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发现被同伙弄死盗墓者骨架,石块往头砸,瓦片上还有血迹
宝鸡纸坊头西周墓葬的特别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以前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过,陕西宝鸡是中国三大出宝地之一,有“青铜器之乡”美誉,时不时就能挖出贵重的青铜器。
这篇头条号要说的宝鸡西关纸坊头,就是一处多次出宝地之一。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初,百年间这里至少三次现宝。

文物资料上可以检索到的第一次现宝,发生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
当地一户侯姓人家挖窑洞,挖着挖着,地失空了,原来下面是一座贵族古墓。当时挖出了4件青铜礼器和大量玉器。据窑主回忆,民国古董商闻讯后赶来,收走了这批文物。
这批文物现在下落不明,没人知道收藏在哪,估计全流落于国外了。

第二次现宝,在半个世纪后的1981年,距上一次55年。
这年的9月,宝鸡当地连着多天下大雨,西关长青村纸坊头一座窑洞塌毁,又出土了一批青铜器。
这座塌陷的窑洞,正是民国十五年侯家挖的那口窖。
这次出土文物到了及时保护,现收藏于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馆中。
窑洞塌陷后,侯姓主人当即通知了政府。鸡市博物馆接到报道后,立即派工作人员査看现场。

经过抢救清理,共出土了西周早期青铜器14件,以礼器为主,计有鼎4件、甗1件、鬲2件、簋5件、罍1件、觯1件等。另外,从塌陷的泥土中,又清出了夔龙铜饰3件、车器2件、 佩饰1组和一批破碎的陶器。
青铜器中,鱼伯方鼎、鱼伯四耳方座簋、鱼伯双耳方座簋、带盖圆鼎、大伯鬲等均是精品,其中4件器身上发现了铭文。从铭文中的“鱼(古字是“弓 鱼”)伯”字样知道,这是西周早期鱼国国君墓葬。
根据青铜器的时代,推定墓葬年代在西周早期,为周武王、周成王之际。

考古人员在清理时发现,鱼伯墓是一座较大的西周时代残墓,墓底距当时的地表约7米。这应证了窑洞主人的说法,民国十五年挖窖洞时挖出古墓,当时窖洞穿过墓底。
就此在周围进行探査,看出了不少土坑竖穴遗迹,有的墓底露出板灰、朱砂,还有人骨。当地村民曾捡到不少海贝、玉器、铜曲柄斗形器等文物,村中路旁壕沟内也有散落的绳纹夹砂陶片。
据此认定,纸坊头一带并不仅仅只有一座鱼伯墓,而是一处较大的西周鱼国贵族墓群,距今3000年以前。除了纸坊头,在宝鸡还有竹园沟、茹家庄等两处重要的鱼国墓地。

纸坊头鱼国墓地位于渭水北岸的第一台地上,距渭水仅500米左右, 西濒福林堡春秋墓地、遗址区,从江苏连云港到甘肃兰州的陇海铁路,刚好从这片墓葬群里东西穿过。
现在,不少政府事业单位就坐落在这片墓地上,还有密集的民房。因此,虽然知道纸坊头是一处西周遗址,但无法进行大规模发掘。即使已暴露残墓,由于左右紧邻村民住家窑洞、房屋,也不能深入发掘,无法彻底清理。
但宝鸡已将这片作为重要的古代遗址区,予以重点保护。文物管理人员平时盯得很紧,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迟早这里还会“现宝”。

果然,到了2003年,又一批青铜重器露头了,这次距上次仅22年。
与1981年一样,也是在阴雨连绵的9月份,侯家的窑洞再一次塌陷。
侯家共有两座东西相距不到2米的窑洞,这次是后院窖突然塌陷的。由于经历过前两次现宝,侯家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很强,及时上报了。
这次坍塌的后院老窑洞平时也不住人,放置杂物用。与1980年不一样,侯家后人已在院中盖起了二层小楼,二楼对外出租。窑洞坍塌时,二楼房客房间的窗户被冲垮,塌下来的泥土把房客都压伤了,差点被活埋。

区里文物部门负责人来到现场,但没发现有文物出土。当天中午崖面又一次塌方,近百立方的窑土堆满了侯家的后院,一件青铜鼎半露在崖面上……
市区两级文物部门紧急召开现场会,决定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清理发掘。
当时,协助考古的派出所警员将侯家大院封锁了起来,除侯家一家人外,其他人不得人内。考古队就住在没了窗户的侯家客房内。
因考古现场空间有限,确定了两点发掘原则:一是“抢救”,二是“小规模”。

