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园内发现大量陪葬墓,或射死或勒死,疑是始皇被诛杀公子公主
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了什么?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国帝陵中,秦始皇陵无疑是一座最有话题的陵墓,至今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
从1950年代起,考古界便着手秦陵的勘探,希望有所发现。据已发表的考古报告,经过40多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已经判明秦始皇帝陵区文物遗址分布区总面积达60平方公里,其中文物遗址密集区近20平方公里。

目前已发现数百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基址,184座各类陪葬坑以及陪葬墓区及修陵人墓地,发掘出土包括兵马俑、铜车马、石铠甲、青铜水禽、百戏俑文官俑、各类青铜兵器等在内的各类珍贵文物5万余件。
陵园整体布局以封土为中心,围绕封土有内外相套、两重南北向的长方形城垣,面积2.13平方公里。

陵园内地上、地下的遗迹、遗物分布密集。已发现的主要遗址有帝陵封土、地宫、寝殿、便殿、陪葬墓区、园寺吏舍遗址、陵墙、东西门阙、廊房、铜车马坑、珍禽异鲁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等,整个系列非常庞大和复杂,显示了当年的帝国气象。
秦始皇陵的地宫深度、大小已被搞清楚。

而最丰富、也最重要的发现是陵园内外各种陪葬坑,其中陵园内77座,陵园外107座,计184处。除了陪葬坑外,在陵区范围内的还发现了陪葬墓区7处,有300余座墓。
这些陪葬墓中,关注最多的是在秦陵封土西北角发现的“甲”字形大墓。

此座墓东距内陵城西垣约50米,南距封土中心至西城门轴线约80米,北距现封土北沿向西延线56米。
为竖穴方室土圹墓,呈东西向,墓道在西边。勘探发现,墓室近方形,东西长15.5米,南北宽14.5米;墓室四周有生土二层台。

此墓葬靠近封土堆,与秦始皇的关系应该不一般。这是什么人的墓?由于该墓没有发掘,墓内棺椁制度和陪葬物不明,仅在探孔中发现有红色漆皮残片及板灰或草木灰等遗迹。
有一种观点认为墓主不是别人,正是秦始皇之子公子高。当年,面对赵高的淫威,公子高想出逃,但又担心自己出逃后赵高将他所在一族全部处死。怎么办?公子高决定让自己去死,以换取他们的生命,于是请命为始皇殉葬,埋葬在骊山之麓。秦二世和赵高对公子高的行为和决定非常赞赏,特赐十万钱厚葬,公子高一族因而幸免被诛。

所以,认为此“甲”字形大墓的墓主为公子高,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2003年,又发现更高等级的陪葬墓区。区内“中”字型大墓1座,“甲”字形大墓4座,还有陪葬坑1座。这几座墓位于陵园外西侧的砖房村,其中的“中”字形大墓墓主生前地位显赫,在陵区内的地位仅次于秦始皇陵,应是一位高级贵族,和秦始皇的关系密切。
在内城北部东区共发现中、小型陪墓葬33座。
这里墓主会是谁?推测是秦始皇后宫嫔妃,她们被秦二世集中处死后陪葬。

这些陪葬墓大都呈南北向,坐北面南,略呈南北向的三行排列,行距不太规整。墓葬的深浅不一,一般深3至5米,最浅者仅1.3米,最深者约10米。
这批墓葬尚没有全面试掘,地下具体情况尚不清楚。但根据墓的形制推断,其中14座为竖穴土圹墓,墓主的身份较低。另外19座墓中,除1座外,均为带墓道的中型墓葬,墓主的身份较高。
最恐惧的陪葬墓发现,在外城东侧的上焦村附近,墓主均为非正常死亡。

这里发现最多的是马厩坑组,已发现102座,这些坑中单埋马骨一具的为多,也有单埋一跽坐俑或俑马同埋的。马坑组西,有墓葬17座,南北作一字形排列,间距2至15米,形制、规模与内城东区的陪葬墓差不多,墓的坐向是坐东面西,西望秦始皇陵。
曾正式考古、清理了其中的8座墓,分为斜坡道竖穴土扩墓和斜坡道竖穴洞室墓两种。棺椁葬具齐全,陪葬品也较丰富。墓主生前的地位不一般。

