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中华智慧
【说明】本文为郭静云教授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陈禹同采访所写(见《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24日第3版),现在全文刊出。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其实与中国传统中古老的天地人“三才”观念相符。根据此概念,天地的长久,天与地的交合是人的作用,是从每一个人,到天与地之间的所有人,经过各自生命及携手合作而达致的。人类合作只能基于尊重和包容各自的差异,做到和而不同。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观念的出现,是人群不断扩展自我认同范围的结果:从小家族、家乡到族群和社群,到语言和习俗相同的小社会,再到“民族”、领土和国家,然后又扩展到跨国的教徒、人种,最近又扩展到对“全人类”的共同认同。历史上所有局部认同都包含有对非我群之他者的“否认”之意,即有将他者视为敌人的思维;而唯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目标则旨在避免人类互相敌对和毁灭。
真正推动人类发展的,主要还是合作。唯有合作才真正创造和生产,增加财富和能力。历史表明,相对于那些相互竞争的攫取人群而言,作为创造者和生产者的群体占有巨大优势:通过生产者之间的合作,取代同类之间为攫取而发生的竞争,这使合作者的群体能够不断获得新能力,能够配合生产的需求,不断改善生活条件;故能生生不息,不断地开拓和成长。
中国最早的原生国家文明基于稻作农耕和水利合作。当然,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也曾出现过好战的掠夺族群,但其终究只是匆匆历史过客,终又认同而丰富化了多元的中华文明,加强后者内部分工合作体系的丰富度。和而不同,以合作创造取代竞争强取,乃使中华文明的生产力和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各类合作共赢和止争的智慧。如子思子有言:“君子好仇。”即君子喜欢与自己能力相当和匹配的竞争者,学习其势力、才华,吸取其长处。这种方式的高明之处于,将匹敌的对手变为学习和合作的对象,从而避免更激烈的冲突。又如,中国传统思想的要点乃是人和社会取像于大自然,社会的运转犹如天地运转,不固定和“造化”。并且,正犹如自然界中没有一个相同的花草星星,人类文化应求和而不求同,以生命为唯一价值。中国传统中有“中庸”观念,教人互相宽容、耐心,“止戈”以避免用武,依靠“文”的方式解决问题。此外,在先秦,老子就警告:“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警告那些大肆杀戮者终将失败。人类历史也告诉我们:不依靠内在认同与合作,而依靠暴力的组织都不稳定。
可是,从二十世纪以来,全球格局趋向于两种大势力的对抗,双方建立绝对认同与否认的意识形态,自然多样性被简单化约为二元对抗。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为走出这种格局指明方向。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深刻洞察到迄今人类越来越深地相互依赖的事实,越来越需要合作共存的事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建设未来,而是时刻追求健康的今天。如果没有美好的今天,很难有美好的未来。对“美好”的认识各自不同,在不影响别人生命的条件之下,应该允许各自唱不同的歌,跳不同的舞,各自建设自己的家。文化交流旨在求友好,不求同化。
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互相学习,除了经济、技术、勤劳、和平之外,还需要学习历史经验。历史是最理想的、至高智慧的老师。当然只是客观的历史才如此,否则会有指鹿为马的负面作用。既可学习祖国历史,亦可学习别人的历史,追求避免重复错误而走向绝境。
杨朱“人人不损一毫”这句话表面上私心不人道,实际上其智慧与“天下为公”接近。这是在表达人的生命为至高价值,好的“理想”不应该建立在有损于人,将自身福祉建立在牺牲他人的基础上。犹太文化也有类似的观念。犹太传统中有过礼拜六的教条,礼拜六不做事,不产生人为影响,而享受自然造化。可是犹太文化里强调“礼拜六为人,而不是人为礼拜六”。所有观念、理想、信仰、意识形态都只是配合更美好生活的需求。
人类多样,语言、文化、传统不一,经常影响到彼此间互相不理解。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不可以唯我独尊,要学习对话,要保持自己而理解他者,要和而不同。
2023年游学:齐文化博物馆的石刻艺术展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齐地临淄境内的佛教造像,据民国9年,《临淄县志》记载:西天寺佛造像原本立于后赵石虎所建的兴国寺,但临淄至今发现的有确切记载的佛造像时间分别为:大齐天统六年(公元565年),大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正光三年(522年),石佛堂石佛为大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年)。以此推断佛教文化传入临淄地区时间约在北魏孝明帝前后。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09:020000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
历史事实广汉三星堆文化的新发掘,又掀起一波对古蜀人的寻根热潮。有些学者以三星堆文化最早阶段可推至夏代以前,因此认为华阳国志之记载——“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可被证明为历史事实。0001豫鲁盗墓者先后盯上了安徽一座大墓,河南人得手了,山东人被抓了
安徽淮南武王墩被盗经过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安徽淮南三和镇徐洼村村南,有一座大土堆,有五六千平方米,十几米高,当地人称“武王墩”。附近几公里范围内还有不少这样的土堆,都叫“墩”:黄泥孤堆、望坝孤堆、白泥孤堆、尖孤堆、平孤堆、马家孤堆、大孤堆、李三孤堆等,只是规模比武王墩稍小。安徽考古部门勘探后证实,这些土堆全是先秦古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1:280000江苏挖掘父女合葬墓 出土“长生不老药” 化验后众人目瞪口呆
在我国的考古界中,专家们曾在墓中发现过古代时期的长生不老之药,但是化验后却被药中的成分吓到,所有的药经过化验后所得的结果令人目瞪口呆。这说明古代人的医疗水平非常落后,他们根本不了解这些药物的成分和药效。我要新鲜事2023-07-11 21:12:520001筹备博物馆,花500万从盗墓者手里收购文物,出事后埋进玉米地
筹备博物馆,花500万从盗墓者手里收购文物本文作者倪方六收购盗墓者手里东西的,都是些什么人?这里有一例,我们来看看。在上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一起前几年在湖北随州发生的瞒天过海、暗度陈仓之盗墓案例(见《当代盗墓史第一例,一次挖出24件国宝,情节比编剧的水平还要高》一文),有一个悬念是,这起罕见的盗墓活动怎么事发的?盗出的青铜器又弄哪去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33: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