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三晋玉器之呦呦鹿鸣
鹿,古人生活中时常见到的动物,其艺术造型,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赵宝沟文化陶尊上线刻的鹿纹,距今年代超过5500年,而石家河文化的玉鹿头像,则是最早的以鹿为题材的玉雕。迨至商代,除了山西灵石旌介2号墓出土的玉鹿头外,殷墟妇好墓等墓葬中,还出土了2件扁平片状的玉鹿佩,鹿均无角,伏卧回首后顾,前肢拳曲于胸腹下,后肢稍内曲,鹿眼或为双圈眼,或为臣字眼,鹿耳或大或小,鹿身或饰双勾线云纹,或光素仅以单线勾勒腿脚的轮廓。这2件玉鹿佩刚直方折的造型与纹饰,均体现出鲜明的商代特征。


考古发掘出土与传世的西周玉鹿佩,数量较商代明显增多,其中仅陕西宝鸡茹家庄1号墓就出土形态各异的玉鹿佩9件。西周玉鹿佩也多呈扁平片状,鹿或伫立,或伏卧,体健身壮,或前视,或回首,身躯大多光素无纹,仅腿脚等部位用轮廓线勾勒,整体造型趋向写实。
西周早期玉鹿佩,承袭商代遗风,造型刚直方折,多伏卧回首,但已出现伫立造型,鹿角短小,仅是头顶凸起的尖齿形小块。早中期之交的昭穆时期,鹿的形象以伫立回首后顾为主,鹿角一架,如同茂盛的树枝长在头顶,高挑而突兀。

中期是西周玉鹿佩造型最成熟的时期,形象也最为写实生动。鹿均伫立,头向流行回首后顾,但也见前伸凝视的,鹿耳多有意打凹,使具立体感,蹄足明显,后端多琢有凸出的小距骨。最有特点的还是鹿角,常分为二架,枝杈层叠,弯转勾连,复杂而美观。仔细观察此类纷繁的鹿角,先以管钻具或实心钻具形成圆形穿孔,再用其它工具顺势琢出弯转的枝杈,是琢制时常用的技法。山东滕州前掌大3号墓出土的玉鹿佩,伫立回首,静中寓动,高超的琢玉技法使其呈现出类似圆雕的效果,是西周玉鹿佩中的精美之作。

西周晚期玉鹿佩,则出现了整体简化的趋势,以鹿角尤为明显,或无角,或一架树状鹿角。

西周玉鹿佩的流行,当然折射出当时人们对鹿的特殊喜爱。《诗经·小雅·鹿鸣》歌咏主宾宴饮时的欢乐情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鹿起兴,由“呦呦鹿鸣”的意境转至“鼓瑟吹笙”的宴饮现场,融洽欢快的气氛贯穿始终。或许,周人制作与佩带玉鹿佩,为的就是那份想象中的鹿的快乐吧。至于将鹿谐音为“禄”,则是明清时期玉器高度世俗化、吉祥题材盛行的后事了。
本文为良渚博物院蒋卫东先生为“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所作科普文章
伶盗龙:侏罗纪公园中的小型恐龙(长2米/8000万年前)
伶盗龙又叫迅猛龙,它因电影《侏罗纪公园》而让人熟知,相信很多人都认得这种恐龙,它活跃矫健,是出色的奔跑者,可以捕食行动迅速的猎物,今天小编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伶盗龙基本资料伶盗龙是一种北美洲/欧洲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体长2米,与帝龙、恶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27位,生活在距今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伶盗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12:360001王震中:论二里头乃夏朝后期王都及“夏”与“中国”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9:45:360000文物三字经(四)
50明孝陵,留南京。十三陵,在昌平。树华表,列象生。起明楼,修宝城。为考古,开定陵。51明家具,势昂藏。紫檀木,出南洋。运匠心,创新样。闷户橱,拔步床。形式多,寿命长。52清彩瓷,凝琼瑛。珐琅彩,起康雍。御窑厂,延良工。创粉彩,分淡浓。景德镇,最著名。53紫禁城,帝王宫。五百年,历明清。外八庙,东西陵。在曲阜,有三孔。盘龙柱,何峥嵘。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31:550005入口之谜:为何皇帝要跪着进入法门寺地宫?
法门寺地宫,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古代佛教寺庙内的地下宫殿。它因其神秘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设计而备受瞩目,引发了众多猜想和探究。地宫的入口狭小,需跪拜进入,众说纷纭,关于其用途和历史背景的猜测不断。有人认为地宫可能是皇帝的隐秘祭祀场所,有人猜测地宫可能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有关。法门寺地宫的神秘之处,引发了人们对其深入研究和解密的兴趣,探寻其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4-13 12:07:250002考古学史:贺云翱: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一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正式创立于1972年,今年正好是五十周年。然而,作为一门现代科学,考古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南京大学的缘起要更加深刻而久远。中国现代考古学有两个来源,一是本土从北宋时代就已兴起的金石学;一是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中叶发育成熟的考古学。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与中国现代考古学一样,起自金石学,后又融入西方考古学,经几代人的努力奋斗,遂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6:2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