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山角龙:北美大型角龙类(长9米/拥有方形颈盾)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51:130阅
白杨山角龙是一种角龙类中的开角龙亚科恐龙,诞生于6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它的外形非常类似三角龙,但是它的颈盾呈现方形,很可能是三角龙的直系近亲,体长普遍可以达到9米左右,第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
白杨山角龙的体型

白杨山角龙属于大型角龙类恐龙,平均体长可以达到9米,这意味着它的体长几乎相当于两头亚洲象的总长,而这样的体型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更是可以排到234位,类似于和平永川龙、虐龙以及密林龙等大型恐龙的大小。
白杨山角龙的外形特征

白杨山角龙和三角龙极为相似,甚至还有科学家曾经认为它们互为异名,因为两者都长有非常修长的一对额部尖角,向上向外延伸弯曲,而鼻骨上也长有一个细小的骨质突起,颧骨部分也呈现尖刺状,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它们的颈盾非常的方正,既不是三角龙的圆润扇形状,也不是像犹他角龙的心形。
白杨山角龙的生活习性

白杨山角龙和大多数的角龙类恐龙一样,它都是以蕨类植物、苏铁以及针叶类为食,因为它的身高非常低矮,并且它拥有着鹦鹉鸟喙状的嘴巴,而且在白垩纪时期的开花植物生长的并不广泛,而蕨类植物等坚硬且有韧性的植物则是当时主要的优势植物,所以科学家推测它大概率是以此为食。
白杨山角龙的化石发现

白杨山角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北美洲发现的,这批化石埋藏于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的白杨山地层中,所以才将其命名为白杨山角龙,在2011年的时候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三角龙化石也拥有着方形的颈盾,从而汤玛斯·霍尔兹就认为白杨山角龙很可能是始三角龙的异名或者是它的祖系亲属。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吉林考古专题(一) | 追溯史前渊源——吉林长白山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与研究
作者:徐廷编者按:为纪念中国考古百年,我们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策划了“吉林考古”专题,全面展示近年来吉林省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突出吉林考古地域特色及在东北边疆考古工作的重要地位,宣传考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支撑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05:350000马什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右肠骨具有病理骨折)
马什龙是一种斑龙超科内的皮亚尼兹基龙科恐龙,诞生于1.51亿-1.42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体长只有5米左右,其中颅骨就占到了十分之一,可达60厘米,目前仅在美国犹他州出土了3-4具骨骼化石。马什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06:570001中国作物栽培与传播惠及世界餐桌
作物栽培推动中国文明发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作物栽培是农业起源的重要标志。农业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拥有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相对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农业起源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经济变革,而是漫长的量变积累,其结果是定居生活方式出现,人口大幅增长,人类社会发展加速,为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经济基础。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0:10:480000考古人物:最早在华活动的日本考古学家:梅原末治
#头条创作挑战赛#梅原末治(UmeharaSueji,1893-1983),大阪府羽曳野市人,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日本东亚考古学、中国汉代考古学领衔学者。在考古学上,梅原末治全面研究以青铜器为中心的东亚古代文化,在中国商周青铜器、战国汉代及魏晋南北朝的铜镜和汉代漆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中国青铜器和铜镜的研究尤为突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0:470004刘志伟:走向田野的历史学
2016-09-09刘志伟、孟凡祺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历史学者为何要向考古学、人类学者学习?从田野里认识历史,是如何实现的?带着这两个问题,2016年7月12日晚上,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开始了他精彩的讲座,这也是中山大学2016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压轴戏。现将有关内容摘记如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40: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