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推迟的科举考试,落榜生写的两副对联,皇帝知道后为何发火
清朝乡试落榜生写的两副对联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20高考比往年推迟了一个月,不少人感觉意外。其实,因为疫情而推迟大考,古今都不鲜见。以清朝科举中的乡试来说,便有很多次因为疫情和水灾等“天灾人祸”而延后举行。

比如,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便因为疫情而推迟一月举行。
道光元年疫情比眼下新冠病毒要严重多了,是霍乱暴发,据说起源于岭南,由南向北传染,攻陷京城,最后蔓延到东北。
此病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用当时的话说叫“死者枕藉”,有的人都死绝了。
面对严重的疫情,道光元年八月,朝廷“以时疫流行,发广储司银二千五百两,分给五城,为制备药料棺槥之用”,一方面积极组织抗疫,一方减少人员聚集,顺天乡试推后,“著展期一月,于九月举行。”

乡试相当于科举中的“全国统考”,但并不是每年都举行,以三年为一科,逢子、午、卯、酉为正科,遇到新皇帝继位、帝后生日及重大庆典之年,还会对学子临时增加考试机会,称为“恩科”。
乡试要考三场,总共要考9天7夜。第一场,于八月初九开始;第二场,于八月十二开始;第三场,于八月十五开始。
如此这般,通过乡试就可成为“举人”,有资格进行赶考,参加会试。再经过皇帝亲自出题的殿试,取得进士就能被授官,或进入“准当官”状态。至此,这才“学业有成”、可以“荣归故里”了。

因为科举考试与荣华富贵直接联系在一起,真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大家都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往里面钻,科举腐败案件也因此多了。以清朝为例,从入关的顺治皇帝开始,到最后科举停考,舞弊、腐败现象就没有消失过。
科举腐败与考试作弊性质并不一样,腐败多出在考官身上,尤其在录取环节最容易出问题。
考生作弊主要是“挟带”和“倩代”,前者将相关资料带进考场,后者就是请人代考。
最有效的是“贿买”。这就不是考生一方可以做到的,必须考官参与。
“贿买”不仅仅是作弊,违反考纪,更违法。

《明史·选举志二》记载,明代科举,“贿买钻营,怀挟倩代,割卷传递,顶名冒籍,弊端百出,不可究究,而关节为甚。”
这里的“关节”,就是关系网。
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科举亦然,权贵子弟很容易考中的,就是因为“朝里有人”,而寒门子弟想出人头地真是太难了。
当年,负责科举考试,是很肥的差事,所以官员都想当“主考官”。为防止腐败,每年分赴各省考场的考官都不一样。但就这样,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有的皇帝不放心,干脆直接任命自己身边最信得过的人去担当,但就这样,还是出事。
这里从贡院考场前出现的两副对联说起,来看看科举的舞弊腐败现象——这两副对联后来都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皇帝发火了,借此追查。

第一副对联出现在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
当年是丁酉科。
八月底放榜时,位于今江苏南京的江南贡院大门旁边,有人贴出了一副对联——
孔方主试付钱神
题义先分贫与富
什么意思?原来当年主持江南乡试的主考官员,一个叫方犹,一个叫钱开宗,二人均是顺治皇帝最信任的人,方犹是侍讲(专门给皇帝和太子讲学之人,为皇帝顾问),钱开宗是检讨(国史主编),均为钦点主考官。

看到不学无术之人都能被录取,前来看榜的落第学子群集在贡院前,抗议不公,认为录取暗操操作。
有落榜考生将贡院门上的“貢院”二字,改成了“賣完”。
江宁书坊还就科场舞弊,刻了一部畅销的传奇小说《万金记》,揭露受贿的方犹和钱开宗(“方”去一点为“万”,“钱”去掉“戈”便是“金”),曝光科场舞弊。

