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灿:张光直最为珍爱的个人著作
按:本文原题为(陈星灿:张光直最为珍爱的个人著作——《美术、神话与祭祀》新版前絮语),限于平台题目字数要求,故作部分修改。
该书是张光直先生最为珍爱的个人著作。他不止一次给我说过,他喜欢这本书,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写给一般读者,而不是写给考古学家的。所以写起来轻松,读起来也轻松。这样的话,张先生也对别人说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实际上,从它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来说,它是道道地地的阳春白雪,不过喜欢它的人也确实很多。这是站在学科顶峰的人,才能写就的大手笔;也是张光直先生一生研究中国上古史的综合性论述。
该书以Art,Myth,and Ritual: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为名,首先于1983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两年后,台北的弘文馆出版社将该书翻印出版。1988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郭净、陈星的中文译本(王海晨校),题为《美术、神话与祭祀》。张光直先生写了《中译本作者前记》。1993年,该书在台北由稻乡出版社出版了繁体字本。至此该书开始在两岸风行。1994年,日本东京的东方书店出版了伊藤清司、森雅子和市濑智纪的日译本,书名改为《古代中国社会——美术、神话、祭祀》。日译本小32开,加了封套,新增不少注释并重新安排了插图,装帧和图片的质量都比原著有很大提高。当然价格也不菲。张先生为日译本写了序言,向日本读者介绍自该书出版后十年中国考古学的新发现,并以此检验他的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尽管该书以中英日三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行,但张先生还是最在乎它在中国大陆的反应。他对既有的中文本不很满意,一直都想亲自翻译。但是由他忙于公务,而且身体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始终没有来得及动手。同辽宁教育出版社签定出版合同前后,先生曾一度想让我重译这本书,后又告诉我台北的南天出版社已经请人翻译了新译本,也许辽宁教育出版社可以同时出版这个新译本。但是由于版权等方面的原因,张先生随后又同意辽宁教育出版社可以出版自己的新译本。这时已是1997年岁末。为节省时间,辽宁教育出版社委托我重新审校郭净先生等的译本,这样即无版权问题,又能借此机会将校本送请张先生把关。张先生同意这样的安排。1998年2月5日,张先生从台北发来电传,说“有关《美术、神话与祭祀》,请兄将您现在重新校审的定稿寄下,我好与我们这边的比较,我在收到稿件两天之后,保证有个决定。也许可以分成辽宁教育版与南天版,但我想看了辽宁教育版再作决定。”我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对着原文重新校对了一遍,同时也参照了日译本。随后,我把这个校本,寄到先生在台北的寓所,请先生审定。先生仍然不很满意这个校正本,但是他实在已经无能为力,只改正了几处错误,就把它寄回到了辽宁教育出版社。他同意辽宁教育出版社出这个新校本,从此再也没有跟我说起过南天版,实际上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看到南天版的新译本。
经张光直先生审定的新校本,改正了不少翻译和印刷错误,读者比较新旧版本的不同,区别当可了然。
我借以校对的原书,是1994年2月14日张先生在哈佛送我的台北翻印本。1999年,为保证中文新版图片的质量,我请在哈佛任教的李润权先生寄来哈佛大学出版的原著,但是发现原著与台北的翻印本没有什么不同,纸张粗糙,图片的质量也不高。我参照的日文版,是1994年同在哈佛进修的日本庆应大学学者桐本东太先生赠给我的。桐本是伊藤清司先生的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史,曾在北京师范大学留学。在此我谨向李润权、桐本东太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书并张光直先生的其他辽宁教育版著作,原以为可以在2001年4月张光直先生70岁生日之前出版,借以为先生贺七十大寿。但是,就在跨入新世纪的第三天,先生却驾鹤西去,再也无法回到他热爱的故土。愿这本新版的《美术、神话与祭祀》能够带给先生我们无限的悼念之情。
郭静云:从野猪到老虎——獠牙图的传承和意思演变
本文摘自郭静云《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2016-06-27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湖南山丘自上古以来便系先民狩猎活动之区,从此地区的发掘成果来看,自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便已有崇拜野猪的习俗,并在高庙文化白陶上出现野猪的造型,在该地带中野猪形象的造型直至商周依然可见,但明显变得稀弱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20:340000布拉塞特龙:三叠纪最大植食动物(长3.5米/有一对尖牙)
布拉赛特龙是一种远古爬行动物,诞生于2.21亿年前-2.1亿年前的三叠纪诺利阶时期,体长普遍可达3.5米,属于当时环境中最大的植食性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嘴巴呈现鸟喙状,并且长有两颗向上弯曲的大尖牙,能够拔起植物的根,第一批布拉赛特龙化石是在美国加州发现的。布拉赛特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05:130000翼手龙:唯一会飞的爬行类动物(翼展最长15米)
翼手龙是一种翼龙目动物,和恐龙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是侏罗纪末期的翼龙目动物的总称,所以大的体长可以达到11-12米,小的则只有30-70厘米,它们也是爬行类中唯一会飞的动物,大多都是嘴巴细长,尾巴短,不过它的翅膀主要是由骨骼和皮膜构成,类似于蝙蝠。翼手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27:400000近千年前的一双编织鞋 和如今大牌十分相似(古代鞋子)
南宋古墓里发现的一双编织鞋,外形和如今的潮流大牌很是相似。2016年,挖掘的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云的墓中出土,当工作人员打开赵伯云的棺盖,找到了一双十分精巧的鞋子。这双轻薄而又柔软的鞋子放在他的脚边。这双来自800年前南宋时期系者携带的编织鞋,微微泛黄,弹公胤十分的精湛巧妙。精巧鞋子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19:010000敏迷龙:澳洲小型甲龙(长仅2米/背部遍布硬瘤鳞甲)
敏迷龙是一种甲龙类恐龙,诞生于1.19亿年前-1.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主要以当时的优势植物蕨类或者树叶为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乌龟状的脑袋,全身几乎遍布鳞甲,尾巴上的两侧长有两排尖刺。敏迷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澳洲发现的,因此它也是南半球第一次发现的甲龙科恐龙。敏迷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19:3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