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李零先生的一些接触——《丧家狗》改了七八个月
作者:黄海龙(《丧家狗:我读论语》责编)
来源:深圳晚报 2008.05.05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微妙得有点奇怪的事情。有些人可以和他一起喝酒,而有些人则只能和他一起喝茶。酒是热闹的亲密的,茶是清静的淡然的;喝酒时粗糙一点更有气氛,喝茶时则需要点儿客气谨慎。
因为责编《丧家狗:我读论语》和《放虎归山(增订版)》两本书的缘故,我和李零先生前后有过一些接触。就我所接触到的一面来看,我相信李零先生就是适合和他一起喝茶的一类。
李零先生的文章,那是确实漂亮,不服不行!这里我继续说说我对于李零先生的一些私人印象。
印象中第一次和李零先生比较近的接触,是2006年春节后。北京,大雪,在一家山西菜馆午宴,除李零先生外,还有张鸣、李亚平、余世存等六七位先生都在座。那天最有趣的一幕是,好几位先生都每人要了一瓶山西老醋在喝。李零先生是山西人,喝醋品醋尤胜一筹。而我偏是恶习不改的南方人,吃饺子都不用醋,第一次看到一堆人拿着醋瓶子往自己嘴里灌,觉得很是稀奇、好玩。印象中只有余世存先生和我在喝白酒,并且主要是余先生一个人在喝,我是后生小辈,属于“沉默的少数 ”。尽管如此,余先生还是端着酒杯一个一个地和大家碰杯,看得我甚至有一点点紧张:知识分子在饭桌上,喝起酒来都是温文尔雅的,敬酒已是难得,更何况是举着酒杯去敬别人的醋瓶子!我也很清楚地记得,李零先生在文章里说过是不喜欢“轮番敬酒”的。当余先生的酒杯敬到我这里的时候,我的心底一片歉疚:让人给我敬酒已属大不敬,而我连回敬一下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敬酒就要敬完一圈,我是不大有勇气闯这个连环阵的!
后来和李零先生的较亲密接触,就是出版《丧家狗》的时候了。这本书的初稿很早就完成了,那时候论语还没有热起来,我印象中记得是《丧家狗》的修改快接近完成的时候,于丹的《论语心得》才在中华书局紧张赶制出来。而李零先生的这次修改,差不多就改了三个月之久,接下来的编辑工作又花去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所以有读者若以为《丧家狗》是跟了谁谁谁的风,那实在是莫大的冤枉!
做李零先生图书的编辑,要说容易也特别容易,但要说困难,却也比较困难。这里先说容易的部分。容易之处在于,编辑的工作实际上只是做做校对:校校文字,并尽量按照通行的出版规范对数字、排版格式等作些统一而已。所以有时我向朋友开玩笑说:等我将来老了,“德高望重”的时候,我也可以哈哈大笑着告诉围坐身边的小青年们,想当年,在我还是一名校对人员的时候,我曾经校对过李零先生的著作;在李零先生家里工作过,看先生为了一个字、一处引文,在他那一排满是大部头书籍的书架上抽出一部书来,戴上眼镜慢慢地查找、核对;还和先生一起单独共进过lunch,不过只是喝粥,吃一小碟豉汁排骨而已……
这里说的“只是做做校对”,是因为编辑只需要做校对,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李零先生交来的书稿,每一篇文章、附录、图片资料,乃至全书的目录,都总是处理得干干净净,编辑无事可为;二是李零先生会取标题,所以豆瓣网上有人说“零公是个标题党”,确确实实,在李零先生取的标题面前,再优秀的编辑恐怕也只会觉得汗颜。《花间一壶酒》、《丧家狗》和《放虎归山》,三部书里所有的标题都是李先生自己做的,编辑只有学习的份。不能要求每个作者都很会做标题,但作者交稿时的文字干净,对编辑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幸福。在我过去五六年的图书编辑生涯中,有两位作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文字干净得可以说是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之一就是李零先生。我想李零先生的这种作风,应该是和他做学问时的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一脉相承的。《丧家狗》一书改来改去改了七八个月之久,也有这个原因。有时候我提出来某段引文中有个句子不太通,李先生就立马找出来原书,翻到引文的出处细看一阵,好像在思索似的,然后告诉我:原书就是这样的呀!