但令人吃惊的是墓中尸骨情况,非常非常特殊。其中女性2人,一在18岁以下,骸骨分散,似乎是被肢解后埋葬的;一在30岁左右,尸骨的上下颌骨相错离位,应该是被勒死的。
其余6墓,1座墓内竟无尸骨,里面仅有铜剑柄,其余5座墓内的尸骨摆放位置也极乱。有的置于棺椁以上,有的在墓室的填土层中。有一头骨内留有1三棱形镞铜,显然是被射杀的。

从墓内尸骨凌乱,状态非常的情况来看,这些人肯定非正常死亡。他们又会是些什么人?极可能是被秦二世诛杀的秦始皇的公子和公主们。
在陵城西内外城垣间,发现陪葬墓61(一说62)座,具体位置在西内、外城垣间司马道北侧约30米处。整个墓地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90米,面积1.53万平方米。墓地四周有夯土墙,有一夯土墙将陪葬区分为东、西两区。

61座陪葬墓中,49座分布于东区,4座在西区,另有8座在墓园西侧,处于墓园西墙与外城西垣之间。
这批陪葬墓分布不规整。形制有“甲”字形和竖穴土圹两种,墓大小不一,一般墓室长2-7米,宽1-3米。其中竖穴土圹墓53座,带斜坡形墓道的土圹墓8座。斜坡形墓道土圹墓的坡道均较短,并不位于墓室一侧的正中,而是稍偏左或偏右,呈刀把状。
奇怪的是,墓葬内未发现骨骼、陪葬品或其他遗物,似是一批空墓。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可能是为陪葬者准备的。

在陵城东内外城垣间,司马道以北发现3座小型竖穴土圹墓。
另外,在陵园之外还发现4处修陵人墓地,其中山任村修陵人墓地发现零乱的人骨120具,全是成年男性。
从墓地出土的陶文证明,当年给秦始皇修陵人来源非常广,不只是咸阳周围,还有山东、河南、河北、山西、江苏、甘肃、湖北等地人,身份不同,有刑徒、居赀、官员和民间工匠。

王巍:各区域文明化进程与中原中心的形成
通过对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距今5800—4000年的中心性遗址及其所在地区的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我们对各区域文明化进程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大约在距今5800年前后,中原地区、长江下游地区、辽河流域、黄河下游地区、陕北地区相继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标志各地区进入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45:040000秦始皇陵为何难以发掘,无人觊觎里面宝藏?你看山顶石榴树就明白
秦始皇陵为何难以发掘,无人觊觎里面宝藏?你看山顶石榴树就明白引言民众及专家对秦始皇的认知分为两个派别,一派认为他是“千古一帝”,一派认为他是“冷酷暴君”。如此的看法争议,实则是儒家法家的门户之见。这两派主张不同,因而衍生出了对秦始皇的不同意见。我要新鲜事2023-06-17 19:01:450000【收藏】图文详解 | 唐至清古建筑梁架结构的演变规律
本文选择山西唐至清有文字可考且原真性强的代表性宗教木结构建筑,类比分析其梁架结构的时代性和区域性特征,总结梁架几何图形的组合形制和区域性结构手法以及历代营造技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规律。技艺成熟的唐代建筑618—907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04:550001渝州上龙:小型水生爬行动物(长4米/四肢呈鳍状)
渝州上龙是一种蛇颈龙目下的菱龙科爬行动物,主要生活于淡水区域之中,专家预估体长普遍可以达到4米,属于小型水生爬行动物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脖子不像蛇颈龙一样细长,长有鸟喙状的嘴巴,四肢则呈现鳍状。渝州上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2:01:490000杨国荣|史学的科学化:从顾颉刚到傅斯年
20世纪初是科学高歌行进的时代。五四时期的科学呐喊,尔后的科玄论战,使科学在人生与文化领域展示了其普遍的涵盖意义。随着科学领地的日渐扩进,具体的学术与知识领域也往往经历了一个科学化的进程;从史学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趋向。一、存疑原则与古史解构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