发掘时不能往外深挖,旁边就是另一村民家,万一把将人家房子挖倒了,麻烦就大了。所以,清理工作很小心。
往外运土包给当地可靠的民工干,但民工得保证,要防止土中有未被发现文物,如果发现要立即上缴。虽然民工作了保证,但考古队还是派专人盯着民工铲起的每一锹土。
这次清理发掘了两座西周墓,加上1981年清理的一座,在约15米长的崖面上,东西并列3座同一时期墓葬,三墓间隔3- 4米,墓底基本在一个平面,距地崖面上的地表约5-6米。
三座墓顺次编为一号墓(1981M1)、二号墓(2003M2)、三号墓(2003M3)。

在清理开始后的第3天,第一件青铜器——直径约15厘米、高约18厘米的分裆圆鼎便现身。到清理结束时,两座墓共出土了30余件青铜器物,还有一批玉器等。
其中三号墓出土了五鼎一簋。
这是诸侯国鱼国国君级别墓,根据周王用鼎簋制度,随葬的鼎簋少了几只。
周朝礼制是“天子驾六”、“九鼎八簋”,而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墓中随葬的应该是7只鼎、6只簋,现在少了2只鼎、5只簋,哪去了?很显然,被盗挖出了。
从发掘现场看,鱼国贵族墓地早被古代盗墓者光顾过了——一人甚至因此成了陪葬者。

二号墓曾暴露在窑面,很遗憾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及时清理,致该墓遭到进一步破坏。2003年9月清理时,断崖面已看不到一点墓葬的痕迹。
现场清理时,发现墓葬的填土疏松,夹有大量灰土,与同时期墓葬夯打的五花土明显不同,还有朱砂混杂在填土中。这什么说明?肯定被盗挖过!
在距墓葬底部0.3米、紧靠北墓壁处,发现了一具人骨架。

骨架头东脚西,长1.2米,姿势极其怪异!
上下身不在一个水平面,上半身高于下半身10厘米,背朝南,面微向北,上半身作扭曲侧身状,下肢作跪状,股骨伸前,压在收回的胫骨、腓骨之上,左右脚骨东西并排置于胫骨、腓骨北侧。
这是谁?墓主?不可能,墓主的葬具、骸骨早烂光了。那会是谁?最大可能是被同伙弄死在盗洞中的盗墓者!

不应该出现在墓葬现场的遗物,证实了这一推断。在头骨南边,发现了1块花岗岩石块,17x23厘米大小;在骨架北侧脚骨与上肢骨间,仰置一块残青瓦,21 x 30厘米大小,瓦上有黑褐色的斑点,应该血迹留下的。
这下什么都清楚了,同伙用石块往这位在洞下的盗墓者脑袋上砸,还扔下了瓦片……
当然,也不排除这是一起与盗墓无关的古代谋杀案!

韩古墓挖出国宝级文物 准备申遗 我国专家:我们挖出10吨
我要新鲜事2023-07-26 21:19:350000民间坟头为什么大都做成圆形?老话有点迷信,但过去人相信
中国南方的“龟壳”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说过民间的“椅子坟”。这篇文章,再来介绍一下中国的墓葬风俗。中国户外可见的民坟中,大都是一座座圆土堆,俗称“土馒头”。但也能发现,有的坟头用水泥浇起来,或是用砖石砌封起来,外观呈光秃秃的半圆形。这些加了“壳”的墓,过去往往都是有钱人家的。有什么讲究?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10:59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濡须河畔 玉光璀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张小雷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坐落于太湖山向南延伸的十里长岗的南端及两侧平地上,东距长江25千米、西距巢湖30千米,北望太湖山,南临裕溪河。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55:250000晨读·日课||NO.15
以经典过滤信息碎片,以经典铸就精神根基,以经典指引前进方向。论语(钱穆新解)为政篇第二(二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大车无:大车,牛车也。乃笨重载货之车。车两旁有两长杠,古称辕。一横木缚两辕端,古称衡。一曲木缚横木下,古称轭。牛头套曲木下,可使较舒适。则是联结辕与横之小榫头。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