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评十大考古:马俊才——拿十大最多的男人
#历史开讲#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称为中国考古界的奥斯卡,这个奖项受重视程度之高,在国内各类考古奖项中难出其右。首先是级别高,是国家文物局给办的,下边承办的也是中国文物报这个官方报和中国考古学会这个行业最高协会。其次,各地重视程度高,每年十大考古评选不仅是各地考古工作大显身手之时,也是对各个单位乃至政府攻关能力的考验。再者,社会影响力大,一年一度的十大考古从初评到终评往往持续两个月,各路媒体纷纷报道,很多憋了多年的发现,全都爆出来。最后,能获十大考古的项目都是从全国数千个考古项目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从学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等多方面考量后才选出来。所以,一位考古工作者一辈子能有一个项目中十大就是相当不错了,能有三个几乎是所在地区凤毛麟角的存在,如果有五个,那全国也就一个,他就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马俊才老师。

近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市举行。因为2021年是建党百年,而争论已久的中国考古学的开端也正式有了定论,居然正好也是在1921年,那年安特生在河南仰韶村正式开始科学考古发掘,所以2021年也是考古百年。所以,在这次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而2022年,是新时代,新百年的开启之年,所以大会决定了除评选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外,特新增年度河南考古人物。而这个首届河南年度考古花落谁家呢?“2022年度河南考古人物”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马俊才研究员。

马俊才究竟何许人也?他1966年出生于河南博爱县,据说这个县的名字是孙中山先生起的,当地比较有名的考古遗址如西金城龙山文化城址。1989年7月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据说是博爱县第一个考上北大的人,现在该县每年也就几个人能考上北大,八十年代能上北大,那绝对是相当聪慧的人。他毕业后,没有留在繁华的京城,而是直奔一线,来到了全国文物大省,也是他的家乡河南。他目前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公共考古与对外交流室主任。

马俊才老师在考古方面学术造诣如何呢?他自1989年从北大毕业后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比小瓜的年龄都大。在这三十年中,他走遍了中原大地,主持了近百项考古发掘和调查项目。通过多年的勤学苦干,他在商周考古、城市考古、古代手工业考古、遗址类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等方面有较深厚造诣,尤以车马坑清理、大遗址调查勘探、大型城址与墓葬发掘能力见长。他目前已经出版《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流沙疑冢》两本著作,发表论文与考古简报50余篇。要知道这些成果都是在常年忙于田野,顶多偶尔抽空晚上加班挤时间写出来的书和文章。

在马俊才老师主持的众多大中型发掘项目中,先后有五项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项获得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他作为考古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发掘的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新密市古城寨龙山城址、新郑市胡庄墓地(韩王陵)、新郑郑韩故城(郑国3号车马坑)、南阳黄山遗址等均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即使是当年大学参加实习挖的石家河遗址他亲手发掘的墓葬依然是目前资料最好的肖家屋脊文化的墓葬。所以不管是一起的大学同学,还是后来工作的同事都说,他才是最应该干考古的人,挖哪哪有。
尤其是近几年主持发掘的南阳黄山遗址在2022年分别入选2021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六项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是南阳盆地区域中心性聚落,填补了该地区仰韶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核心聚落的内涵。特别是该遗址房屋保存相当好,世所罕见,而且房屋的性质多为玉器加工作坊,为南阳地区独山玉的开采追根溯源,更为广大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史前玉器的来源找到了重要的源头。
马俊才老师作为一名资深考古人,他不忘初心,数十载扎根考古工地,不是奋战在发掘现场,就是在奔赴发掘工地的途中。他成绩斐然,参与的考古发掘项目先后五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他热心公共考古,经他清理发掘的郑国车马坑、黄山遗址,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媒介被推介给了社会公众,助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奉献良多。
参考阅读:河南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2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罗茜尹 王亚蓉:“抽象的抒情”中国纺织考古的探索之路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中国的纺织考古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古代服饰历史的梳理,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纺织文物实证资料的陆续出土,在进一步辅以实验考古的方法之后,中国的纺织考古学科日趋完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34:080000邓聪:古代香港历史的新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49:250000让古代书院“活”起来的江西思路
江西古代书院在中国书院史上独领风骚,对我国古代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书院建筑体系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书院文化是赣文化的典型代表,不断加强对书院文化的保护、研究、利用工作,发掘其当代作用,是促进江西文化强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历史悠久的书院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6:07:550000观展:乱世遗珍 四川地区宋代窖藏文物展
今年时值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30周年之际,四川宋瓷博物馆联合成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绵阳市博物馆、阆中市博物馆等八家川内博物馆,共同举办“乱世遗珍——四川地区宋代窖藏文物展”,展出四川成都、遂宁、绵阳、江油、三台、阆中、南充、剑阁、德阳、什邡、简阳等地窖藏出土的140余件宋代文物,其中不乏多家博物馆的“馆藏之宝”,且有多件为首次面世展出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0:26:410000甲骨文表明:秦始皇与蒙恬的祖上,或曾一起“反周复商”
战国中晚期,齐人蒙骜西投秦国,数次率军出征,帮助秦国夺取韩赵魏90余座城池,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蒙骜之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都是震古烁今的名将,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其中,蒙恬得授三十万兵马镇守北疆,蒙毅经常与秦始皇出入同车。可以说,蒙氏一门三代皆名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重要助力,功绩毫不逊色于王翦!我要新鲜事2023-09-30 20:56:3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