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三晋玉器之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从武王克商建立周王朝,到幽王“烽火戏诸侯”,平王被迫东迁,西周历时27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建章立制的重要时期。西周玉器,在继承商代晚期玉器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鲜明特色。

西周玉器器形丰富多样,琮、璧等传统玉礼器与戈、钺等传统玉兵器,仍时有所见,但形制与纹饰已具有西周特征。陕西长安张家坡170号墓出土一件玉琮,玉色青绿,形制呈外方内圆的短方柱形,接近于商代的素面玉琮,但琮体四壁以双勾阴线琢刻勾喙、高冠、扬翅、卷尾的凤鸟纹,则是西周独有的纹样。
不过,西周玉器的主流,却是各类日常佩戴的玉饰。动物形玉饰,在西周依然讨人喜爱,但圆雕件锐减,多见片状的佩饰。玉佩饰中,最复杂的,是以璜为主体、非常繁复的“多璜组玉佩”, 成为“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西周佩玉时尚的最好诠释。

西周的动物形玉雕,基本摆脱了商代图案化设计的影响,表现更为写实,鹿、兔、虎、禽鸟、蚕蝉等,有不少细节把握更为传神的精彩之作。但夸张的超现实主义的玉作,如前端带脚的玉鱼、钉头状嘴的玉鱼与玉鸟,以及龙凤、人龙合体等玉雕,也是其中颇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西周玉器的纹饰,早晚期间变化明显,繁简程度也有所不同。玉璜、玉环等片状玉饰上,流行尾部相连或斜向交叠的龙、凤鸟或人龙合体等纹饰。早中期相交的昭王、穆王时期,纹饰华丽繁缛,然后由繁趋简,但到了晚期末段,出现了排列有序的叠置式“吐舌龙首纹”,重回繁花似锦的境地,并直接影响到了春秋玉器纹饰的布局格式。

西周片状人形、龙兽、鸟禽之类玉雕的眼形,延续商代的圆圈眼与“臣”字眼,但琢刻技法已有所改变。西周“臣”字眼,在商代同类眼形的基础上,将眼角线两端向下或向前拉伸,前端常形成卷豆芽式的回勾纹,而眼睑却缩小乃至消失,变为一种似是而非的变形“臣”字眼。
西周玉器,流行单线阴刻。一面坡式的“斜刀”工艺,是西周最具时代特征的阴刻技法,它在西周早期出现,中期非常盛行,到了晚期,逐渐被婉转流畅的双勾阴线取代。与商代“刚直方折”的阴刻线条大异其趣,西周刻纹,随形圆转,从容流畅,收放自如,总体表现为“华丽流畅”的时代特征。
日享一书BGl01《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陕西豪族的地下世界
前天得了一套好书,详细介绍了陕西蓝田一豪族的家族墓地,看人家墓地的形制,显然比清明节去我们家的要高大上的多,人家的已历千年,我们的还需努力。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位于今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五里头村田中。该墓园做东北朝西南,依塬面水,面积约84000平方米。园内建有家庙、神道、石刻、兆沟等完整墓园配置,北部乃家族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5:08:050000多智龙:蒙古国大型食草恐龙(长8.5米/距今6900万年前)
在七大洲中,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当属亚洲,而在亚洲,除了中国外,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是蒙古国。前面我们介绍了蒙古国的蜥鸟龙和佛舞龙,今天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个蒙古国的多智龙,一起去认识下吧!多智龙基本资料1、体型:多智龙是一种蒙古国的大型食草恐龙,居住于沙漠,它体长8-8.5米,比双庙龙稍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28位,生活在距今7800万年-69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2:58:050000特殊葬俗引发“盗棺”案,儿子撬父亲棺材,盗出物如今送都没人要
特殊葬俗引发的特殊盗棺案本文作者倪方六过去民间有一种特殊的葬俗,叫“浮厝”。就是收殓后棺不下葬,放在一个地方,择日入土。这种风俗又称“浮葬”,形成浮葬的原因,一是有钱人家没有找到适宜的宜葬宝地;二是穷人无葬地,暂无力买坟地;三是客死他乡,方便日后魂归故里;四是卑幼,如妻妾先亡,等尊长,如丈夫百年后再一起正式下葬。另外,横死或是刑决后一时无法下葬,也会选择浮厝。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13:140000武则天之墓宝藏丰厚 为啥挖掘的时候狂风暴雨?(女皇墓穴)
武则天的墓穴并没有那么玄学。作为整个中国唯一一个女性的皇帝,他也是创造了大唐盛世,据说武则天在死亡之后,陪着他下葬的宝贝来到了几百吨,光是搬运就用到了几十万人,如果能够在里面随便拿出来一件什么东西,可能就够自己潇洒一辈子,直到现在别说是盗墓贼了,就连官方也不敢去挖掘武则天的墓穴。武则天的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30:510000盗墓笔记九龙抬尸棺,东夏国万奴王的巨型蚰蜓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棺材的规格和豪华程度,就显示了其主人的地位所在。早前,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来自东夏国的九龙抬尸棺,而在小说《盗墓笔记》中也曾提到过这个神秘的棺材。据说这个棺材的主人是东夏国万奴王,上面的九条龙其实是巨型蚰蜓。九龙抬尸棺,东夏国的帝王之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40:5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