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农业,长江、黄河都是源,《最早的农人》译者谈
我的两位老友: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陈洪波与广西考古所研究员谢光茂,近期出版的译作《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First Farmers: the Origins of Agricultural Societies)(彼得·贝尔伍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是一部宏大时空叙事,且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考古学著作,老李非常荣幸,得到译者 陈洪波教授的许可,将陈老师对该书的解读在此推出,先睹为快。

陈洪波:
《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First Farmers: the Origins of Agricultural Societies)(彼得·贝尔伍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是一部堪称伟大的考古学著作,由我和谢光茂先生来主译,我倍感荣耀,同时也感到很大的压力。这些年国内考古界的翻译水平节节攀升,一改早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如果我们的翻译无法达到相应水准,自己颜面顿失事小,对不起原著和原著作者才是大事。一切尚待内行的读者来检验。
翻译工作进行了快两年,虽然最初开始翻译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书影响大,但临近出版前后我才知道它在中国考古学界的影响比我了解的更大,很多行家早在关注这部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教授讲,已故香港中文大学的考古学家吕烈丹教授生前就有翻译这部书的计划,但因故未成。还有其他业内人士,也有类似想法。这次如果不是借助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机构力量,中文版的面世难以成功。
此书作者彼得·贝尔伍德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休教授,是当代最著名的考古学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这部书是他在学术生涯的盛年产出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2005年出版,2006年获得了美国考古学会的最佳著作奖(Book Award from the Society for American Archaeology)。阅读过它的人大多赞不绝口,即使不同意它的观点的人,也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这部书精彩绝伦的地方,在于提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理论观点,并做了全面有力的论证。作者贝尔伍德教授认为,当代世界的绝大多数人群,其实都是来自于数千年前的几个最早的农业起源地,最主要的是西南亚的新月沃地、中国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非洲北部等。这些地方发明了农业,农业造成人口暴增,然后向外迁徙,逐渐占领了世界上大片地区,所以这些大片区域内的语言和人种有共同之处。世界上现存语言为什么只有不多的几个大语系?是因为它们最早的源头就是来自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地。贝尔伍德的这个观点,就是所谓的“农业、族群和语言扩散假说”。他的研究综合了考古学、语言学、遗传学和民族学,远远超出了仅靠单一学科达到的认识水平,这也是该书的亮点所在。
这个假说并不是心血来潮的虚构,而是贝尔伍德长期思考的结果。贝尔伍德从年轻时候起就从事太平洋考古研究,他发现南岛语族虽然分布范围广大,但实际上来源单一,最早就是从台湾和中国东南沿海迁徙出来的一群农人。考古资料、基因证据和语言关系都支持这一点,即南岛语族“出台湾说”。随着贝尔伍德学术日渐精深,他开始把视野扩展到全世界,发现南岛语族扩散所反映出的历史规律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性。
他的观点的核心,在于以“人群迁徙”替代“文化传播”作为解释新石器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所谓“新石器社会”,大家都懂的,是指农业社会。他这个看法具有颠覆性,很难为习惯传统认识的人们所接受。他也很谨慎,该书中做了大量的理论和案例考察,以证明以往文化传播论的不可信,其中民族学的案例最多。从该书出版以来,质疑他这一点的人最多,虽然没有人做系统性的批判,但层出不穷的批评很令人头痛。贝尔伍德先生对此显然也耿耿于怀,毕竟一个如此精心建构的宏大理论,长期不能令所有人心悦诚服,仍然不能说它取得了根本性的成功。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贝尔伍德先生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在给中文版写的序言中称,十五年来考古学和基因研究的进展,使得他越来越相信这个理论的正确性。至于这个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是否符合中国考古学的实际情况,相信读者读过本书之后,自然有自己的判断。

END
姜伯勤:《柳如是别传》与读书方法
三联书店新编《陈寅恪集》隆重问世。《陈集》收入现在所能找到的全部著述,共十三种十四册。其中,读书札记、书信集、讲义及杂稿,均为新辑面世。其开本、装帧十分雅致。日前,堪称寅恪先生压卷之作的《柳如是别传》一书领先出版,这是对我国读书界的一个新贡献。陈美延女公子不辱父命,担任《陈集》的编者,为此付出了许多辛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7:190000河南一农民挖到古墓 给乡亲巨额封口费仍被出卖 现文物禁止展出
文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藏,它们承载着过去的历史和文化,但是文物的保存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古往今来,盗墓者都忙着挖墓,通过挖墓获取利益,这也导致文物的大量流失。现代考古学的发展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帮助,通过考古工作,可以找到古墓的位置,挖掘出未知的文物,使埋藏在地下的历史再次浮现,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拓展眼界。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18:300001咸阳出土2千年前汉墓群居然挖出一个神秘的太医墓(汉代墓群)
咸阳出土2千年前汉代墓群大多都是宫廷太医。在我国陕西咸阳在进行考古勘探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墓葬群,而这个墓葬群当时被称之为巨型墓葬群,因为这个墓葬群的面积让人难以想象,足足有18万㎡,几乎可以相当于一个鸟巢的面积了。在这里面有着一百多个墓坑,埋葬的人超过了无比人,在经过鉴定之后,发现里面大多数被埋葬的都是宫廷太医。陪葬品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3:20:310000冯汉骥与川大考古学——霍巍教授访谈录
冯汉骥(1899—1977),字伯良,湖北宜昌人。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中国近代考古学开拓者之一,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奠基人。曾任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图书馆主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主任、四川博物馆馆长、西南博物院副院长、华西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等职务。1950年当选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57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0:28:240000过去有不少地方流行“招夫”风俗,什么情况下女人才可以这么做,免遭社会议论?
“寡妇门前是非多”考本文作者倪方六白头偕老,从一而终。这只是古人的是一种愿望,在婚姻期间,一方亡故或离异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寡妇也是人,性欲是客观存在的,发生婚外性行为或遭性侵,并非不可能,于是有了“嫁妇门前是否非多”的说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13:4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