其实我是属于比较“敢”改作者原稿的那种编辑,尤其是绝大多数作者都并不能像李零先生这样,把自己的文稿处理得干干净净,让编辑无事可为;而现行的图书出版规范又不允许一本书里犯太多的错误,所以编辑界前辈如王云五所谓“不改作者一个字,错别字也不改”的古训,我是遵守得很不好的一个。不过在与李零先生的接触中,我可是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另一种严苛:改动任何一处字词,都需要经过作者本人的审阅、同意。好在我是一个感觉还算敏锐的人,在进入《丧家狗》一书的编辑流程不久,我很快就发现了原来心存的那种作者交完稿后、由编辑大包干的意愿,是多么的傻!所以很快我也学会了对于“的、地、得、了”这样的简单问题,或者明显的别字,都在清样上标出来,请李零先生定夺。后来读到李零先生的《南白与北白》,说是最怕南方编辑给他改文章,不由得心里暗笑,尽管我倒不是有经常给别人的文章乱加“的、地、得”的毛病,但这种“最怕”,确实是李零先生最真实的心声。
说过了“容易”,再说说“困难”。现在回想,整个《丧家狗》的编辑过程里,印象最深的似乎就是标点符号的间距问题:双引号或者书名号和其他标点之间,间距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排版软件在这上面总是处理不好,李零先生就会以他一贯的严谨,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提出来。偏偏这本书双引号用得又比较多,实在不是个容易对付过去的问题。李零先生以他的做学问的态度来要求编辑处理好书的每一处细节,比如封面、版式、标题的字体、注号(圆圈还是方括)、引文的格式、数字的用法,等等。这对编辑是个挑战,然而对于读者,是个福音。亲爱的读者,一本书里,每一处可都是凝结着作者和编辑的多少汗水啊,呵呵。我还记得,李零先生在交代改稿的时候,会突然轻轻而不失严厉地问一句:你在听我说话吗?把我投放在书稿上的目光收回到他的眼睛上。或者是在改稿清样上,以特别工整的行书标明:不要乱加“的”字(其实那个可有可无的“的”字是录入人员不小心加上的)。
最后给大家露一点八卦消息:我感觉李零先生,生活方面有点像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农村青年,虽然很早就进了城,但也一直学不会玩;不管是演讲、出席会议,李零先生都总是拎一个布包,发言也都是念提前准备好的讲稿,如果只是闲聊,那他思索的时间肯定比说话的时间要长得多;还有,李零先生喜欢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书,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初版之后,《丧家狗》重新改了不下100页,《放虎归山》重新改了35页,通常都是些特别小的改动,比如一处标点,一个“的、地、得”……
核专家研究中国古墓,获意外发现是古代风水大师绝对想不到的
原题:中国核专家研究古墓时的惊人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文首语:这篇文章我2007年做大陆核废料处理报道时,顺便写的一篇文章,首先公开发表于新浪博客,当时此文即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不少人惊讶于中国古代的风水术和古代的造墓手法竟然可以用于核废料库的选址、建造,这恐怕是风水大师也不曾想到的。这篇文章今天读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好多90年后网友也许没有读过,兹特发于头条号上。图:核废料掩埋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03:290000长江中游史前毁器葬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2014年9月出版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5期。本号获作者授权转载全文。如有引用,敬请参阅原刊物。邱诗萤(中正大学博士生)壹引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20:140002乾隆年间一男在家父丧期非礼女下人,被咬掉舌头,私了后又出意外
清朝一起特殊强奸案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期,进入排行榜的新闻之一是“孙小果案”。孙小果因强奸(轮奸)罪等多项罪名,当年被判处死刑,但不只未死,还活得很潇洒,早化名“李林宸”出狱,开公司,当老板……此案被全国“扫黑办”列为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在古代呢,犯强奸罪更是死路一路,想出来,难!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27:040000荐书 | 中国传统家具的迤逦诗卷——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家具卷》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54:540000雷戈:史家形象的自我重塑 对黄仁宇自传和何炳棣自传的史学史解释
一、自传及史家自传有职业的传记作家,但没有职业的自传作者。一个人可以写传记谋生,但绝不可能以写自传为职业。如果研究历史的前提是盖棺论定,那么自传就没法写,因为盖棺论定是死后之事。勒热讷指出: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