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坠机现场,纪念碑永铭中国航空之父的奇迹与传奇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沙河花生寮社区东方国际大酒店东侧的坠机处。在枝繁叶茂的榕树掩映下,坠机处纪念碑、冯如塑像、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石牌静静伫立。

1912年8月25日,冯如划破长空,并从坠机的那一刻,歇息于此。冯如先生牺牲时年仅29岁,安葬于黄花岗,一百多年过去了。

9月4日,广东军政府陆军全体人员在此处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临时大总统令“殒命地方建筑纪念碑”,但后来政局多变,立碑的事搁置下来。



时光流逝,英烈怎能被忘记。
广州沙河文化站姚站长和龙洞小学老师郭纪勇等有心人,多方走访核实,终于确认了地点,1988年沙河文博会立碑纪念。碑为方尖石碑,上书红色大字:"冯如坠机处"。基座正中镶嵌粉红大理石碑,上书:“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于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在燕塘表演飞行不幸坠机于此陨命葬于黄花岗。沙河文博会立 ”。2004年,天河区人民政府在纪念碑旁建冯如花岗岩石像。
2009年,为纪念中国航空100年(1909-2009),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航空学会倡议并主办、广东省航空联谊会承办,广东省航空协会协办,对塑像重新修缮。
重修碑文精准概括了冯如的一生及贡献:
冯如,(1883-1912)祖籍广东恩平。旅美华侨。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其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架飞机在美国成功试飞。
1911年1月,冯如在美国成功试飞了其制造的第2架飞机。同年2月,冯如偕同助手携带飞机2架返国冀以开创中国航空事业。
1912年8月25日,冯如为宣传航空事业,驾驶其制造的第2架飞机在广州燕塘进行飞行表演,飞机升空后绕瘦狗岭飞行,因飞机失速而坠于此处,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根据冯如生前遗愿,其遗体安葬于广州黄花岗。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飞机制造家、飞行家、亦是第一个为中国航空事业捐躯的殉国者。
在中国航空史上,冯如被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中国航空之父
2012年坠机处被公布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回顾历史,我们在飞天征程,即使是一百多年前,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距离也曾经很接近。1903年12月17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飞上蓝天,中间只隔了短短的6年!这是一个奇迹。
一位只读过几年私塾的广东恩平县乡间少年,12岁来到美国,在船厂、电厂、机器厂当学徒,晚上学语言学知识,用10年时间掌握器械制造技艺,1907年创办“广东制造机器厂”研制飞机,仅3年就造出了飞机!

这近乎神话般的成功来自其百折不挠的坚韧和执着,如公祭祭文中所言“冯如以聪慧之姿,习飞行之术,殚智精竭,极深研几”。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坠落、坠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越挫越勇,终于一飞冲天。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机在奥克兰附近田野上空飞行,拉开了中国动力载人飞行的序幕,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旧金山呼声报》等报纸大幅登载了试飞消息,国内《广东劝业报》《东方杂志》等纷纷宣传这令人振奋的惊天大事。1909年被定为中国航空的起始年。在中国航空事业110周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首个 “冯如1号”复原模型捐赠给中国科技馆。




