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臧振华、邓淑苹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2018年 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专 家简 介


臧
振
华
中研院院士
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研院院士,台湾水下考古学家。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任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专任教授。专注于台湾与东南亚的考古学研究,包括史前文化关系、史前文化接触与文化变迁、史前聚落形态,以及史前社会结构等,尤其着重于南岛语系。并致力于考古遗址的抢救、考古资产的维护与大众教育、考古法规的拟订等社会服务工作。曾经主持南科考古遗址、八仙洞遗址等大规模考古调查;也是台湾水下考古的先驱,在澎湖群岛等台湾沿海等海域寻获多艘沉船,并取得大量古物。出版有:《The Archaeology of the Penghu Islands》、《台湾考古》(文化资产丛书之52)、《十三行的史前居民》、《南科的古文明》、《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等专著近20部;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有:《从考古和文献资料展望澎湖海域的水下考古》、《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饮食证据》、《考古学与台湾史》、《台湾海峡水下考古的重要性》、《中国东南沿海史前文化的海洋适应和扩张》、《台湾考古概述》、《中国史前社会组织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南科考古出土的稻米与小米兼论相关问题》、《甲骨文与公众考古学》等研究论文数十篇,以及发表研究报告数十部等。

研究员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硕士。主攻中国上古史、中国玉器史。1974年起服务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至2013年退休。出版有《国色天香——伊斯兰玉器》、《玉石器的故事》、《故宫博物院所藏痕都斯坦玉器特展图录》等专著十余部;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红山文化玉器与良渚文化玉器学术研究的比较与省思》、《试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古玉的发展与演变》、《曙光中的天人对话》、《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晋、陕所见东夷系玉器的启示》、《刻有天象符号的良渚玉器研究》、《良渚晚末期玉器的变化及纹饰的流传》等专业论文及通俗文章一百多篇。重要成果包括:(一)1993年以石峁征集玉器为基础提出“华西系统玉器”的观点,近年的考古发现支持该说;(二)1995年在伦敦国际会议中,宣读论文《中国古代玉器文化三源论》,以中国古代文献记录有关氏族集团的资料,解读考古出土史前玉器呈现明显的三大板块现象;(三)2004年以后,以自然地理解释华夏大地因山脉链分隔为华西、华东,因生态造成文化差异,夏、商、周、汉,四代王室轮流兴起于华西、华东。玉器文化也轮替消长、渐进融合;(四)近年积极探索历史上的西域玉作,以及西域伊斯兰化以后的伊斯兰玉器。
邓
淑
苹
(图片来自网络)
后台回复 "2018",
获取 2018年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最新消息!
(本号编辑:散步君)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史念海:我国古今气候的同异
0000澳洲棘龙:澳洲出土的第一种棘龙科(长9米/疑名恐龙)
澳洲棘龙是一种兽脚类下的棘龙科恐龙,但是目前还是一个无资格名称,被认为可能是属于重爪龙亚科,诞生于白垩纪的中早期,目前为止仅出土一块脊椎骨化石,这也是澳洲出土的第一块棘龙科化石,但目前它还没有正式名称。澳洲棘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19:130000地宫埋藏九百多年 里面藏有水晶舍利(神秘地宫)
神秘的地宫里有着豪华的文物。2016年上海消失了900多年的龙平寺古塔被找到,随后经过缜秘的勘探,发现塔基下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地宫。考古队立即连续奋战了18个小时,对龙坪寺塔基进行大规模的主动性发掘,最终埋藏了900多年的神秘地宫被打开。整个地宫城防塔结构最上层覆盖着一层梯形复蚀,而复蚀之下足足有九层地砖,每解开一层地砖,下面都会发现一些古钱币和铜镜。金钱铺路我要新鲜事2023-10-29 19:51:300000姜萌:王国维“清学三阶段论”溯源
0000郑岩:从一块残铁,看艺术史的毁灭与新生
郑岩教授的新作《铁袈裟艺术史中的毁灭与重生》带领我们重新思考:一块残铁,如何变成佛教圣物铁袈裟?背后掩藏着怎样的毁灭与重生的故事?对于艺术史研究而言,什么是物?作为碎片的物,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的视野?这本书是一个讲故事的书。书名上说的那个铁袈裟,是一块大的铁的残片,一个两米多高的碎铁。一、揭秘:铁袈裟究竟是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9:34:3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