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读书会分享会
北大光华广东校友会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已是新的一年。2022年1月15日,广东北大光华读书会迎来了2022年的第一场读书会分享会,本次莅临的有北大光华EMBA的校友、北大本科的校友,以及《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作者郭静云教授的合作伙伴中山大学人类学郭立新教授,籍着读书会的平台一起融通智慧,喜乐共享!
本次读书分享会由北大本科社会学系熊浩校友主持,分享《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熊浩校友说,这些年他翻阅了很多考古历史书籍,这次还特意为每位校友准备了《甲骨文小字典》。如果传说成为了《史记》,那甲骨文就证明了它们的真实存在。
分享会上,熊浩校友说,《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是一本惊天动地的书,它的问世在考古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同于史记开始的和正统史学,也不同于以中原地区为华夏发源地和夏商中心区域的当代考古学,此书是郭静云教授对于考古证据的重新诠释,勾勒出一个和传统说法完全不一样的上古历史轮廓。在仔细观摩二里头、偃师及郑州城和殷墟的相关材料后,郭静云教授对于殷墟与其他遗址表现出的差异性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于是一路顺藤摸瓜,开始延续着文献和考古资料给出的轨迹,探究殷墟究竟代表着什么国家。郭静云教授向大众描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上古文明起源故事,引发了考古学界一场影响深远的学术论争。
我们从学生时期就一直学习《历史》科目,对夏商周的历史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我们是否有想过,历史是如何被构建的?
民国时期,顾颉刚等古史辨派质疑夏商周一模一样的历史结构,提出“层累的历史观”。言下之意,后代是否为了证明自己来自很厉害的祖先,而一代一代不停地为祖先添加了更多内容与神话色彩?熊浩校友谈到自己的想法,历史是人写的,我们读史要学会辨伪,学会思考这样写是谁的意志?
甲骨文被发现,殷墟考古开创中国考古学。甲骨文证实了殷墟的存在,基本证实了《史记》中商王世系。殷墟考古,发现了殷商王陵盘庚之后的商王统治有了证据。
目前未解决的大问题:一、甲骨文里没有提到有夏朝;二、二里头、郑州商城等遗址里没有文字和器物可以证实是夏或者商;三、三星堆、石家河、盘龙城、良渚等文明遗址发掘后,问题更大了。
熊浩校友谈到国外书写关于中国史的书籍。讲谈社中国史:认可中国主流考古学,指出春秋战国形成的华夏正统观念。哈佛中国帝国史:截短历史,扩大疆域,从秦朝开始形成中国认知。国际考古学观点:3000BC,中华大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王国;2000BC,通过传说得知中华文明起源于北方;1900BC-1500BC,二里头是中国北大最大的城市,占地300公顷,征服了南方。商朝统治者建立了七个国都,1400BC迁都殷......
不同于以往先秦史研究以文献为主、考古为辅的方法,《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更多的是从考古资料着手,并认知到文献形成的立场。《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结论是五帝、尧舜、禹汤等早期神话,是由不同文明的故事及英雄传说整合而成。其中源自长江古文明的成分相当高。但因为在历史上殷周政权是代表北方族群打败南方古老文明的事实,一切神话便是经过北方族群传给后世。这也是世界其他古文明常见的情况。中国上古文明其实就起源于江汉淮流域。并且在殷商之前的文明中,存在过一个先楚文明,它的规模、传统及国家化的程度,可能是当时所有古文明族群中最为辉煌的。
第二部分,熊浩校友为大家推荐了郭静云教授其他著作。从甲骨文的研究开始,郭静云教授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研究写作了七十多万字的《夏商周》和更为宏大的多达一百二十多万字的《天神与天地之道》,以及研学营的《考古侦探》上下册。
书里提到三大假说:一、蓝色革命:关于农业的起源,和两河流域完全不同的东亚农业起源模式。二、青铜冶炼:是长江中游制陶技术及文明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长江中游是中国青铜冶炼发源地,幕阜山有非常适合早期人类利用和开采的铜矿,所以冶铜技术并非西来,是中国自身原创。三、欧亚草原影响中国:欧亚大草原是东西交流的大通道,马与征服。
熊浩校友表示,只有理清中心脉络,才能从细枝末节回答问题。
中山大学人类学郭立新教授提到,郭静云教授在苏联接受过正规的考古逻辑训练,也曾被派到北京大学学习过一段时间,与北京大学很有渊源。
在熊浩校友分享结束后他又补充了相关内容的分享,围绕这个话题,校友们各抒己见,交流摘要如下:
1、关于农业的起源,谷物最开始不是为了饱腹,而是为了酿酒。
2、人最开始通过打猎为生,后来转向种植谷物为生就必须学习耕作知识,渐渐便有了历法的出现,在不断细化历法的层面上,有了四季有了二十四节气和农耕历法。
3、以水稻作为主食,意味着生活节奏要围绕农耕文化展开,于是有了大家在一起合作,分工合作,形成社会网络。
4、当人开始拜神,其实是人的欲望投射到神身上。
5、可以通过器物的变化划分不同历史时期。
6、碳十四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考古要善用碳十四测算年法。
夜幕降临,大家将读书会的气氛延续到晚宴当中,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浅,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的解读。过去的研究都以文献为主,考古为辅,将考古发现用在解释传世神话上,无疑存在许多误区。将来的研究,其实更应该从一手考古资料着手,并认知到文献的形成立场,进而摆脱胜利者的意识形态,依靠事实材料理解史实。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光华EMBA广东校友会”)
古代酒店“豪华间”啥样?客人有特殊要求会得到满足,但得有银子
古代旅馆也有查房本文作者倪方六再有几天就是国庆假期的,想必大家都很期待,不少网友已准备出行计划了。以前的头条号中说过古代旅游的事情。这篇文章,再来说说。(古代大酒店,现代再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4:44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钱山漾遗址
▲钱山漾遗址发掘概貌中国长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为主的遗址。位于浙江省吴兴县城东南7公里处,钱山漾(湖泊)的东南岸。▲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家蚕丝绸片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7:17:330000何兆武:批判的哲学与哲学的批判
台湾朱高正先生在国内主要是以社会活动家知名,似乎作为学者的朱先生反而多少被他社会活动家的盛名所掩。这里的《康德四讲》一书是他去岁(2000年)在北京大学一系列的讲演,最近汇为一集,即将由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读者于此不但能更全面地看到作者本人的学术与思想,同时也会更深一步地了解到哲学家康德的哲学全貌。这是值得庆幸的事。0000中秋预热,讲个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唐明皇从天上盗回仙曲的故事
欢迎关注“考古学了吗”,考的是古,说的是今,希望我们都能有所收获。马上就要中秋节了,讲个与唐明皇、《霓裳羽衣曲》有关的中秋传说,当作开胃前菜。唐人小说集《唐逸史》《集异记》《龙城录》等,都记载了一个唐明皇在中秋节夜游月宫的故事。后来,这个故事越传越广,宋人写诗、明人画画、元人编杂剧、清人唱戏本,都在讲这个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23:190000寐龙:辽宁小型恐龙(仅50厘米长/出土保持睡眠姿势)
寐龙是一种伤齿科恐龙,诞生于1.3亿年-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在50-100厘米,属于小型杂食性恐龙,外形酷似始祖鸟类,全身长满羽毛,拥有鸟喙状小嘴、圆形大眼睛、肩膀处长有L形骨骼等,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辽宁省西部发现的,由于化石保持着睡眠的姿态,所以取名“寐”。寐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23: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