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日课||NO.11
以经典过滤信息碎片,以经典铸就精神根基,以经典指引前进方向。
论语(钱穆新解)
为政篇第二
(八)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此有两解。一,难在承望父母之颜色。《小戴记·曲礼》有云:“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能在无形无声中体会得父母之意,始是孝。一孝子奉侍父母,以能和颜悦色为难。《小戴记·祭法》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人之面色,即其内心之真情流露,色难仍是心难。前说指父母之色,后说指孝子之色。既是问孝,当直就子言。且前解必增字说之始可通,今从后解。
服其劳:服,操执义。
先生馔:先生或说指父兄,或说指长者。上言弟子,不言子弟,则指长者为是。馔,饮食也。或说:馔,陈列义。有酒食,先为长者陈设。两说同义,依文法,当如前解。弟子事长者,有敬即可。子弟事父兄,则敬必兼以爱。
曾是以为孝乎:曾,犹乃也。谓乃只如此便谓孝乎?
以上四章皆问孝,而孔子所对各不同。或疑乃孔子因人施教,针对问者之短处与缺点。于是疑子游或能养而稍失于敬,子夏或对父母少温润之色,凡此皆属臆测。《论语》文辞简约,或当时问语有不同,孔子针对问语而各别为说,记者详孔子之言,而略各人所问,遂若间同而对异。学者且当就文寻绎,知孔子言孝道有此诸说,斯可矣,不宜离此多求。
白话试译
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
(九)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回:颜回,字渊,孔子早年弟子,最为孔子所深爱。
不违如愚:不违,意不相背。有听受,无向难。如愚人,是即默而识之。
退而省其私:退,退自师处。私,谓颜子离师后之言行。或解私为燕居独处,似未允。
亦足以发:发者,发明,启发。于师说能有所发明,于所与语者能有以启发之。
回也不愚:孔子称其不愚,正是深赞其聪慧。
此章殆是颜子始从学于孔子,而孔子称之。若相处既久,当不再为此抑扬。
白话试译
先生说:“我和颜回言,整曰他没有反问,像愚鲁人一般。待他退下,我省察他的私人言行,对我所言,甚能发挥。回呀!他实是不愚呀!”
(一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所以:以,因义。因何而为此事,此指其行为之动机与居心言。或说:以,为也。视其所为,可以知其人。
所由:由,经由义。同一事,取径不同,或喜捷径,或冒险路,或由平坦大道。此指其行为之趋向与心术言。
所安:安,安定安乐义。勉强为之,则不安不乐,易生改变。或则乐此不疲,安固无变。此指其行为之意态与情趣言。
视、观、察:此三字有浅深之次序。视从一节看,观从大体看,察从细微处看。
人焉廋哉:廋,藏匿义。由上述看人法,其人将无可藏匿。
重言之,所以断言其无可藏匿。
此章孔子教人以观人之法,必如此多方观察,其人之人格与心地,将无遁形。然学者亦可以此自省,使己之为人,如受透视,亦不至于自欺。否则让自己藏匿了自己,又何以观于人?
或说,观人必就其易见者,若每事必观其意之所从来,将至于逆诈臆不信,诛心之论,不可必矣。然此章乃由迹以观心,由事以窥意,未有观人而可以略其心意于不论者,学者其细阐之。
白话试译
先生说:“要观察他因何去做这一事,再观察他如何般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心情如何,安与不安。如此般观察,那人再向何处藏匿呀!那人再向何处藏匿呀!”
荐书:《殷周青铜器综览 第二卷——殷周时代青铜器纹饰之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26:310000尉佩云:真理不是北极——对话何兆武教授
导语:何兆武教授长期从事西方历史哲学、史学理论著作的翻译工作,是我国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何教授具有很强的理论批判和反思能力,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都做过精当的阐述。与何教授的谈话不光寓于专业学科范围之内,也涉及一个世纪学者对自己人生的感怀和思想的阐发。笔者感怀何教授的勤勉不辍的同时更钦佩其深刻的理论思考和清晰的判断力,遂将我们的访谈录音整理出来。何教授已年满九十,然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神明不衰。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54:590000蚩尤战黄帝,为何吃石头,甚至操控风雨?考古有了接近真相的发现
蚩尤是与黄帝大战的上古人物,在汉代以前,蚩尤的形象还相对比较正面。秦始皇称帝第三年东巡时把蚩尤列为八神之一进行了祭祀,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时“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廷”。在齐地寿张,民间一到十月就会自发地祭祀蚩尤。然而继汉代以后,随着“正统”观念的影响,传统史书开始一边倒的褒“黄”贬“蚩”。原本上古时期争夺生存空间的涿鹿之战,成了正义和邪恶的对决,蚩尤从兵神变成了“贪婪”“乱世”的暴徒。我要新鲜事2023-06-10 21:14:200000潮平岸阔 风正帆悬——新时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孙周勇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专门以考古为主题举行集体学习,对我国考古工作的成就和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阐明了考古工作的发展目标与任务,这是引领新时代文物考古事业的战略指南。中国考古学迎来了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考古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考古工作者备感自豪,深受鼓舞。0000甲骨文创造时代 “酉”字溯源发现 甲骨文字始于5000年前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代表,它起源于商代,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字的开端。然而,现代考古研究的发现挑战了这一传统观点,揭示了甲骨文字的根源可能追溯到远古时代,尤其是“酉”字的溯源,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中国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一、甲骨文的创造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09-20 19:33: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