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打棺材就是穷死也不用这种木料,至今如此,老话说会“烧尸”
过去预办葬具风俗:材料的选择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一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过去女子嫁妆中陪送棺材风俗(见《过去有钱人家嫁女儿,陪送嫁妆中必有一样东西,此物死时才能用上》一文)。这篇继续,来说民间预办葬具——打棺材之风俗。





过去人对生前置办寿材确实很上心,用老北京的话说:“活着混所好房子,死后混口好棺材,也不枉为人一场。”对于今天大多数人来说,“混所好房子”还有可能,“混口好棺材”应该没有机会,都火葬了。
过去人钟情棺材,但也有忌讳的,置办寿材不能随便,从准备材料,制作、收藏都有很多讲究。

棺材有木棺、石棺、陶棺、金属棺、水晶棺等,但中国人最满意的是木棺,民间葬具几乎都是木棺。
制作棺材的木材有楠、杉、松“三大木”。档次高低就体现于材质,楠木棺最佳,杉木棺次之,松木棺又次之。
楠木耐腐,不容变形,还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有防虫、防腐蚀之功效。

对于楠木的防腐功效,过去棺材铺中有一传说足可证明。曾有北方土财主,直接派木匠到南方原木产地去,就地寻楠,就地制作成棺材运回。往回启运时,棺不能空,工匠恶搞,随手在棺内放了碗红烧肉。月余到家,揭开棺盖端出来,发现肉还未凉,不只没坏,还能吃呢。
更难得的是,楠木木性温和,冬天不凉,夏天不热,不伤身体,而其他硬木则不具备此优良特性,是制作家具的上上等材料。

能用楠木棺,非富即贵。但楠木棺也有好坏之分,其中金丝楠木最好。
楠木,有金丝楠、香楠、水楠之差别。
金丝楠是楠木中最为珍贵的品种,质地温润柔和,恰到好处。纹理非常漂亮,细若金丝,阳光下亮金光。制作的家具即使不上油漆,也越用越亮。
香楠稍次,木质微紫,亦带幽香,纹理也很美观。相对来说,水楠木质较软,有股馊臭味,但制作棺材也不错。


最看重楠木棺的,其实并不是南方产地人,而是北方人。如北京人、山东人,至今都认为楠木棺最高级,是不少人至死的追求。
那么,南方人最喜欢的棺材是哪种?杉木棺。
北方多松,南方多杉。以南方客家人来说,制作棺材的大料都是杉木。
南方山里随处可见挺拔的杉树,南方人将杉木以外的木材,统称“杂木”。不只棺木用杉,生活中所有家具、物件也都用杉木来制作。只有盛装衣物的箱子才会使用樟木,因为樟木防蠹虫。

杉木中的老油杉,最受南方人青睐,比一般楠木受欢迎。
油杉树干通直,生长期长,抗逆性强,木质坚韧,纹理美观,但密度相对较低,制作加工容易。用老油杉制作出来的棺材与珍稀楠木棺一样漂亮,也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有防虫、防腐之功效。
客家人有“一头寿”(30岁)开始预办寿棺的风俗,所用木料都是自己上山找。看到钟意的老油杉就放倒,现场锯成制作棺材、家具需要的树段运回家。但运回家后并不会立即制作,要让木料阴干,阴干板材制作出的棺材(家具)不变形不开裂。如果急用,则要用柴草烘干。


值得指出的是,上讲究的杉木棺非常贵。
如杉木棺中的“香杉花板”,比金丝楠木棺还要珍贵,花费远远超过楠木棺。一口香杉花板过去要1万大洋,放到现在,100万也买不到,当年只有巨富之家才能用得起,才会使用。
香杉与楠木一样,是珍贵树种。香杉花板是用特殊地质灾害造成的、深埋于地下数百年乃至上千、上万年而不朽的香杉木,制成的棺材,这种木材是极珍贵的“阴沉木”,有植物界的“木乃伊”之美誉。香杉阴沉木密度大,结构稳定,尤其耐腐,更特别是,具有特殊香味。

