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整理|郭静云:什么是历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讲座整理
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什么是历史
主讲人:郭静云教授(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
整理人:王立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7月20日下午,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郭静云老师给学员们做了题为“什么是历史”的讲座。郭老师以融汇中西的视角,从主题、目标、方法三方面对“如何如何进行历史考证给大家作了深刻、生动的讲解,并以侦探破案为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类比,展现了她对于历史研究独到的见解。

郭静云老师首先引用了100多年前法国历史学家布罗关于“历史是人在时间中”的观点,她认为做历史研究“不能从结果看源头”,历史的周期无法预料,做历史研究时应有这种意识。接着郭老师讨论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主题要素:人、时、地,然后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察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异于后代的观念。她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人、天、地是三才,一切的中心在于人,所以对历史的解读要回归到当时的人,从人的经验出发去理解历史。

在研究方法上,郭静云老师提出,一是要放弃大一统的中国文化,除了中原王朝外还有多个主题;二是不要做任何的预设,而是用“白纸法”去研究问题,即看资料从摆脱一切预设开始。她认为有时候有一条材料并不能说一句话,而是需要一个具体的背景,才能看到一些规律。在史料归类上,静云老师强调一定要寻找一个母题,即哪一部分是突出强调的、不变的,同时需要考虑表面和内在意义的结合。
此外,郭静云老师指出在做历史研究时要注重多种材料和学科方法的互补对照,我们所熟知的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重点是用地下出土文献资料补充、修正传世文献资料,而非“补证”史书上的内容。关于史料可靠性的先手顺序,静云老师认为,一为考古资料、二为自然环境、三为出土文献、四为传世文献。同时,静云老师强调在考古研究中,发掘出土的考古材料是我们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在阅读这些出土材料时,我们要有问题意识,另一方面由于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考古学遗址未必拥有相同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相关考古现象。
最后,在处理如何将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结合来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上,郭静云老师认为,了解了文献,并不代表了解了文献所写的历史,文献与史料在有概念上有所区分。唯有坚持白纸法,以考古资料为基础,以“合理性”为唯一权威才能更好的解读历史。

编辑、配图:刘亚楠
摄影:李伯璋
终审:桑佳旻
明朝时期制作出的地球仪 领先于整个世界(地球仪)
我国明朝时期的航海已经领先于世界。现在经常会见到的地球仪,其实在明朝的时候已经有了,那时地球仪上对世界的主要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标注都相当的精准,与现代地球仪对比几乎一模一样,就连非洲最远的好望角座清晰可见。它是明代天启三年由耶稣会传教士曼努埃尔迪亚斯和中国学者文华明共同制造。航海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12-04 20:31:340001「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周代至汉代采铜和冶铜遗址。铜绿山乃铜绿色山丘之意。位于湖北省大冶县西北3公里处。这里的主要遗存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属春秋时期或稍早,后期年代为战国至汉代。遗址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公里。197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黄石市博物馆等进行发掘。这一发现初步揭示了古代采矿和冶铜的生产情况,填补了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空白,在学术上具有重要价值。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51:340000云南丽江发现百余古墓 都来自于哪个朝代(云南古墓)
丽江发现的上百个古墓来自于新石器时期。一直以来在我国各地都有着古墓的发现,而在十年之前云南的丽江市就挖掘出来了一个古,这个古墓群当中有着上百的文物,并且也被称之为云南八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这个古墓当中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期的古墓群以及不少的石器,另外还发现了一些青铜器和玉器,而这个古墓由于也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遭遇到了比较严重的风化,所以在十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抢救性的挖掘。古墓的规格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9:21:310000从史前到青铜时代的“万国玉帛”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3:30:450000马里夫龙:蒙古大型甲龙类恐龙(长6米/生于9900万年前)
马里夫龙是一种甲龙亚目恐龙,诞生于99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6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大多以植物为主食,第一批化石是在亚洲的蒙古国出土的,但化石非常破碎,只包含颅骨碎片和上颌骨等部分。马里夫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14:0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