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民间最在意这个年龄,不到这岁数不能置办寿材,不能称寿终
死亡年龄与丧俗的关系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人总有一死,但活了多少岁死,在过去民间丧葬风俗中,有很大的差别。
对于死亡年龄,过去民间最在意30岁和50岁。

三十岁叫“一头寿”,有资格准备“寿棺”
活多少岁,民间称为“寿”。在广东阳江,有“一头寿”与“两头寿”的说法。
30岁为“一头寿”,60岁为“两头寿”。有了一头寿,就有资格准备“寿棺”了。如过去广东的客家就是这样,过了30岁就可为自己打棺材。寿棺即人生前准备的棺材,多称“寿材”,又叫“寿木”,即便不制作成棺,也会准备打棺材板,
一头寿与两头寿所用棺材是有不同的,民间有在棺材头画“寿”的风俗。如果是两头寿,即60岁及以上死的,棺材前后都可画“寿”字。如果在30-59岁之间,即一头寿,棺材上只能画一个“寿”字。所以,过去只要看看棺材,就大概知道死者活了多少岁。


要注意的是,不少地方棺材上除了“寿”,有的还有“福”字。就大多数情况来说,女棺一般是“寿”字,男棺是“福”字。也有的地方不分男女,或通用“奠”字。
如果没到30岁就死了,俗称“少年亡”。少年亡的丧事过去比较简单,不做斋,不哭送,悄悄埋葬。

五十岁是“上寿”,孝顺子女要为父母“竖板”
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人活过了50岁,就是“年过半百”,年轻时再有远大理想,也得放放了,要现实些,故称“知天命”之龄。
过50岁死,才有资格称“寿终”,之前死则是“不得天年”,不能称寿终。
寿有“上寿”和“下寿”差别。如在广东潮汕一带,50岁以上死的人,称为“上寿”
如果是上寿,过去办丧事时就比较隆重,其中有一项叫“报地头”——村中长老持白灯笼,带领死者子孙穿孝服,到地头神庙报死,长子手扶木盘,盘中放着死者的庚帖、乌糖、麻丝、香火等物。

到了地头神庙,长老先上香,然后拿出庚帖,对着神像报告:“生从地头来,死从地头去,时辰念给老爷知。”接着念出死者生卒年月日时辰、享寿多少。庙祝敲钟,依所报寿数来敲,一岁一响。每响一下,长子抽出麻丝一条,凑成一束,系于神座上,并奉送香油钱与庙祝。最后将死者年庚帖焚攻烧,子孙绕道回家。
而在福建泉州、晋江、惠安等地,父母年满50岁后,子女就可以为他们准备寿材了,俗称“竖生寿”,或“竖板”。为什么是这么个称呼?因为棺材做好以后,不能平放于地,而是竖着的,如果平放,说明人死了,要用材了,不吉利。

当地人认为,年过半百,有儿有女,子孙满堂就是大福之人。过世就可以用“显考”、“显妣”,而不用“故考”、“故妣”。
这种50岁后准备寿材的风俗,在过去中国大多数地方都存在,如湖南,一般在50岁后置办棺材,如果是楠木棺,则特有面子,差的也会置办杉木棺。
不只置办寿材,50岁以后,很多地方还会置办寿衣。也有的地方,如山东是预备做寿衣的面料,等70岁后才做寿衣。

还有不少地方,如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有条件的还会在50岁以后给自己准备葬地,一般要请懂风水的地理先生踏勘。
我在前“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过的袁世凯(见《袁世凯生母葬地,民间有一诡异说法,放羊孩子无意中发现了大秘密》诸文),归隐河南安阳洹上期间,52岁的袁世凯便为自己选了一处葬地,他在宣统三年(1911年)6月给时川汉、粤汉铁路督办端方的信中,透露了此事:“兄衰病日增,行将就木,牛眠之区,去冬已卜得一段。”

再如蒋介石也是50多岁时开始为自己选择葬地,但一直到1945年日本人投降、民国政府还都南京后,时已五十大几的蒋介石才选中今南京中山陵附近的一块地,随后筑“正气亭”于其上,待日后营造墓穴。
50岁是人生一道大坎!过了这道坎死后才能享受丧礼中的各种待遇,所以过去人懒着也希望活过50岁。但人各有命,寿限在天,如果没过50岁就死了,怎么办?

死者不到50岁,在不少地方,如广东遗体是不能停放在家中正厅的,只能留在房间,更不能举行隆重的葬礼。为了弥补这一严重不足,满足亡人心愿,民间出现了“捐寿”风俗。
寿怎么捐?是这样,由死者长子向家族里或村中高寿长辈敬茶,请求减寿给死者,以凑足51岁或需要的更大的岁数。捐足岁数后,就可以按照50岁以后的丧礼,隆重举办了。

顺便说一下,在过去民间丧俗中,不只可以“捐寿”,还可“捐官”。亲属为了让死者死后体面,在阴间享受官员待遇,可花钱向当地县府、知府购买官衔、职位给死者。
而官府也慎重其事,会出具“授衔令”、“任命书”一类纸质证明,并在上面盖上大红官印。收殓时,将“任命书”装进死者口袋中,或专门设“档案袋”随葬棺中身侧。

(注,部分图源网络)
NASA网站发布的照片出现神奇物体
NASA网站发布的最新照片中发现了这2个奇怪的物体,为了看的更清楚。前两张图片做了染色处理。NASA发布的图片左侧的物体和我百度来的电动发动机图片是不是非常相似,几个拐弯状的管道结构连接在主体机构上,真的匪夷所思,不得不信。火星上的这个似乎螺旋状的机械部件,好像是发动机上使用的。地球上人类机械中使用的泵轴。是不是有些相似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350000瓜评十大考古:夏都二里头再次参评
今天《文物报》官方再次爆出两项重量级参评今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一项是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一个是偃师二里头遗址。关于这两个夏商时期的重要遗址,之前小瓜都写过相关文章进行介绍。这两个遗址一个是夏代晚期的都城,一个则是当时重要的铜矿产地及加工地。所以,我们还是先说都城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06:270000诸侯皇皇 其言也哀 徐州龟山汉墓探秘 从“第百上石” 说起
千年沉睡的墓葬,隐藏着古老的谜团,尤其是那些属于历史上杰出人物的陵墓。在中国徐州的龟山,一座庞大的汉代墓葬,以其神秘和与众不同的特点而备受瞩目。这是楚襄王刘注及其夫人的陵墓,被认为是中国汉代墓葬中的一大奇迹。尽管经历了千年的沧桑,但龟山汉墓依然散发着古老的魅力,让人陷入深思。一、一条高度精准的甬道我要新鲜事2023-09-08 19:29:060002浙江考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发掘
温州,古称东瓯,位于祖国东南沿海,是一座拥有千年开埠通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自东晋建城伊始,温州城就与港口、江海密不可分,有着“东南之沃壤,一都之巨会”的美誉。温州因“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到了宋元时期,随着市舶管理机构的设置,温州一跃成为“百粤三吴一苇通”、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港城。新中国考古奠基人夏鼐先生曾校注元人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周达观就是从温州港开洋去的古柬埔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1:46: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