香杉花板以四川建昌的最好最贵。当地过去有人专门在大山里“寻宝”,寻找制作寿材的阴沉木。这些人经验丰富,知道山里什么地方会埋有这种树木。挖出后送到成都城里,可卖出大价值,专给有钱人家制作棺材。
北方民间棺材则多用松柏制作,有钱的用赤花松、白花松、黄花松,外椁用红松等。

松柏,民间认为是长寿木,也是上好的木料,但并不是每家都能买得起松柏制作棺材的,如在河南、陕西等地区,能置办起松柏棺,也是挺有面子的。但用松柏制作寿材时,有的要与杉木配合起来用,纯松柏太沉重,又传会过电,易招雷,收殓后尸体或遭“天谴”。
但老百姓多是因地制宜,因地取材,当地盛产什么树就用什么木料。北方平民之家多用柳木、桐木、椴木、杨木这类“杂木”来制作棺材的。但有的地方特别忌讳用柳木制作棺材,说是柳树不结籽,用柳木制作棺材对子嗣不利。

不过,再穷也不会用椿、皂、杜、梨、桑、槐。民间“桑皂杜梨槐,不进阴阳宅”一说,就是这么回事情,不只不能用来制作棺材,就是盖房子也不能用,不吉利。
需要说明的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的地方偏用桑槐打棺材,如河南的周口、南阳等地就有主种风俗。
椿木有臭椿香棒之差别,臭椿有臭味,材质差,易腐朽,放时间长还会走形,香椿制作棺材倒是有的。尤忌桑、槐,特别是桑木,最最不宜,木料又硬又沉,火气重,迷信说会“烧尸”,影响转世和托生。

有的地方忌用结籽的树木制作棺材,如松树,有的地方就忌用,因为松树砍了再不会发芽,用松木制作棺材断子绝孙。
但是,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过去预办寿材有一规矩:买木料的钱由儿子出,请木匠的工钱由女婿出。


失传了1800年,“扁鹊医书”重见天日,考古家:要改写历史
失传了1800多年的古籍是什么?或许不少人以为是出土自南昌海昏侯墓的《论语·齐论篇》,实际上在这《齐论》之前,我国同样考古出土了不少历史失传古籍,且不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以及江陵楚墓群出土的各种竹简。2011年,我国四川在挖掘地铁隧道时,无意间挖出了一座汉墓,而这一部稀世古籍的出土也拉卡了序幕。我要新鲜事2023-04-21 20:22:560001荐书:刘威:从族群边界理论看考古学文化的边界—《族群与边界》
自古以来,我们都认为夏商周是在年代上接续未断的三个历史朝代。自新史学与近代考古学产生后,有学者认识到,夏商周还是以三个族群即夏族、商族与周族为主体的王朝,但所谓三个“王族族群”却并非替代关系,而是长期共存。因此,可以说过去关于夏商周学术焦点问题的探索,基本上可以用“族属与文化”这一核心词汇来指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4:200000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启动
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即日起启动。根据推介活动章程,2022年1月至12月,全国公开出版的文物、考古、博物馆以及文化遗产领域的专著、文集、研究报告、图录、译著和普及读物等,均有资格参评。此时段内出版的重版书、重印书不在参评之列。图书作者、读者,学术团体、科研院所、教学单位和出版机构均可推荐图书参评。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21:180003矮暴龙:北美大型食肉恐龙(长7米/与霸王龙媲美)
矮暴龙是一种大型肉食恐龙,属于暴龙科,诞生于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5-7米左右,外形和霸王龙类似,但矮暴龙的腿部更长,并且指爪更大,主要以其他的小型恐龙为食,第一批化石发现于美国。矮暴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30:430001王学理:秦汉皇帝和汉诸侯王陵园制度的继承与演变
秦汉时期帝王陵墓考古,是建国以来野外工作做得比较多的项目之一。秦公陵园,秦东陵、秦始皇陵、汉代帝陵及西汉诸侯王墓的调查与发掘,其所获得的多方面的资料,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研究领域。即以葬制而言,“汉承秦制”的这一传统的说法确也被考古学证明为不易之论。但此话不完全,应是承中有变。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