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元明清釉下彩绘瓷
#走进博物馆#
釉下彩绘瓷的做法是在素坯表面绘画纹饰,施加釉料之后烧成的瓷器,因为纹饰位于釉层下方而得名。此一彩类起源于三国东吴时期,成熟于唐代长沙窑,并往下传承到元明清三代。
元明清三代的釉下彩绘瓷以钴、铜、铁为着色剂绘画而成,既有单色彩绘,也有双色或三色并用的作品。本文分元青花、明洪武釉里红、明永乐青花釉里红、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及清康熙釉里三色五项,说明釉下彩绘瓷的概况。
1.元代青花

此件大罐以钴料绘画纹饰,罩上透明釉,高温烧成青花,属于单色釉下彩绘之类。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藏
青花瓷的制作方法是使用钴矿物作为彩料,绘在瓷器坯体上,施透明釉后,高温烧制的品类。此一技法始见于唐宋二代,到了元代中晚期发展成熟。
图一为震旦博物馆所收藏的元代青花鱼藻纹大罐,此器呈圆口、短直颈、腹部圆阔之状,表面绘画海水波涛、串枝花卉、莲塘鱼藻、卷草及莲瓣纹边框内填杂宝纹,纹饰皆处于釉层之下,器表闪烁着莹润的光泽。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元代所用的钴矿有本土料和进口料二类。本土青料产于江西、浙江及云南等地,属于高锰低铁之钴矿,呈色蓝中带黑或泛灰,主要施于国内用器和东南亚的外销瓷上。
进口钴料称为“苏麻离青”,属于高铁低锰之钴矿,大多用于绘制外销中东和内销本地的精品瓷,呈色如图所示,深浓如蓝宝石,并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点,在大笔描绘和粗细并绘的笔触带动下,展现明快率真的风格。
2.明洪武釉里红

此器的纹饰以铜着色剂绘画而成,表面施加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釉里红纹饰。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藏
釉里红瓷的制作方法是以铜着色剂为彩料,在瓷器素坯上绘画纹饰,罩上透明釉,高温烧制而成的器物。
此一品类创烧于元代,因为当时烧制铜红的技术并不纯熟,呈色品质不甚理想,也少见如青花一般的笔绘纹样,直到明代洪武时期,可能朱元璋以红为贵之故,才得到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的主要品类。
图二为震旦博物馆收藏的明洪武釉里红盘,盘口往外翻折,器壁圆弧向下收窄,盘腹略浅,表面绘画牡丹、石榴、菊花、茶花、莲塘、卷草等釉里红纹饰。由于铜红不易控制,颜色灰暗,但其绘画笔触如同青花一样,笔法细腻严谨,没有烧飞和过度模糊的现象,比元代进步很多。
类似的造型与纹饰亦可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藏品,呈现明洪武时期釉里红器的典型特征。
3.明永乐青花釉里红

以钴料和铜着色剂绘画纹饰,高温烧成青花釉里红,属于双色釉下彩绘之类。
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藏
釉上、釉下彩绘瓷,使用釉上彩料和釉下彩料绘画纹饰,在烧制工艺上必须融合二种技法才能制作完成,以青花五彩最具代表性。
例如上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嘉靖五彩云鹤纹罐,此器呈圆口、短直颈、丰肩、鼓腹下收之状,底部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表面布满蓝、绿、黄、红等各色纹饰。
从制作工序的角度来看,此器先用钴料在胎体上绘画鹤鸟、花卉、云脚、丝带等蓝色图案,器表遍施一层透明釉后,高温烧成青花纹饰,然后再用红色、黄色及绿色等颜料绘画其他图案,低温烧制,成为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共饰一器的作品 。
4.明宣德青花釉里红

青花和釉里红的烧成温度不同,在一件器物上成功烧出二种浓丽的色彩,实属不易。
图片来源:《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页166,图56
宣德时期陶瓷工业承袭永乐时期的基础而继续发展,既有青花、釉里红分开制作的单色釉下彩绘,也有二者并用的双彩作品。
例如图四为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盖碗,碗口外敞,器腹略深,底下具有圈足,碗盖状如浅覆盆,盖沿外侈与碗口相合,表面以莲瓣纹、赶珠云龙纹、蕉叶纹及弦纹为饰。
蓝色纹样以苏麻离青料绘画,颜色深浓靓丽,并有黑疵斑点,红色纹样以铜为着色剂绘画,呈色鲜艳秾丽,具有晕散之感。
由于这二种彩料所需要的温度不同,能在同一件器物上烧造成功实属不易,非常难得。
5.清康熙釉里三色

此器以钴、铜、铁三种着色剂绘画纹饰,高温烧成蓝色青花、釉里红色及豆青青色。
图片来源:《故宫清瓷图录-康熙窑雍正窑》,页166,图56。
“釉里三色”使用钴、铜、铁等三种着色剂在素坯上面绘画纹饰,施加透明釉之后,高温烧制成器,为清代康熙时期的特有产品。
图五为清康熙釉里三色山水笔筒,此器呈圆口、直壁、筒形腹、平底之状,胎体表面先以局部减地成浅浮雕的技法制作出人物泛舟山水图,然后再用钴料与铜、铁着色剂上色,遍施一层透明釉后高温送烧。
钴料所绘为蓝色青花,铜着色剂绘出釉里红色,铁着色剂则烧成豆青青色,淡雅的色调与图绘内容相得益彰,呈现高雅秀逸的美感。
釉下彩绘瓷的颜色种类虽然不多,但是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在古代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期将以釉上彩绘为题,介绍金代红绿彩和明清五彩器的特色。
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二)
六、纲运官吏之私营商业《宋史》卷二六○《李怀忠传》说:上(太祖)幸西京,爱其地形势,得天下中正,有留都之意。怀忠乘间进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禁卫数十万人仰给于此,帑藏重兵皆在焉。根本安固已久,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上嘉纳之。0000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更多细节揭秘!
深海之下,千百年前的历史静静封存;空寂之蓝,失落的海底遗珍惊艳时光。5月21日,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在三亚发布我国深海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两处古代沉船,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和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的沉船,文物数量超过十万件,堪称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本次深海考古发现有何亮点?我要新鲜事2023-05-24 20:00:070000新书|朱凤瀚:《甲骨与青铜的王朝》
作者:朱凤瀚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2022-1页数:1190装帧:精装ISBN:9787532597772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52:530001李学勤: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何要用考古资料来进行《周易》研究。第二个问题讨论近年出土的与《周易》有关的材料,分四点,一是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二是安徽阜阳双古堆汉简《周易》;三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四是和《周易》有直接关系的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一、为什么要用考古的材料来研究《周易》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两城镇遗址
▲两城镇遗址发掘现场中国黄河下游以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县城东北的两城镇西北。范围约近百万平方米。1934年发现,1936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尹达主持发掘。1954年以来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大学等作过多次调查。遗址上层为少量的周代遗存,下层为山东龙山文化遗存。▲黑陶盆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2:34: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