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泾河流域发现十余座“甲” 字形大墓
刚刚公布的陕西11项重要考古,对中华文明的探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原底社区西侧约1公里西头村的西头遗址,经拉网式区域性系统调查,确认该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泾河流域发现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聚落之一。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在该遗址不仅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大型城址,而且发现了10余座商周时期甲字形大墓,为“豳”地历史及王畿地区统治方式研究拓展了新路径,也为寻找文献所记载的西周“豳师”提供了重要线索。
2018年—2022年由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对该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历时五年,先后发掘南头、鱼嘴坡、尖子、上庙、斜圳五个地点。

2022年通过勘探,在遗址西侧区域发现夯土城墙、壕沟及道路遗迹,东城墙由两道夯土墙构成,宽度约7米,其东部宽4、西部宽2.7、两者相隔约3米。壕沟宽约8米,残深约2米。对南城墙进行解剖,可确认城墙年代为西周时期,结合勘探已基本确认城址北、东、南三面城墙分布范围,初步判断该城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


在提到遗址的重要性时,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豆海锋表示,西头遗址是目前泾河流域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周时期遗址,为区域考古研究打开了新局面;该遗址构建起区域商周时期的年代序列,为探索周文化起源与早期发展提供了新基点;遗址发现西周时期大型城址,为“豳”地历史及王畿地区统治方式研究拓展了新路径;西周时期大型围沟墓地及高等级墓葬的发现,为揭示区域人群变迁及社会演进提供了新证据,对泾河流域聚落演进与商周社会变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寻找文献所记载西周“豳师”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考古中,确认一处面积超15万平方米的大型围沟墓地,围沟内发现墓葬近千座,2020—2022年已在该墓地发掘中小型墓葬120座,马坑3座。其中一座甲字形大墓发现大量殉人。


考古人员在2022年度发掘甲字形大墓3座,其中M90为东西向大墓,墓道向西,墓室东西长约6.5、南北宽约5.2米,墓道长约9、宽约3.3米,墓道内发现排列有序殉人38具,分三层殉埋,布满整个墓道,墓室西侧二层台发现5具殉人,墓室为一棺一椁,墓室底部有腰坑。M90出土大量海贝、蚌器、铜器残件、原始瓷器残片、骨器、石器、玉器及刻字卜骨等,该墓年代为商末周初。



M98、M99亦为甲字形大墓,M98与M90墓道相接,前者墓道弧曲,墓室方向与M90相一致,墓道长7.8、宽3.1-3.4米,墓室长5.3、宽4.6、深8.3米,墓室为一棺一椁,墓室二层台残留有大量车马器,墓葬年代为西周早期。M99位于M98南侧,墓道长21.5、宽3.6-4.0米、墓室长6.6、宽3.4、深7.9米,墓室棺椁扰动严重,出土有陶器、玉器、铜器、金箔片及蚌饰,墓葬年代为西周中期。

小型墓葬多为东西向,一般随葬品较少,多见兵器及车马器。通过出土遗物判断,该围沟墓地墓葬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商末周初和西周早期。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在上庙墓地围沟外东部进行勘探发现甲字形大墓十余座,另有中小型墓葬百余座。



此外,2022年发掘的斜圳地点位于城址内东北部,发现有冶炼残炉、铜矿石、炼渣和炉壁残块等冶铜遗存;并发现较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大量废弃陶瓦残片和刻文陶器,从出土遗物可判断,该地点冶铜和建筑基址的年代集中在西周早中期。

前文考古成果中特别提到的“豳”地以及“豳师”指的是什么?根据从事夏商周考古研究的学者徐昭峰在《试论夏商西周畿内防御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提到,西周的畿内非常明确,宗周丰镐和成周洛邑。在宗周置“六师”,在成周置“八师”,“西六师”保卫京师和防范西、北戎狄,“东八师”保卫成周和防范南、东诸国及蛮夷。在宗周和成周外围封建诸侯,以藩屏周。

宗周丰镐,位于沣河两岸,面积约10平方公里。宗周之地,集中于关中的泾、渭河流域,前有终南,后有岐梁,东有黄河与晋相隔,三面环山,一面滨水的四塞之地,天然的屏障构建起宗周牢固的防御体系。正如《史记·留侯列传》张良所论:“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驻于宗周的是“西六师”。据《诗经·大雅·棫朴》,文王伐崇时“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是故,“西六师”应组建于周人灭商前。《尚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是康王即位后,召诰加强“六师”建设,增强“六师”军力,以保证文王创下的基业不被破坏。可见“西六师”是西周王朝嫡系的常备军,是维护西周统治的基石。金文中也有“六师”之名,正与文献对应。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可知,“西六师”的统帅大司马和众师氏都葬于丰镐,说明“西六师”的指挥中心在丰镐。但“西六师”并不都驻守丰镐,而是以丰镐为中心进行布防。“六师”之一的“豳师”,驻于宗周西北部的豳地。《史记·周本纪》武王灭商后“登豳之阜以望商邑”,鼎铭文和善鼎铭文均有关于“豳师”的内容。可见“豳师”是构筑在泾河中游的一支精锐部队。
观影:《海昏侯》一场失败的盗墓,揭秘西汉“宝藏男孩”
2006年盗墓小说《鬼吹灯》的出现,揭开了我国盗墓类小说的新纪元,并与其同年诞生的《盗墓笔记》,在此后十数年里,成为「盗墓文化」的顶级IP。神秘且备受争议的盗墓产业,一时间也成为人们热议话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级顾问霍顿曾指出,全球地上和地下的文物交易额,仅次于毒品和武器交易。中国作为文物「输出」大国之一,更是吸引无数盗墓者趋之若鹜。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20:520001新疆唐王城遗址考古首次展出一批珍贵出土文物
位于新疆图木舒克市的唐王城遗址从去年6月开始发掘。18日,40多件珍贵文物在图木舒克市考古成果展厅首次展出,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展出的46件文物均出自唐王城遗址,分为佛像、陶器、铜器等。展览还用图文详细介绍了唐王城历史沿革、学术意义及发掘经过,对人们进一步了解当地历史发展、民族融合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0:25:540000李零:孔子的“祖国”和“父母之邦”
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这个时期,礼坏乐崩,贵族传统大崩溃,但贵族传统还在。我们研究当时的人物,一定要了解他们的出身。研究孔子,我们也不要忘记他的出身,他的“祖国”是宋国,“父母之邦”是鲁国。我们先说宋,再说鲁,带大家旅游一下,让大家对《论语》中的很多说话地点,有一点空间感受。宋国的孔氏:孔父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7:260000中产,你不要焦虑!——也说中产焦虑与历史智慧
如今是一个中产焦虑尤为凸显的年代。从北上广深到五线小城,疲惫的中产父母们无一不在拼命地“鸡娃”;咸水沽中学的女老师,甚至公然在课堂上贩卖起了“阶层下滑”的焦虑;年轻父母的朋友圈里,也时不时被一些消费中产焦虑的十万加百万加“爆款”所刷屏。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