仅一年多后,冯如2号”诞生。
成功来自博采众长,锐意创新。冯如大量阅读美国《美国科学》《航空学》《航空器》《昆虫式飞机》等文献,参考当时杰出飞行家使用的飞机资料,包括花曼、哈门、沃尔什、戴、华新、伯里利奥、莱特和寇蒂斯等飞行大家制造的双、单翼飞机设计图以及研究,还观察飞鸟的飞行,了解飞机如何保持平衡,计算空气动力学中能够使飞机飞翔的升力。他设计的图纸非常严谨细致,在设计样式和标准上与其它西方机械师的蓝图并无二致。 “冯如1号”采用气冷内燃机,在莱特型结构基础上,结合法国花曼型和蔻蒂斯型的优点,冯如还把滑雪橇形的着陆装置,改为机身下设置4个小轮子用于起飞和着陆,时至今日的飞机也一直沿用了类似的起落架形态。
“冯如2号”以花曼型为蓝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水冷发动机,飞机主翼长48英尺,两翼之间设置支柱,大大增加了飞机的受力,使飞行平稳。在飞机前后各安装方向舵,前舵控制上下,后舵控制左右。机身长60英尺,马力75匹左右,带动螺旋桨每分钟1500转,时速约60英里,而且,飞机重量轻,仅为500磅,其设计达到当时世界领先水平。1911年1 月 18 日,冯如驾机在奥克兰市艾姆赫斯特(Elmhurst)广场作公开试飞。飞机环绕广场飞行后向三藩市海湾飞去,然后折返,徐徐降落,历时 4 分钟,这是一次完美的成功!其后冯如曾驾驶着这架飞机飞出了时速65英里,航程20英里,飞高700英尺的新记录,打破了寇蒂斯在法国瑞姆斯参加第一届国际飞行比赛获得速度冠军时的成绩。三藩市星期日呼声报头版以《他为中国龙添翼》为题作了大幅报道。冯如被誉为东方莱特。
冯如献身航空事业的动力来自报效祖国的强烈使命感。冯如曾发誓“……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足以救国宁者死 ”。冯如敏锐观察到航空的发展前景,提出以飞机守卫港口,使他成为最早具有空军建军及作战思想萌芽的人。他认为“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倘得千数百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 果然,1911年10月,世界上第一次将飞机用于战争的战例出现了,因此有人喻其为“东方杜黑”。孙中山曾观看冯如飞行表演,并与冯如长谈,其航空救国思想的形成与冯如的言行有密切关系。在冯如2号大获成功后,冯如拒绝了各方的重金聘用,抱着“壮国体,挽利权”的壮志,和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携带着他们自制的两架飞机及部件,于1911年2月踏上了归途。为了宣传航空救国,1912年4月在台山为2000群众进行了飞行表演。8月在广州进行第2次飞行表演时不幸遇难,弥留之际,惟忧心航空救国事,留下“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的遗言,鼓励同志继续未竟事业。


广东省航空纪念碑立于1987年,正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的“航空救国”四个大字,北面刻有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广东省航空纪念碑"碑名,西面刻英烈名单,第一位就是冯如。

冯如殉难当年,南武公学校长何剑吾即从自己的俸禄中捐款建立冯如奖学金,各种形式的活动表达着人们绵绵不断的怀念与敬仰:冯如小学、冯如纪念中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书院、冯如纪念馆、冯如纪念楼、航父广场、冯如航园、冯如杯,粤剧 “航父冯如”,话剧“望”……


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航天纪念钞,背面的图案依次为嫦娥一号卫星图案、中国空间站"天宫"、喷气式客机、冯如2号双翼螺旋桨飞机、飞禽海东,在中国向宇宙的探索中,今有两弹一星元勋,百年前的冯如,同样代表着一个时代!
(刘春喜)
任海云:手脚之下有“乾坤”——吕梁山中段史前考古调查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5:03:33000012座西周王陵 为何一座也没找到 周天子的王墓都在哪
在目前的考古学研究中,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尚未找到一座确凿的西周帝王墓。那些被认为是西周帝王陵的墓葬,实际上只是打擦边球而已,并没有真正接近目标。我们发现了许多西周贵族墓,这些墓葬中的陪葬品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著名的何尊、利簋和大盂鼎等。我要新鲜事2023-09-11 19:08:230000观影:《海昏侯》一场失败的盗墓,揭秘西汉“宝藏男孩”
2006年盗墓小说《鬼吹灯》的出现,揭开了我国盗墓类小说的新纪元,并与其同年诞生的《盗墓笔记》,在此后十数年里,成为「盗墓文化」的顶级IP。神秘且备受争议的盗墓产业,一时间也成为人们热议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级顾问霍顿曾指出,全球地上和地下的文物交易额,仅次于毒品和武器交易。中国作为文物「输出」大国之一,更是吸引无数盗墓者趋之若鹜。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20:520000张十庆:日本玉虫厨子与东亚早期建筑样式
日本小木作玉虫厨子,以其作为早期佛教遗物的重要性而闻名,日本美术史与建筑史学界对之有较多的分析研究,国内学界亦有刘敦桢译注的《玉虫厨子之建筑价值并补注》[4]一文,可借之对玉虫厨子背景及基本分析有大致了解。玉虫厨子在早期东亚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中国早期建筑的研究也尤具意义,本文从东亚背景及样式史的角度试作梳理和讨论。一性质与特色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24:08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