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整理|郭静云:什么是历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讲座整理
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什么是历史
主讲人:郭静云教授(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
整理人:王立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7月20日下午,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静云老师给学员们做了题为“什么是历史”的讲座。郭老师以融汇中西的视角,从主题、目标、方法三方面对“如何如何进行历史考证给大家作了深刻、生动的讲解,并以侦探破案为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类比,展现了她对于历史研究独到的见解。

郭静云老师首先引用了100多年前法国历史学家布罗关于“历史是人在时间中”的观点,她认为做历史研究“不能从结果看源头”,历史的周期无法预料,做历史研究时应有这种意识。接着郭老师讨论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主题要素:人、时、地,然后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察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异于后代的观念。她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人、天、地是三才,一切的中心在于人,所以对历史的解读要回归到当时的人,从人的经验出发去理解历史。

在研究方法上,郭静云老师提出,一是要放弃大一统的中国文化,除了中原王朝外还有多个主题;二是不要做任何的预设,而是用“白纸法”去研究问题,即看资料从摆脱一切预设开始。她认为有时候有一条材料并不能说一句话,而是需要一个具体的背景,才能看到一些规律。在史料归类上,静云老师强调一定要寻找一个母题,即哪一部分是突出强调的、不变的,同时需要考虑表面和内在意义的结合。
此外,郭静云老师指出在做历史研究时要注重多种材料和学科方法的互补对照,我们所熟知的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重点是用地下出土文献资料补充、修正传世文献资料,而非“补证”史书上的内容。关于史料可靠性的先手顺序,静云老师认为,一为考古资料、二为自然环境、三为出土文献、四为传世文献。同时,静云老师强调在考古研究中,发掘出土的考古材料是我们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在阅读这些出土材料时,我们要有问题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考古学遗址未必拥有相同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相关考古现象。
最后,在处理如何将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结合来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上,郭静云老师认为,了解了文献,并不代表了解了文献所写的历史,文献与史料在有概念上有所区分。唯有坚持白纸法,以考古资料为基础,以“合理性”为唯一权威才能更好的解读历史。

编辑、配图:刘亚楠
摄影:李伯璋
终审:桑佳旻
废品站三十块买的罐子 居然是个西周文物(青铜文物)
废品站发现的青铜罐子是一个西周时期的文物。1965年,陕西宝鸡农民陈湖在地里挖土时,无意间挖出一件长相怪异的青铜器,拿回家再清理掉表面的铜锈后,他把这件青铜器用来当成了储粮罐。就这样,直到两年后的一天,陈胡家因为经济拮据,于是把这件青铜器当做废铜卖掉,以补贴家用。一次一个文物局的人路过这家废品,站在一个角落里发现这件青铜器。发现青铜器我要新鲜事2023-11-20 20:00:570000福左轻鳄龙:印度小型肉食恐龙(共4块化石/三块遗失)
福左轻鳄龙是一种阿贝力龙超科恐龙,诞生于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时期,体长只有2米而已,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第一批福左轻鳄龙化石是在印度的中央邦发掘的,其中仅包含了一块背部脊椎骨和三块颈部脊椎骨。福左轻鳄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37:430000湖南村民挖出青铜猪 无偿上交国家(文物上交)
村民挖出了青铜猪无偿上交给了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家住湖南湘潭的村民朱桂武准备盖一座新房子,在选好地之后,他便找来了一群工人施工,可就在他们挖地基的过程中,朱桂武的儿子突然在土层下面发现了一个非常坚硬的东西,本以为就是一块石头,但挖出来之后却发现这好像是一个铁疙瘩。青铜猪我要新鲜事2023-04-06 00:46:480001巨型泰坦龙:戈壁巨龙 体长最大20米(尾椎骨多达35块)
戈壁巨龙是一种蜥脚形亚目恐龙,它诞生于白垩纪的早期,被认为可能是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种,体长最长可达20米,而体重最重则达到了20吨,尾巴和脖子尤其长,而戈壁巨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的甘肃省发现的,其中的尾椎骨数量比较多。戈壁巨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6:34:270001陈江:“买东西”考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11:4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