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泾河流域发现十余座“甲” 字形大墓
刚刚公布的陕西11项重要考古,对中华文明的探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原底社区西侧约1公里西头村的西头遗址,经拉网式区域性系统调查,确认该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泾河流域发现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聚落之一。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该遗址不仅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大型城址,而且发现了10余座商周时期甲字形大墓,为“豳”地历史及王畿地区统治方式研究拓展了新路径,也为寻找文献所记载的西周“豳师”提供了重要线索。
2018年—2022年由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对该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历时五年,先后发掘南头、鱼嘴坡、尖子、上庙、斜圳五个地点。

2022年通过勘探,在遗址西侧区域发现夯土城墙、壕沟及道路遗迹,东城墙由两道夯土墙构成,宽度约7米,其东部宽4、西部宽2.7、两者相隔约3米。壕沟宽约8米,残深约2米。对南城墙进行解剖,可确认城墙年代为西周时期,结合勘探已基本确认城址北、东、南三面城墙分布范围,初步判断该城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在提到遗址的重要性时,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豆海锋表示,西头遗址是目前泾河流域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周时期遗址,为区域考古研究打开了新局面;该遗址构建起区域商周时期的年代序列,为探索周文化起源与早期发展提供了新基点;遗址发现西周时期大型城址,为“豳”地历史及王畿地区统治方式研究拓展了新路径;西周时期大型围沟墓地及高等级墓葬的发现,为揭示区域人群变迁及社会演进提供了新证据,对泾河流域聚落演进与商周社会变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寻找文献所记载西周“豳师”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考古中,确认一处面积超15万平方米的大型围沟墓地,围沟内发现墓葬近千座,2020—2022年已在该墓地发掘中小型墓葬120座,马坑3座。其中一座甲字形大墓发现大量殉人。


考古人员在2022年度发掘甲字形大墓3座,其中M90为东西向大墓,墓道向西,墓室东西长约6.5、南北宽约5.2米,墓道长约9、宽约3.3米,墓道内发现排列有序殉人38具,分三层殉埋,布满整个墓道,墓室西侧二层台发现5具殉人,墓室为一棺一椁,墓室底部有腰坑。M90出土大量海贝、蚌器、铜器残件、原始瓷器残片、骨器、石器、玉器及刻字卜骨等,该墓年代为商末周初。



M98、M99亦为甲字形大墓,M98与M90墓道相接,前者墓道弧曲,墓室方向与M90相一致,墓道长7.8、宽3.1-3.4米,墓室长5.3、宽4.6、深8.3米,墓室为一棺一椁,墓室二层台残留有大量车马器,墓葬年代为西周早期。M99位于M98南侧,墓道长21.5、宽3.6-4.0米、墓室长6.6、宽3.4、深7.9米,墓室棺椁扰动严重,出土有陶器、玉器、铜器、金箔片及蚌饰,墓葬年代为西周中期。

小型墓葬多为东西向,一般随葬品较少,多见兵器及车马器。通过出土遗物判断,该围沟墓地墓葬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商末周初和西周早期。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在上庙墓地围沟外东部进行勘探发现甲字形大墓十余座,另有中小型墓葬百余座。



此外,2022年发掘的斜圳地点位于城址内东北部,发现有冶炼残炉、铜矿石、炼渣和炉壁残块等冶铜遗存;并发现较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大量废弃陶瓦残片和刻文陶器,从出土遗物可判断,该地点冶铜和建筑基址的年代集中在西周早中期。

前文考古成果中特别提到的“豳”地以及“豳师”指的是什么?根据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的学者徐昭峰在《试论夏商西周畿内防御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提到,西周的畿内非常明确,宗周丰镐和成周洛邑。在宗周置“六师”,在成周置“八师”,“西六师”保卫京师和防范西、北戎狄,“东八师”保卫成周和防范南、东诸国及蛮夷。在宗周和成周外围封建诸侯,以藩屏周。

宗周丰镐,位于沣河两岸,面积约10平方公里。宗周之地,集中于关中的泾、渭河流域,前有终南,后有岐梁,东有黄河与晋相隔,三面环山,一面滨水的四塞之地,天然的屏障构建起宗周牢固的防御体系。正如《史记·留侯列传》张良所论:“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驻于宗周的是“西六师”。据《诗经·大雅·棫朴》,文王伐崇时“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是故,“西六师”应组建于周人灭商前。《尚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是康王即位后,召诰加强“六师”建设,增强“六师”军力,以保证文王创下的基业不被破坏。可见“西六师”是西周王朝嫡系的常备军,是维护西周统治的基石。金文中也有“六师”之名,正与文献对应。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可知,“西六师”的统帅大司马和众师氏都葬于丰镐,说明“西六师”的指挥中心在丰镐。但“西六师”并不都驻守丰镐,而是以丰镐为中心进行布防。“六师”之一的“豳师”,驻于宗周西北部的豳地。《史记·周本纪》武王灭商后“登豳之阜以望商邑”,鼎铭文和善鼎铭文均有关于“豳师”的内容。可见“豳师”是构筑在泾河中游的一支精锐部队。
现代盗墓者输给前辈,挖10多盗洞无一得手,古代2盗洞盗空墓室
高力士墓考古中发现的盗墓现象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杨贵妃墓(详见《皇帝让太监悄悄挖开宠妃葬地,发现皮肤已腐烂,随身一样东西还在》。这篇来说说杨贵妃的“贵人”——高力士墓。高力士墓位于今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与他生前全心全意服务的主子、唐玄宗李隆基的泰陵靠得很近,系泰陵惟一一座陪葬墓。史书记载,唐玄宗临死前留下遗诏,要高士力死后陪葬泰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35:470000挖掘机挖出上千根象牙 考古队都看傻了(象牙陪葬)
象牙陪葬品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四川省金沙市的一个建筑工地,挖掘机挖出了一些象牙,随后是一些玉石和陶瓷。考古专家得知后,立即派出考古队前往现场调查。考古队首先用挖掘机挖出了土壤,但结果出乎意料。在机器挖出的土壤中,有大量的玉器和大量的重要文物,这是我们过去无法想象的。古墓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5:04:220000不可思议的史前考古发现,脑袋上有孔是开颅手术,还是吸食人脑?
考古发现的人类开颅术本文作者倪方六史前人类学考古,近年有许多重大发现,有很多现象不可思议,比如史前人类脑袋上有人工开孔,是开颅外科手术造成的,还是吸食人脑留下的?开颅,就是在高科技的现代,都是有极大风险的高难度外科手术,但五六千年前,古人已开始做了,而且有的还成功了,人存活了很长时间。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聊古代的人类开颅手术。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38:410000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好长城关堡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以北京遥桥峪堡为例
长城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线性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长城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级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高度重视长城保护工作,在长城考古研究、规划保护、阐释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使长城在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17: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