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员成功进入盗墓者都无法光顾的绝壁崖墓,揭开棺看到了意外
神秘的崖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死亡,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自然现象。如何对待死亡,处理后事?这是态度问题,更是对生命的最后尊重。为什么孟子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原因就在这里。

就中国传统丧俗而言,绝大部分地区流行地埋式土葬,对于山区而言,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无处可埋啊!怎么办?崖墓和悬棺的出现,提供了解决方式案,由此形成了古老而又很神秘的崖洞葬和悬棺葬。
人死后尸体置于洞穴、山壁的风俗,过去流行于四川、重庆、 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的山民中,现代考古在这些地区均有发现,不少地方的崖墓和悬棺已成一点,被当成稀见的旅游资源开发。

崖墓和悬棺,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葬俗。前者将葬具放置于洞穴中,后者则在高高的山崖绝壁上凿孔,插入横木,将棺外置于其上,悬于山壁。
这里,先说崖墓。
崖墓是过去生活在中国南方地区的蛮人葬俗。有人戏言,过去中国只有两种人,一是“蛮子”,一是“侉子”——北方人称南方人为蛮子,相应地,南方人则呼北方人为侉子。

蛮子和侉子都不是民族,而是对南北地域人的称呼,有粗鄙和野蛮的味道。因此,对于流行于南方的崖墓,又称为“蛮洞”——蛮人的坟墓。还有的称“獠洞”,认为是獠人埋葬处。
崖洞葬又称“石窟葬”。
崖墓的洞穴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开凿的。如在四川乐山、新津等地的崖墓,基本是人工开凿的。这个地方的山体多是红砂石,比较容易开凿。


我曾多次去当地考察过,有单体墓、双连墓,多连墓。多连墓的洞穴一个连一个,一个家族往往凿在一处,有隧道相通,与土葬的家族墓地一样,颇有讲究。
崖葬风俗还启发或影响了古代贵族,如汉唐时,包括皇帝在内,不少贵族死后依山为陵,喜欢将墓开凿在山里。如河南芒砀山汉梁孝王刘武的墓、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以及唐朝武则天与其皇帝老公、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这类墓从形式上说,也是一种崖墓,属于石窟葬。

不论是天然山洞,还是人工开窟,在入葬之前,都要将底面整平,以便放置葬具和其他随葬品。
葬具有石棺、瓦棺和木棺三类。
木棺是用木材制作的,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使用木棺。瓦棺则是陶土烧制的,在汉朝时特别流行,南北方都用。相对来说,石棺的制作难度要大些。

在四川、重庆一带的崖墓中,已出土很多石棺,相当的讲究,棺体四面多会雕刻出宗教、神话图案。这种石棺与木棺一样,事先制作好,尸体收殓后移进洞穴。使用这种葬具的墓主,身份一般都较高。
还有的直接在开凿的墓穴里,再在洞穴中预留山体上开凿出棺材,下葬时将尸体抬上山,运入洞穴中放进石棺内。这种石棺无法移动,也没有棺盖,如长长的喂马槽,不是太讲究,棺壁凿痕都没有打磨,比较粗糙,入葬者的身份不高。

如果独葬则开凿一棺,如果是夫妻墓穴,则会开凿出连体双棺。我在考察时看到,夫妻连体的石棺,还会在两棺中间的共用棺壁上,凿出一个鸡蛋大小的孔。起初我不懂其义,后来才知道,这相当于北方夫妻双棺合葬时的“过桥板”,方便夫妻俩的灵魂在阴间进出对方的“房间”。
崖洞葬风俗出现于何时?并不比土葬的出现晚。

1978年11月,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曾与贵溪县文化馆一起,对当地龙虎山上名叫“仙水岩”的崖墓群,进行考古调查。
这片崖墓处于大山断裂的悬崖绝壁上,下临深河,东壁断裂倒塌,形成上突下敛的崖屋状。崖壁上草木稀少,有天然洞穴20多个,大部分洞穴极难进去,古今盗墓者都无法进入,考古工员就更难深入墓穴内了。

怎么办?请来4位当地经常上山采草药的山民——药农帮助。
山民出了奇招:用4根直径约6厘米的粗麻绳,其中两根作为考古人员上下的主绳,一头固定在山顶的树上,另一头固定山下河中的小船上,垂直靠洞口。另外两根,一头系“采吊篮”(“个”字形的坐垫),考古人员坐在上面,腰上系着安全带,另一头由人拉着。
考古人员沿着主绳,由上向下滑,到达崖墓洞口位置时就爬进去。如果是上突下敛的洞口,无法爬的,拉绳者停放绳索,考古人员像荡秋千一样,将自己荡进墓穴里。

