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手抄族谱发现山上祖坟,认为有宝,从劳务市场找4民工帮盗墓
根据族谱找到清朝祖坟盗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人家族观念很重,过去家家都会有本“家谱”,俗语“不靠谱”中的“谱”,原本指的就是家谱。家谱也称“族谱”,上面会记述源流、堂号、世系等内容,还会记载祖坟信息,有的连祖坟的朝向、下葬日期都记的一清二清。

家谱上记明祖坟位置所在,本是为方便后人前往祭祀,认祖归宗,却不料有后世不孝子孙,将其当成了“盗墓指南”。
2011年,江西省莲花县便发生了一起根据家谱寻墓,进而盗墓的案件。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与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相连。莲花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语文课本里《将军农民甘祖昌》的甘祖昌就是莲花人。

莲花县这起盗墓案是团伙作案,成员有当地人谭某、贺某,还有衢州市柯城区人汪某。汪某与谭某、贺某是“朋友”,平常称兄道弟,其实互相之间认识时间并不长,是特别的“共同爱好”让他们混到了一起。
盗墓的起因,是一本手抄“族谱”引发的。
几年前,贺某从谭某处看到了这本族谱。贺某应该有点文化,他根据上面的记载,发现在莲花县良坊镇南湾村一个叫“梁畔上”的山上,有祖坟古墓。

这一发现让贺某和谭某都兴奋了,联系族谱中祖上是富人,认定墓里一定随葬有“宝物”。
这样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
过去,江西丧葬风俗与中国其他地方差不多。咽气后要立即给逝者换“寿衣”,寿衣的颜色须是青色(即黑色),寓意“轻松愉快去阴间”。而且必须是“七上八下”,即上身穿7件、下身穿8件。换上寿衣以及鞋袜后,要在逝者口中放一枚银币,俗称“下含”,迷信说口中空空不利后代。

随葬品,一般人家有木梳、镜子等,这是普通人家的做法。
如果是富人财主家,还会随葬金银财宝,最差的也会将逝者生前的珍物玉玩随葬棺中。
他们越想越兴奋,决定一起去盗掘,弄点钱花花,似乎马上就要发财了。
事发后,关于这本手抄本族谱的来历,谭某与贺互相推诿。谭某说是贺某的,“好早以前,贺某拿出族谱等资料给我看。”

而贺某则交代,是谭某抄了一些族谱资料给他看,说有古墓的,“谭某要我和他一起去找古墓的具体位置,但我们当时都没找到。”
挖坟掘墓是体力活,谭某、贺某、汪某三人干不了,谭某和贺某便让汪某从浙江老家那边,带几个能做事的“浙江佬”(江西人口头语)来。汪某便到衢州市劳务市场物色人选,选中了4个中年男子,跟他去江西莲花“打工”,说是挖坑。
汪某还特地叫一个民工带上铁钎、铁锹、锄头等工具。

汪某租了一辆轿车,把4个农民工带来了莲花。农民工到莲花的第二天一大早,汪某便联系谭某,一起去找贺某。
贺某,村里人都喊他“老汤”。他似乎懂点风水,当即带着罗盘,一起上山。
根据族谱的记载,贺某在一个“风水好”的地方摆下罗盘,分金定穴。确定位置后,汪某叫一民工用带来的钢钎,在罗盘周边往下打探,探测地下情况。但钢钎打不去,发现下面全是石头,不像是墓穴。
后又挪了位置,从罗盘所在中心位置往下打,果然发现下面有古墓。

4民工根据要求往下挖,谭某和贺某也一起动手干。
中途,贺某又叫来一个“本家”,帮一起挖。本家是承包附近水库的,他在水库那里看到贺某带着谭某等六、七个人往山上去,便问是做什么去的。贺某也没有隐瞒,说是到山上挖古墓的,邀约他一起“发财”。
本家帮忙挖了两、三天,之后因为没有挖到所谓的宝物,便不再参与了。

盗墓期间,汪某因为来时没有带换洗衣服,就没动手挖,负责后勤,买饭菜给他们吃。
令人失望的是,先后掘开了两座古墓,挖了两个坑,也没有挖到什么想象中的宝物。据他们被抓到后交代,仅挖到到一面铜镜和一只褐釉短颈陶罐。
觉得不值多少钱,汪某将铜镜给了一个民工,陶罐则被谭某带走,后又放到贺某家。事发后,陶罐被扣押了。

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勘察,谭某、贺某、汪某所盗的墓葬均系清朝墓葬,属古墓葬范畴,具有一定的历史与考古价值,盗掘行为已给古墓造成了破坏和损害。陶罐为一般文物。
不久,谭某、贺某被抓获。
法院认定,谭某、贺某和汪某在盗墓犯罪中均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判刑、罚款。
汪某一直到2015年12月,才被警方抓获归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罚5000元。汪某自称送了民工的一块铜镜,“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而那4个农民工,连带他们来的汪某也不知道叫什么、住在哪,警方一直没找到。

《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成书缘起及主要内容
昨天看到有老师提到拿到了一本《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很多网友参与了讨论。看到后也蛮吃惊,没想到几年前参与编辑的一本书,现在还比较受欢迎,上京东上查了下这本书确实卖得还不错。如今想想当时硕士刚毕业能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事还是挺幸运的。所以,先把讲述这本书的成书的缘起和主要内容的前言摘录于下,有兴趣的师友可以搞本看看,当年分给我那十几本,只两星期就都送完了。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49:370000乌拉噶龙:黑龙江大型食草恐龙(长10米/距今6500万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黑龙江省发现了6种恐龙,其中就有今天要介绍的乌拉噶龙,一起去认识看看。乌拉噶龙基本资料体型:乌拉噶龙是一种中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9-10米,与青岛龙、三角区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61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2:36:150000考古发现的厕所考虑了如厕男女的隐私保护,古代公厕围墙有标准
中国古代早期公厕本文作者倪方六前几天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微头条中,说了几句考古中发现的“厕所带猪圈”现象,不少网友觉得好奇,私信问我。就此,我这篇头条号来详细聊聊古代的厕所问题。不必讳言,厕所与食堂一样,是人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20:120000王明辉:红山文化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兼论古代变形颅习俗
由于受到颅骨枕部变形的影响,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和田家沟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阔颅和面部扁平度大等特征,与古蒙古高原类型居民存在一定相似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红山文化古代居民的体质类型仍然属于高颅阔面的古东北类型,与古蒙古高原类型关系不大。最后,文章对变形颅现象的分布、演变过程及颅骨变形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讨论。一、红山文化古代人群的体质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1:05: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