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倒”招生录取指标内幕,西门庆山东老家的学子主动加价
明朝“上大学”的特殊通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9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都公布了,又到“录取季”。
如果穿越到古代,如何上大学?古代虽然没有“大学”这个词汇,一样有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其生源也是靠录取来的,有名额限制。那么,除了成绩、关系,古代上大学有捷径吗?肯定地告诉你,有!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以明朝为例,来说说古代上大学的特殊通道。
明朝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这是全国重点大学,本是供皇家和高﹑中级官员子弟读书和学习的地方。在正常情况下,其生源和招生指标都是从严控制,一般学子原本没有机会上国子监的。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朝廷开了一个口子,可以花钱、向朝廷缴纳若干粮、马,获得进入国子监读书的机会——这一“招生新政”,给许多学子带来了“上大学”的希望,连乡下的地主老财都为之动心:让子孙与皇子、高官之后做同学,光宗耀祖啊,这可是祖上积八辈子阴德也未必有的好事。

所以,此“好事”一经公开,购买大学录取指标的交易十分活跃,书山有路勤为径,成了书山有路钱为径——有钱就能上大学!
“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朱祁钰是明成祖朱棣的重孙子,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他继皇位前封为“郕王”,这皇位本来与他一点关系也没有,过去皇位传承是“立长制”,所以他大哥朱祁镇当了皇帝。
朱祁钰怎么想出卖招生指标这一“新政”?原来与边境吃紧,军费紧张有关。而朱祁钰之所以能有机会当皇帝,也是因为边境战事。

当年,朱祁钰的皇帝大哥、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大太监王振的鬼话,率领20万大军“御驾亲征”,出击侵犯明朝北方边境的蒙古瓦剌部落,结果被对手生俘。国不可一日无君,朱祁镇当了俘虏后,二弟朱祁钰临时当了“代理皇帝”。
其时的明朝皇帝不好当!
边境战争不断,军事开支庞大,而国内税收却严重不足,国库入不敷出。如何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看到国人对上大学兴趣极浓,“教育投资”出手大方,其臣僚开出了创收、增收妙方——“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给国家上缴粮食、马匹等战略物资,便能进国子监读书——这不就是出售高考招生指标、贩卖文凭、学位那一套么!
这个国子监招生新政一出,不只让学生家长兴奋异常,找到上大学的捷径,也让后来的皇帝们看到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的好办法。只要国库一没钱,边防粮饷一没着落,地方一闹饥荒,就会想到卖招生指标。
明宪宗朱见深当皇帝的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南京大闹饥荒,时主政官员便上书北京,要卖南京国子监的入学机会,“欲令官员军民子孙纳粟送监”。

在明朝行将灭国前一年,即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朝廷也卖过国子监招生指标。
当时拥有进士“学位”、敢于直言的中书舍人(从七品文职官员,相当于今副处级干部)陈龙正上书,建议朝廷售卖上北京和南京两地国子监的入学名额,以此充实京都粮库空虚和军饷的严重不足。
北京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是明朝仅有的两座最高学府,可以看作是明朝的“北大”和“南大”。
当时,凡成绩不够好、家庭出身一般,子女又想上大学的,都可通过给国家多缴公粮的方式,拿到国子监的“录取通知书”,进入太学读书。

这一建议得到当时皇帝、末代之君朱由检本人的赞许。也许是出于肯定吧,朱由检竟然让陈龙正当了“南大”的校长(南京国子监丞)——这又开了中国教育史上大学校长倒卖招生指标的第一。
那么,明朝买一个上重点大学指标,要花多少钱?由于是政府行为,明朝的招生录取交易都是公开、透明的,“全国统一价”。
由于物价的波动和供需的关系,明朝不同时期“花钱上大学”的成本不同。当时不收金银,而是用米来交易。
《明史·食货志二》上有数据,要想获得国子监的入学资格,景泰年间(公元1449-1457年)最高的要800石米,低者300石米;成化年间(公元1464-1487年),则稳定在100石米。

上述价格买到的入学指标,都是有“学籍”的,如果不要学籍,只当太学的旁听生,或是插班人什么的,价格要低于此标准,可以享受“优惠价”。以明英宗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的标价来说,每个指标需缴纳20匹马。
那明代宗景德年间的费用为什么那么高,要800石?原来,是《金瓶梅》中的风流哥西门庆的老家——山东临清县学生,将指标成本抬了起来。当时,临清有伍铭等几名在当地县学(类似于今县城重点中学或地方重点专科学校)读书的学生想“专升本”,主动加价,提出愿意缴纳800石米,求得进入国子监读书的机会。

时山东主管官员将此情况上报朝廷,获得皇帝本人的特批,于是“米八百石”成了当年花钱上大学的标准价。
但是,能出或愿出800石“赞助费”的人家还是不多的,为了卖出更多的招生指标,只好降低收费标准,先降至“米五百石”,再后又减至“米三百石”,越往后越低,直至“米一百石”。
为什么?大家想想,当上大学的机会成了商品,可以买到时,这大学的含量金还足吗?所以,招生指标受市场的影响,也贬值了!

黄帝死后一千年夏朝才建立 这段空白期中国发生了什么 考古揭秘
黄帝被誉为“人文初祖”,华人自居为“炎黄子孙”,但我们应该明白,“初祖”并不意味着黄帝是华夏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批人类,而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我们的先民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群居生活,进入了高等级、有社会组织的文明时代。从考古发现的角度来看,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一种以制作彩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即仰韶文化。我要新鲜事2023-06-03 20:30:160000高原女子考古队:荒野里的“铿锵玫瑰”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8:46:200000看湖人夺冠后的随想
此时此刻,我想全球六十亿球迷已经无需忍耐让我们高呼:湖人总冠军!kobethisisforyou!总决赛第五场热火与湖人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然而期望甚高的第六场……当我做着被导师批评的噩梦惊醒的时候,想一下,一个冷门学科的博三毕业生,因为论文已经脱发不少。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07:490000牛河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2:5300002022十大考古终评会开始!点名称,看遗址!
#2022十大考古#阳春三月,雾尽风暖,百花将灿,年年此时,共襄盛举,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已拉开帷幕!现场盛况2023年3月27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京举行。入围终评的22个候选项目将由汇报人在终评会上进行宣讲推介,专家学者投票选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们将齐聚一堂,见证10项新发现的诞生!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12:4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