据当年的考古资料,考古人员成功进入了仙水岩上的四个崖墓墓穴,从洞中发现了丰富的随葬品,为日后正式考古发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最先进入的一号墓,仅剩圆形棺木一具,内有少许几何印纹硬陶片,没有成形器物,陶片属于东周时期的硬陶。
二号墓洞,里面有一只长方形的小木箱,内有人骨数根。木箱的一侧刻有“仙人遗蜕”四个正楷字,另一侧书写“万历九年五月初七日临川悔悟道人书”,由此可以知道,木箱中盛放的是一老道的遗骨。

由于前两个墓穴无太多发现,考古人员又请药农将他们“荡进”更难进入的两个洞穴,即三号、四号墓中,果然出现了惊喜!
进入三号墓洞穴后看到,棺上覆盖着厚厚一层灰土,清除灰土,揭开棺盖,棺内人骨架保存完整,头骨上还残存有头发,尸骨下垫有竹席。
出土的遗物丰富,令人意外——

有木剑、釉汁莹润的青瓷杯碗、制作规整、火候较高的印纹硬陶罐、硬陶瓮。此外,还有黑陶罐、红陶鼎,编织精美的竹篮、竹盒,雕花髹漆的木杯、扁圆的小木鼓,以及印花的丝绸、粗糙的麻布,等等。
四号墓中置放两具棺木,墓主为一男一女。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陶鼎、竹席、木牌等。这些随葬品与上海、江西、河南、湖南等地春秋战国封土墓中出土物很相似。

后将棺木标本送到时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碳十四检测,测定三号与四号两座崖墓距今2500左右,证实确是春秋战国时期崖墓。
而在四川等地发现的崖墓,多为东汉时期的。
从已有的考古发现来看,崖墓的出现肯定在先秦时期,而晚至明清都存在崖葬风俗。

张作霖最大悲剧,死后九年方得入葬,8个儿,入棺打幡的却是外甥
自古英雄多磨难,即使是名震一时的东北"霸王"张作霖也丝毫不例外。作为盘踞中国东北的奉军首领,张作霖一生戎马誓死拒绝叛国,却没成想反遭日寇陷害,惨死在皇姑屯。在他死后尸体也没来得及下葬,竟然在寺庙中停留了九年之久,期间一直无人问津,直到他一个结拜兄弟实在是看不下去才将他的尸身草草的埋葬在了墓地里。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45:120000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移民外星球变可能,其实中国早有这样的传说了
本文作者倪方六美国航天局28日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来自NASA的最新消息,NASA已经确认在火星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来自美国宇航局的火星侦察轨道器(MRO),MRO所拍摄的怪异黑色条纹已经被证实是由火星上的液态水形成。此前,火星上的水一直被认为是以固态冰的形式存在,这证实了火星上有液态水的猜测。图:火星,这才像真正的“红月亮”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45:010000特暴龙:新疆顶级食肉恐龙(长14米/捕食大型恐龙为食)
说到恐龙,大家都会想到恐龙之王霸王龙,其实在白垩纪晚期,还生活着一种不逊于霸王龙的顶级食肉恐龙——特暴龙,它最大体型可达14米,不仅性情凶猛,还拥有极强的攻击性,在它生活的区域,没有恐龙能够威胁到它,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特暴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8:21:560000山东工程队挖出古墓 里面有三个孩子尸骨(虐心秘史)
工程队发现三个孩子的事故,其中一个女孩是另外两个男孩的陪葬品。时间回到2003年5月份,在山东临沂的城市扩张时期一个施工队正在对王羲之故居进行扩建的时候,有一个工人随手把自己手上的一根钢管扔到了旁边的空地上,没有想到居然在这个空地上砸出了一个黑黑的洞口,工程队的领导,赶快让工人们停下工程进度,随后报警。而警方来到此地之后,则是通知了考古专家,经过专家的初步确认,这是一座来自于古代时期的墓葬。我要新鲜事2023-11-03 20:01:460000副栉龙:北美大型恐龙(长9.5米/拥有最长的棒状头冠)
副栉龙是一种鸟脚亚目下的鸭嘴龙科恐龙,诞生于7600万年前-7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鸭嘴龙科中的大型恐龙,体长可达9.5米,最有特点的就是头冠呈现向后延伸的棒状,比其他的有冠鸭嘴龙颗恐龙都要修长很多,化石基本上都是发现于美国和加拿大境内。副栉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52: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