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农业,长江、黄河都是源,《最早的农人》译者谈
我的两位老友: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陈洪波与广西考古所研究员谢光茂,近期出版的译作《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First Farmers: the Origins of Agricultural Societies)(彼得·贝尔伍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是一部宏大时空叙事,且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考古学著作,老李非常荣幸,得到译者 陈洪波教授的许可,将陈老师对该书的解读在此推出,先睹为快。

陈洪波:
《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First Farmers: the Origins of Agricultural Societies)(彼得·贝尔伍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是一部堪称伟大的考古学著作,由我和谢光茂先生来主译,我倍感荣耀,同时也感到很大的压力。这些年国内考古界的翻译水平节节攀升,一改早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如果我们的翻译无法达到相应水准,自己颜面顿失事小,对不起原著和原著作者才是大事。一切尚待内行的读者来检验。
翻译工作进行了快两年,虽然最初开始翻译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书影响大,但临近出版前后我才知道它在中国考古学界的影响比我了解的更大,很多行家早在关注这部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教授讲,已故香港中文大学的考古学家吕烈丹教授生前就有翻译这部书的计划,但因故未成。还有其他业内人士,也有类似想法。这次如果不是借助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机构力量,中文版的面世难以成功。
此书作者彼得·贝尔伍德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休教授,是当代最著名的考古学家之一,一生著作等身。这部书是他在学术生涯的盛年产出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2005年出版,2006年获得了美国考古学会的最佳著作奖(Book Award from the Society for American Archaeology)。阅读过它的人大多赞不绝口,即使不同意它的观点的人,也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这部书精彩绝伦的地方,在于提出了一个了不起的理论观点,并做了全面有力的论证。作者贝尔伍德教授认为,当代世界的绝大多数人群,其实都是来自于数千年前的几个最早的农业起源地,最主要的是西南亚的新月沃地、中国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非洲北部等。这些地方发明了农业,农业造成人口暴增,然后向外迁徙,逐渐占领了世界上大片地区,所以这些大片区域内的语言和人种有共同之处。世界上现存语言为什么只有不多的几个大语系?是因为它们最早的源头就是来自不多的几个农业起源地。贝尔伍德的这个观点,就是所谓的“农业、族群和语言扩散假说”。他的研究综合了考古学、语言学、遗传学和民族学,远远超出了仅靠单一学科达到的认识水平,这也是该书的亮点所在。
这个假说并不是心血来潮的虚构,而是贝尔伍德长期思考的结果。贝尔伍德从年轻时候起就从事太平洋考古研究,他发现南岛语族虽然分布范围广大,但实际上来源单一,最早就是从台湾和中国东南沿海迁徙出来的一群农人。考古资料、基因证据和语言关系都支持这一点,即南岛语族“出台湾说”。随着贝尔伍德学术日渐精深,他开始把视野扩展到全世界,发现南岛语族扩散所反映出的历史规律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性。
他的观点的核心,在于以“人群迁徙”替代“文化传播”作为解释新石器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所谓“新石器社会”,大家都懂的,是指农业社会。他这个看法具有颠覆性,很难为习惯传统认识的人们所接受。他也很谨慎,该书中做了大量的理论和案例考察,以证明以往文化传播论的不可信,其中民族学的案例最多。从该书出版以来,质疑他这一点的人最多,虽然没有人做系统性的批判,但层出不穷的批评很令人头痛。贝尔伍德先生对此显然也耿耿于怀,毕竟一个如此精心建构的宏大理论,长期不能令所有人心悦诚服,仍然不能说它取得了根本性的成功。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贝尔伍德先生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在给中文版写的序言中称,十五年来考古学和基因研究的进展,使得他越来越相信这个理论的正确性。至于这个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是否符合中国考古学的实际情况,相信读者读过本书之后,自然有自己的判断。

END
中爪兽:史前哺乳肉食动物(长有奇特蹄状脚/奔跑健将)
中爪兽是一种史前哺乳动物,诞生于4500万年前的始新世中期,外形酷似狼或者狗,有着非常强的奔跑能力,能够捕食大部分植食性中型有蹄目动物,第一批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美国犹他州境内,颅骨长达42厘米。中爪兽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57:550001日享一书ZZg01《国宝的故事》
今天分享的是一个想从考古专业转型出去当老师的同学找我帮忙拼的一本书,是一本看起来很有意思,但也不失专业水准的科普书。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10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进入文明社会也有了5000年的历史。对于,如何激起人们的兴趣,引领他们走进历史文化的宝库,汲取知识和力量?这套书的策划者决定从渴求知识,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抓起,讲好历史故事,讲好一堂启蒙课。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9:30:050000此衣装推出后,曾引起半个世界的恐慌,多个国家称它为致命的瘟疫
古时女子地位相较于男子而言非常低下,不仅终生被灌输三从四德的迂腐思想,而且在平时的吃穿住行上还有诸多规律需要遵守,尤其是在穿衣上面,古代女性必须穿裹得严严实实来证明自己的得体。这种衣着上的变态要求在西亚等地也有类似表现,且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不少的西亚女性出门时必须将全身包裹严实只能留一双眼睛看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7:050001武王伐纣:从镐京到朝歌牧野,为何周武王一路畅通无阻?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从镐京(位于西安一带)出发,率领4.5万甲士讨伐商朝,首先来到的是洛阳孟津古渡口,在此与诸侯联军汇合,作《太誓》激励诸侯,随后大军一路向东、畅通无阻的到达朝歌牧野(距朝歌约70里),最终牧野之战中一战定乾坤。我要新鲜事2023-09-28 20:27:430001“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对文物工作的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指明了系列路径,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其中特别提出“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备受启发,特书写几点学习体会和理解思考,以增进交流。一,拓宽研究的时间范围,就是要梳理清楚“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20: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