不久此事传到北京,方、钱二人被参奏。本就为北闱(北京考场)舞弊而杀了考官李振邺的顺治,怒火再起,想不到南闱(南京考场)也出事了,而且还是自己钦点之人负责的。
方犹和钱开宗领命出差前,顺治还特地当面对他们说,要“敬慎秉公,否则“杀头取籍,决不轻恕”,结果二人还是腐败了,下场只能是正法砍头。
因为刑部对此案久拖未决,判后又不是从重处理,顺治很生气,所有审案官员和主管均被降级处理。

第二副对联出现在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
当年是辛卯科。
九月九日榜发,落榜考生发现,中举的大多是有钱的扬州盐商子弟,其中来自翕县的考生吴泌、扬州考生程光奎,都是学渣。这种人能考上,不是买来的,还能有什么!
落第学子群情激愤,有考生直接将五路财神像抬进府学,用纸糊住贡院匾额,又一次将“貢院”改成了“賣完”。还写了一副对联——
左丘明两目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原来当年的正主考为副都御史左必蕃,副主考为翰林院编修赵晋,这对联就是嘲讽左心蕃平庸无能,赵晋受贿卖官。
时两江总督噶礼见状,怕事情闹大让北京知道,竟然把带头闹事的考生抓了起来。
但这事很快被康熙皇帝安排在江南的耳目、江宁织造府的曹寅密报到北京。最后,包括两江总督噶礼在内,所有涉案官员都被查办了。
已成举人的考生吴泌,交代了托人行贿的情况:他找到中间人,议定银8000两,其中安徽巡抚叶九思得银5000两、江防叶同知得银3000两。由叶九思安排,通过副主考赵晋的一名亲戚暗中周旋,打通四五道关节,让他得以考中。

另一通过关系考中的程光奎,供认他与山阳县知县方名、副主考赵晋有交情,巧的是,刚好程光奎的卷子分到方名负责的阅卷办公室,得以考中。
涉案者最后下场都挺惨的,副主考赵晋、考生吴泌、程光奎等8人被处斩。赵晋被定罪后,在狱中自杀了。主考官左必蕃没有受贿,但也以”失察“罪被革职。
或许有网友会问,科举考试想作弊是非常难的,确实这样。

所有的卷子都是由专人誊写后,才送给阅卷官批阅,考生的姓名、籍贯都是密封的,大家都看不到。而且,每一环节有不同的人负责,阅卷官员、录取官员怎么就知道哪张卷是行贿考生的?
这里面的窍门很多的,其中“撵”和“抬”两种手段多见。
“撵”即“用撵”,意思是在作文中约定几个字,在卷中某地方出现,这样阅读誊录便能知道考生是谁了,然后分给打通关节的录取官员。

如上文中的考生吴泌,就是之前选定了“其实有”三字,约定放在首场第一篇文章破题内。卷子分到包容县知县王曰俞负责的阅卷办公室,副主考赵晋的亲戚找到王曰俞,以赵晋所托为名,让王曰俞将吴泌的考卷呈荐录取。
“抬”即“抬举”,又称“抬轿子”,把已知特定考生的卷子,有意放进一堆差生考卷中,矮子里面拔将军,即使没有受贿的主考官阅卷时,自然也会选中这张卷子。

新时代发展中的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为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所属正处级事业单位,至今已走过25年的历程:1997年1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成立,编制8人;2000年9月,编制增至30人;2011年取得考古发掘团体资质;2021年6月,更名为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并逐渐增编至50余人。现有在编人员29人,其中考古项目负责人5人,高级职称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5人。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21:210000“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发现百年”系列活动在河北阳原举行
张小筑6月24日上午,“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发现百年”系列活动开幕仪式在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新落成的泥河湾研究中心举行。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河北省文旅厅书记、厅长那书晨,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等嘉宾出席开幕仪式。活动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6:16:100001荐书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12:040000秦大树:既是艺术家又是陶瓷学家的叶喆民先生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3:26:510001陈淳: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
一前言前不久,我国“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验收,并被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了9个课题和44个专题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制定了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1]。与此同时,国内一些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相继成立,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著作频频问世,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亮点。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12:5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