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龙:远古爬行生物(最长12米/脖子占到身体一半)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06:280阅
长颈龙是一种有鳞目下的远古爬行生物,诞生于2亿3200万年前的三叠纪时期,体长普遍可达6米左右,其中颈部就占到了一半,可以达到3米,如果加上尾巴的长度可以占到体长的四分之三,长颈龙化石在欧洲的意大利出土最多。
长颈龙的体型

长颈龙一般来说成年后的体长都可以达到6米以上,最长的甚至可以长到12米左右,而这样的体型不仅是在三叠纪属于大型生物之一,而且与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相对比来看,长颈龙的体型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预计可以排到130位,属于巨型远古生物的一种。
长颈龙的外形特征

长颈龙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它的脖子很长,这主要是因为它的每节颈椎骨很长,所以即便是只有12节颈椎骨,但是它依然保有占到体长二分之一的长脖子,有点像是蛇颈龙。因此为了保证身体的重心,所以长颈龙的臀部肌肉非常发达,尾巴上还长有不少黑色的球状物,腹部则长有鳞甲,脑袋比较尖且细,四肢则是指爪状,长在身体的两侧。
长颈龙的生活习性

长颈龙因为修长的颈部和蛇颈龙非常相似,所以它常常会认为是水生爬行动物,因为它的化石大多发掘于半水生地点,并且它的吻部比较狭窄,因此可能是以捕鱼为食。但是也有人认为它们三尖头的颊部牙齿可能表示它们是食虫类生物。不过不对称的颈部很难得到解释,所以也有人认为它是陆地生物,能够在树下使用前肢扒住后,直接将脖子升起抓捕小型的树栖动物。
长颈龙的化石发现

长颈龙的化石大多是在中东和欧洲地区发现的,在欧洲的意大利境内发现的最多,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未成年个体化石,完整度都是极高的,专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长颈龙很可能是两栖动物,在平时喜欢沿着礁石爬行,而在浅水中也能生存,并且和现代的蜥蜴一样,尾巴被咬之后断开还能自己再长出来。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坏心肠美女被称为“蛇蝎心”,只要看一个女人发明的酷刑就明白了
端午节所避“五毒”之蝎说本文作者倪方六端午节习俗不少,以“辟邪厌疫”最为讲究。如何辟邪厌疫?手段也有不少,“杀五毒”是其中之一。初夏时节,各种毒蛇害虫蠢蠢欲动,自古中国民间就有在端午节“避五毒”风俗,小孩子要穿“五毒衣”,传可保平安避恶毒。家里的墙上要贴“五毒符”,用针刺之以“除五毒”。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2:05:510002丽头龙:北美小型恐龙(长有厚实头盖骨/仅长3米)
丽头龙是一种厚头龙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的末期,它的外形和剑角龙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头顶厚度极高,边缘处还带有骨质尖刺。第一批丽头龙化石是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发现的。丽头龙的体型丽头龙属于小型恐龙之一,体长普遍可达3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457位,大小和现代一只老虎类似,与耐梅盖特母龙、威尔顿龙以及安德萨角龙等非常相似,不过在厚头龙类恐龙中这样的体型还属于中等水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16:410000盗墓者在江苏徐州一座山上准确找到贵族墓,他们咋知这里有墓的?
“秦埋岭,汉墓坡”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贼中有一句口头语,叫“秦埋岭,汉墓坡”。这是盗墓贼长期盗墓活动的一个总结,与古代葬俗和现代考古发现的情况相当吻合。这种“葬山不葬顶,埋坡不埋岭”的汉代葬俗,一直影响到现在。在民国盗墓活跃地区之一的湖南长沙,这一带的土夫子便对当地各个朝代葬俗相当熟悉,并用之指导盗墓,上面说的蔡姓盗墓高人就是其中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34:120000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评述(文峰塔、老官山、隋炀帝墓)
还是在回顾2013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前,先贴出过去几年的,方便大家延伸阅读,因为考古项目一般是多年工作成系列的工作,有些地方确实是十大考古的福地。2013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再次是史前考古的全军覆没,不仅新石器,而且旧石器也是,而获奖项目几乎都是历史时期的,连夏商时期也挂零,而两周和秦汉时期则是大获全胜。两周时期1、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2、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26:190000林沄:中国考古学中“古国”“方国”“王国”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研究国家起源问题时,通常依据的资料有三大类:历史文献记载、人类学实例和考古学的发现。前两类资料的数量有一定限制,只有考古学正在不断地提供新的资料,从而推动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一、五种国家起源的理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02: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