美大型恐龙(长8米/长有低矮三角形冠饰)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41:300阅
原栉龙是一种鸟脚下目中的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7700万年前-7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8米,属于大型植食性恐龙之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着非常小且低矮的三角形头冠,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
原栉龙的体型

原栉龙属于鸭嘴龙类中比较大的动物,普遍可达8米长,最完整的标本化石体长更是可以达到8.5米,在目前已经出土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234位,如果站立起来几乎能够和现代的两层楼一样高,与艾伯塔龙、日本龙以及阿贝力龙等恐龙类似。
原栉龙的外形特征

原栉龙的外形和其他鸭嘴龙亚科恐龙一样,吻部都是宽阔且平坦的,并且前端长有角质喙状嘴巴,非常适合切断植物和树叶,而嘴巴深处则长有数百颗牙齿,大多生长在下颌骨上,能够替换的进行咀嚼。原栉龙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头顶的三角形冠饰,不过这个冠饰比较小,整个颅骨的长度也只有90厘米而已。
原栉龙的生活习性

原栉龙和大部分鸭嘴龙亚科恐龙一样,都是采用两足和四足交替行走,尤其是在快走或者奔跑的时候就习惯于抬起前肢,只使用后肢行走。原栉龙有着非常多的牙齿,但是它在咀嚼的时候只会使用其中的数十颗而已,但是过程中会不停的前后移动来更换咀嚼的齿列,从而提高牙齿的寿命。原栉龙属于大型恐龙,所以它进食范围远远超过4米以上。
原栉龙的化石发现

原栉龙最早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的加拿大亚伯达省发现的,主要由巴纳姆·布朗于1916年挖掘,这批化石中的颅骨吻部遭到严重损伤,但是在1924年又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颅骨,截止到目前原栉龙化石已经发现了多达20-25具,所以科学家对其还算是非常了解,因此当时进行描述的之后就因为它除了头冠比较低矮外,其他部分和栉龙非常相似,具有一定的原始特征,于是便将其命名为原栉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新发现 | 天津蓟州区白马泉村北墓地发现汉至明清时期墓葬84座
白马泉村北墓地位于蓟州城区北的山前台地上,北倚渔山,南与蓟州区文物保护单位——白马泉汉墓群仅一路之隔(图一)。2022年5月~7月,因建设工程需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蓟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地块占地范围内经勘探发现的古代墓葬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共发掘汉至明清时期墓葬84座(图二),出土文物400余件(套)。图一墓地周边环境图二白马泉村北墓地航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00:480001地球上曾下过一场黄金雨 这些黄金去了哪里(黄金储量)
大多数的黄金都隐藏在人类无法开采的地质层里。物以稀为贵,随着时代的发展,黄金也变得是越来越抢手了,其价格也是持续的飙升。然而科学家们在格陵兰岛进行地质勘察时,竟然意外发现与黄金稀缺这一说法相悖的存在,因为科学家对于格陵兰岛进一步勘察后初步推算,在这里43亿年前竟然布满了黄金,这也发现意味着地球黄金总含量将会改变。黄金雨我要新鲜事2023-08-16 20:56:410000倾角龙:北美小型恐龙(长1.8米/眼眶下长有三角骨)
倾角龙是一种角龙亚目下的纤角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74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1.8米,属于小型植食性恐龙之一,属于最原始的新角龙类,最大的特点就是颅骨倾斜,鼻部下收,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国发现的。倾角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19:370000龙门石窟日常保养维护中的传承与创新
龙门石窟是世界现存公元5-1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70多块、佛塔80余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佛教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10:3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