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整理|笪浩波:早期楚国核心区探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讲座整理
编者按:本文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早期楚国核心区探索
主讲人:笪浩波研究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整理人:孙梦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
2019年7月19日下午,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笪浩波研究员给我们带来题为“早期楚国核心区探索”的讲座。笪老师首先围绕早期楚国核心区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学术梳理,并且结合出土文献,对传世文献中记载的早期楚国核心区丹阳的地望问题进行了探讨。

传世文献中关于丹阳的记载主要见于《世本·居篇》和《史记·楚世家》。其文如下:
《世本·居篇》:“需熊居丹阳,武王徙郢。”
《史记·楚世家》:“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关于丹阳的地望,自汉以来,主要有当涂说、秭归说、枝江说、丹淅说,以及在四说基础上形成的迁徙说。这五种丹阳的地望观点各有所本,并且都有支持者继承与发扬,其中丹淅说得到了钱穆、罗尔纲、吕思勉、童书业、白寿彝等学者的支持,成为丹阳说中非常流行的观点。
笪老师在评述五种丹阳说时将其分成文献派和考古派两种类型。文献派延续学术传统,即从文献中来找证据,但是过度依赖文献的正确性,而且文献派并非客观地来分析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而是为我所用,只找于已有利者,因此难以自圆其说。考古派则主要从类型学和聚落形态学出发来找证据,但最后仍脱不了文献的窠臼。考古派要认清何为早期楚文化?仅凭地层学和类型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课上,笪老师还提出了早期楚国都城探索的几个线索:荆山、沮漳、江汉沮漳、昭王南征,并且提出探索楚国早期都城主要还是要从文献中去寻找证据。但他也强调证据应该来自于更早的文献,准确地说是汉代以前的文献,特别是各类传世文献中楚人的自述和记载,而近年大量的出土文献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最新关于早期楚国核心区的研究随着新材料的出现,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五种丹阳说。《左传》中楚人的自述记载,出土文献新蔡简、清华简《楚居》、古本《竹书纪年》中关于昭王南征的记载都为我们探究楚国早期核心区提供了新思路。
笪老师认为,清华简《楚居》中的早期楚人居地“京宗”很有可能就是景山。京与景均为见紐阳部,可以相通,且诗经里面也可找到例证。而宗则表示山,是一种尊称,例如泰山被称为岱宗,楚人为了表明对祖先的崇高敬意,所以将其早期居地景山称为“京宗”。

最后笪老师又结合新蔡简与清华简与传世文献对夷屯的地望进行梳理,他认为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早期楚文化的线索将会越来越清晰,早期楚文化的谜底即将揭晓。
编辑、配图:刘亚楠
摄影:李伯璋
终审:桑佳旻
单爪龙:蒙古小型肉食恐龙(长1米/形似鸟类)
单爪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体长只有1米,属于小型肉食恐龙之一,常年生活在沙漠地带,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修长的后腿和尾巴,这使得它有着非常强的奔跑能力。目前第一批单爪龙化石是在蒙古国发掘的。单爪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51:250000中国文化史上最诡异的“甲骨诅咒”现象,发现第一人投井自殉之谜
殷墟甲骨——中国学问上之最大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有一种很古老的文字,与西亚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古文字”——这种文字,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1:4500028000年龙文化溯源:从史前到秦汉 龙经历了怎样的变身
在我国的古代传说中,龙一直被视为神秘而神圣的生物,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象征意义。从史前时代到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和象征发生了许多变化,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演进。1.史前时代的龙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9-09 20:45:270000赵辉、刘吉祥:一个灰坑里的战友——信义遗址发掘随笔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5:20:0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