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早出村捡大粪,发现村头大坟边有新土,细看还有虚掩的盗洞
西晋盗墓的重要文化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中国盗墓史上,有不少文化发现传奇故事,西晋农民不准盗墓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失传已久的珍贵史料填补了部分先秦历史空白,特别是魏国国史的空白。

不准生活在西晋初年,汲郡(今河南卫辉)人,史书上记载他是“耕人”,即种地的农民。
咸宁五年(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或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某一天的夜里,不准盗掘了魏王墓。
不准老家所在的汲郡,历史相当悠久,地处于中原腹地,当年曾是迁客骚人会萃,商贾富豪云集之所。据当地县志记载,汲郡在商纣王时期为京畿牧野地,战国时称汲邑。汉高祖刘邦二年开始设汲县,西晋泰始二年设郡。1988年,汲县易名“卫辉”。

汲郡的人文和墓葬资源都是相当丰富的,魏国的王家墓地便选葬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古墓很多。
一般认为,不准盗墓发生在咸宁五年(公元280年)冬十月。《晋书·武帝纪》(卷三)上记载,这一月,西晋发生了两件大事情,一件是戊寅日(阴历十月十九日,公元12月9日)匈奴余渠都督独雍等人率领本部人马归顺晋国;再一件就是不准盗掘魏襄王的墓。

从节气上来说,不准盗墓时已过了“大雪”,中原地区已是冬天了,应该很冷。就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夜,不准带着工具出去“摸金”了。
再者,十月十九以后,月亮是下玄月,九十点以后会升起来。出发时“月黑”,可避免遇到熟人国;行动时“月亮”,正好可以提供自然光线。
不准挖好盗洞,进入墓穴。当时也没有手电筒,里面漆黑一片。

墓室不小,却让不准很失望,里面并没有他期望中的金银财宝,各个厢室塞满的是竹片子(竹简)。由于灯具的亮光太弱,里面又阴暗,不准就地取材,随手拿起竹简,插在墓壁上,点燃照明,还能取暖。
但搜寻了大半夜,把竹简胡乱地翻一遍,甚至连魏王的尸骨都翻了,最后也没有找到多少值钱的随葬品。

这时候天快亮了,不准赶紧爬出了盗洞,背上摸出的随葬品,赶回家睡觉。
过去北方冬天农民有捡粪积肥的习惯,次日一大早,一早起出村捡大粪的农民,走到村头的大坟前,发现地面上散落不少从未见过的竹简,还有新土的痕迹,顿时起疑,是不是夜里有人盗墓了?再一细看,旁边还有一个虚掩的盗洞。

这下,有人盗墓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
官府闻讯后,立即派人前来调查,不准盗墓事发。
当时,汲郡的太守叫王宏,这人很有政绩,在任上曾得到了晋武帝的重用和奖励。官府派人来到现场,一眼看出散落在地上的竹简是古籍,但当时也未意识到它有多大价值,没有当成宝贝。随便叫来附近的村民帮忙,把散落的竹简收集起来,堆在一旁。村民都不识字,不把竹简当好的,收拾时毁坏了一部分竹简。

查清了墓外,调查官员又带人一起进入墓穴,进行清理(这算不算“抢救性考古”?)。除了清理出大量竹简外,在墓穴内还发现了钟、磬、玉律、铜剑等文物。全部结束后,调查官员把地上和墓内的竹简全部集中起来运走。
地方将一部分送到京城洛阳,古文字专家一看不得了,这竟然是久已失传的史书。

皇帝司马炎这才赶紧要求,把这批竹简全部运来京城,总共运了几十车。由于当时战事未息,这批竹简暂时收藏在一处秘密安全的宫室里,过了两三年,西晋全国统一了,才安排学者们着手整理。
整理后统计,这篇古籍总共75篇,有7篇简书折毁,看不清上面的题名。这些古籍,学术界如今统一将之命名为《汲冢书》。

《汲冢书》中好多篇目在现代历史研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事发生1970年后,国家启动“九五”夏商周断代文化工程,不准盗墓出土的《竹书纪年》,便作为重要的历史典籍,成为断代辅证。
羌族人的祖先是谁 羌族是谁的后代(炎帝)
据说羌族人的祖先是炎帝,也就是说羌族人都是炎帝的后代。羌族的介绍:羌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早在殷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这个民族的记载。在历史上由于地域和时代的不同,对于羌族人的称呼也不同,羌族人也被称为氐羌或西羌,无论被称为什么样的名字,各种历史资料上对于这个民族的记载从来没有中断过。我要新鲜事2023-06-20 19:39:34000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
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入选项目负责人就考古新发现做学术报告,同时邀请专家点评,并面向公众进行全程直播。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宣布了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分别为(点击遗址名称可查看详细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2:52:14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明定陵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为明十三陵之一,位于陵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陵墓于万历十二年(1584)动工,历时6年完成,万历四十八年入葬,耗用白银八百万两。1956-1958年,北京市文物调查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工作队,由夏鼐主持进行发掘。现已建成定陵博物馆。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06:160001克贝洛斯龙:俄罗斯大型植食性恐龙(头顶长脊冠)
克贝洛斯龙是一种大型鸭嘴龙亚科恐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与栉龙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非常显眼的头冠,那是一块非常扁平且强健的骨质脊冠,并且带有内勾的上颌。克贝洛斯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7:54: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