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评十大考古:曹操墓真假之争
#历史开讲##2022十大考古#让人再次回忆起当年对曹操墓的争论。作为一个学习考古的人,只能说目前安阳的西高穴2号大墓是目前最有可能是曹操墓的所在。就像大部分都相信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城,但只能说极可能是,而非一定是,因为目前没有类似于海昏侯刘贺墓印章那样的铁证。
西高穴2号大墓被认为是曹操墓主要原因有:
1,以西高穴2号墓的形制与规格和东汉晚期诸侯王墓及三国时期孙吴高级贵族墓相比较,该墓应该为“王陵”。且地望亦当古邺北城偏西南约30里的位置,与文献所记载曹操墓相同。
2,由于墓葬形制和规格与东汉晚期诸侯王墓基本相同,墓内发现3枚东汉五铢钱及“魏武王” 铭刻石牌(下图), 所以由考古发现遗迹和遗物可判断该墓时代为东汉晚期至曹魏初期。
3,出土“石牌” 的文字用语,以及文字绝大多数为汉隶,即“八分体”,为东汉晚期至曹魏时所流行。
4,墓中出土男性头骨,经鉴别年龄约60岁,又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记曹操死于六十六岁基本吻合。
5,出土记有“魏武王” 的铭牌。因此推断西高穴2号墓无疑是曹操死后所葬“高陵”。
认为上述论证还应慎重地认真进行探研的人,一方面认为西高穴2号墓从其形制及出土遗物,将那座墓认定为东汉建安末年即三国时期的坟墓,应无问题。另一方面对将其认定为曹操的墓葬,认为论据不足,故提出不同的看法。
1,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 年)五月,汉献帝晋封曹操为魏王。过了两年,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 年)六月,魏王曹操令曰: “古之葬者,必居帣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
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
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说明在建安二十三年魏王曹操已按汉制王陵
为自己营建“ 寿陵”,并且要使其陵墓”广为兆域” 以安排他的大臣列将有功者陪葬。但是目前西高穴2号墓的平面布局,明显不及东汉王陵的规制,特别是缺少回廊等结构,甚至还不如一些相当二千石官员的墓室平面布局。
2,关于墓中出土的刻铭石牌。是文献中常见帝王常所用的物品,赏赐臣下,这是一种特
殊的恩宠之举,所以被赐者极感荣光,甚至死后还会把这些物品带至阴宅,还要特书其本为帝王“常所用” 之物。同时史官知悉某人曾受此恩宠,也要在其传记中特记一笔,以传之后世。所以墓中出现书明“魏武王常所用” 的牌铭,恰好说明其非魏武王之墓。
3,在西高穴2号墓中男性尸骨被鉴定为60岁左右,墓中发现的两具女性尸骨,据说经鉴定一位是50岁左右,另一位只有20岁左右。但据《三国志· 魏书· 后妃传》,魏武帝曹操的卞后,逝世于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已是曹操死后10年,但“合葬高陵”。史载卞后生于东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死时已71岁。所以墓内的女性均与卞后不合。所以墓中出现不是卞后的两个女尸,史书无据,与理不合,难说是曹操的坟墓。
所以,安阳西高穴三国时期墓葬的发现,对曹操墓的学术探寻是极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但这一学术课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考古学者继续努力。而地方政府为了相关旅游发展,而急于将考古遗迹与历史相对应其实是不适合的。比如,国家文物局不建议“二里头遗址夏都博物馆”加“夏都”二字,但是洛阳政府还是加上了。同样曹操墓,当年申请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时报的也是“安阳西高穴大墓”,然而后来就变成了曹操墓。虽然,离历史真实很近,但是,真理与谬误也往往一步之差。所以,只能说,目前那个墓是当下最可能是的,但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挖到一个更加证据确凿的曹操墓呢?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0:20:100000“秋风起,蟹黄肥”,中国何时开始大兴吃螃蟹之风的?
明清人节假日如何休闲?本文作者倪方六社会越往前发展,人们的休闲生活应该越丰富、有趣。但在事实上,古代中国到了明清时期,节假日文化似乎倒退了,好像没有唐宋时丰富多彩,直接的佐证就是节假日时间被官方大大缩短。图:明朝人骑着毛驴出行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36:060000郑州商城金面具:是古人不败金身的希望,还是世界范围内的信仰?
郑州商城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黄金面罩引发热议,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三星堆曾经出土的黄金面具,但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在全球范围内,就不难发现以黄金制作面具,几乎是每个文明不约而同的行为,那么这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心理认知?01郑州商城金面罩我要新鲜事2023-06-13 20:45:240000一个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发明传与谷雨节有关,有个地方每年都纪念
谷雨与仓颉造字有关系吗?本文作者倪方六(谷雨忙种)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过了谷雨,春天就与我们挥手作别了。南宋诗人杨万里《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诗便写出了谷雨时节人们对春的留恋:“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它。落尽千花飞无絮,留春肯住欲如何?”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06:570002张忠培:良渚文化墓地与其表述的文明社会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3:09: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