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恶俗,一般“男四女三”,一度在福建那边最流行
古代的“生子不举”现象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9年6月3日,南京中院公开审理了“溺死脑瘫女童案”。
被溺死女童9岁,2018年6月,她的爸爸与爷爷将她带到河边,爷爷往身上她的书包里放两块大砖,将她推进了河边……起因是怕拖累,担心以后养不起。

弄死智障身残子女,古今都不鲜见,古代的情况甚至比现代更糟糕,很多地方还有“薅子”风俗。
所谓薅子,与薅草薅苗一样,就是有的人家生孩子多了,养不起,将其弄死,一般规矩是“男四女三”,就是男孩子生到第四个、女孩子生到第三个,就要弄死不留。
薅子是过去江南等地的俗称,福建人叫“洗儿”,书面语称“生子不举”,或“不举子”,现代都说“溺子”或“溺婴”。

这种现象,一直到现在似乎都没断绝,历史上,以宋朝最为严重。北宋人王得臣《麈史·惠政》(卷一)条中,有这样的记载:
“闽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则率皆不举,为其赀产不足赡也。若女,则不待三。往往临蓐贮水溺之,谓之洗儿,建、剑尤。”
这里的“闽人”就是今福建人。福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依山傍海,境内有九成陆地是丘陵,在海禁不开、贸易不发达的古代,福建很多地方较为穷困。因为孩子多养不起,又不能让孩子将来饿死,干脆薅子,一家学一家,最后形成了溺婴之风。

宋仁宗时曾任福建地方官的蔡襄,在有关 漳、泉、兴化军的奏札中提到了根源:“伏缘南方地狭人贫,终年佣作,仅能了得身丁,其间不能输纳者,父子流移,逃避他所。又有甚者,往往生子不举。”
中国古人都相信“多子多福”,薅子实是无奈之举,但是,当时富裕人家也存在这种现象。宋人刘延世在《孙公谈圃》(卷下)一书中称:“闽中惟建、剑、汀、邵武四处杀子,士大夫家亦然。”

“士大夫”是有社会地位一族,他们也杀子,这就是生养风气使然了。
生子不举,并不仅限于福建,在今天的浙江、江苏、安徽等富庶省区,都存在这种现象。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七月三日,今安徽宣州民间人士吕堂上书,反映当地的“薅子”现象:“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习俗相传,谓之‘薅子’,即其土风。宣、歙为甚,江宁次之,饶、信又次之。”

当时,包括范成大、赵汝愚在内,不少名人都曾向朝廷上奏,希望革除这种恶俗。
据《宋史·宗室列传四》(卷二百四七)“赵子昼”条,赵子昼曾就“衢、严、信、饶之民,生子多不举”现象,上书朝廷,“请禁绝之。”

苏轼曾被贬职到黄州,他亲眼看到过今湖北境内的杀子现象,《苏轼文集·与朱鄂州书》(卷四九)称:“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鰥夫。”
苏轼还记下的当地溺婴的手段和过程:“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要良久乃死。”

因为女婴被溺死比例远高于男婴,不少地方男婴长大后找不到媳妇。范成大《论不举子疏》称:“村落间至无妇可娶,买于它州。”
在古代,遇到荒年、战乱,“薅子”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为此,古代爱心人士想方设法保护婴幼儿。

苏轼在密州时刚好遇上饥年,民多弃子,他便将剩下的数百石粮食另外收储,“专以收养弃儿”,“所活亦数千人”,意思是数千名孩子有了活命。
最后想多说几句。
说到底,穷——是造成“薅子”现象,在过去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但儿童福利和保护制度设计的欠缺也是一个方面。如果能解决多子女家庭、有智障家庭的医疗负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哪怕是一部分,这种人间悲剧是不是要少很多?!

赵辉: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逐鹿中原”,意思是说,谁占据了中原谁就能统治中国。这个成语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既是一个政治活动的核心地区,同时也是文化核心地区的历史趋势。作为一种趋势,它有时强劲突显,有时也软弱黯然。但在周、秦、汉、唐、宋、明、清这几个最强盛的历史朝代里,这个趋势表现得尤为醒目。因此,它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主流现象。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45:560001西安发现的波斯王室墓穴 看过之后让专家害怕(波斯国王墓)
墓穴文字表示波斯王是唐代将军。1955年,考古队在西安发现了一座唐代古墓,从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记载中,发现这座古墓的主人是唐代一位将军及其妻子的埋葬墓。然而,墓中的铭文是用波斯语和古代汉字书写的,这让专家们非常困惑。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专家们翻译了这块石碑上的铭文。当碑文被翻译成现代简体中文时,专家们的脸色立刻变了。唐代将军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29:210000畸形龙:欧洲巨型恐龙(长24米/最早认可的蜥脚恐龙)
畸形龙是一种最早被正式鉴定的蜥脚亚目恐龙,诞生于1.38亿年前-1.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体长普遍可以达到24米。也正是因为发现且正确鉴定了畸形龙,才使得科学家意识到之前的鲸龙也是一种蜥脚类恐龙。畸形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15:010000核专家研究中国古墓,获意外发现是古代风水大师绝对想不到的
原题:中国核专家研究古墓时的惊人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文首语:这篇文章我2007年做大陆核废料处理报道时,顺便写的一篇文章,首先公开发表于新浪博客,当时此文即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不少人惊讶于中国古代的风水术和古代的造墓手法竟然可以用于核废料库的选址、建造,这恐怕是风水大师也不曾想到的。这篇文章今天读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好多90年后网友也许没有读过,兹特发于头条号上。图:核废料掩埋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03:290000农民工捡到的一块破铁 居然是中华第一龙(国宝文物)
农民工捡到的C字型铁块是龙纹玉。内蒙古的农民张凤祥在后山挖坑种树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个C字形状的铁块。起初,张凤祥以为挖到了一块破铁,想着拿回家卖给废品站,说不定能给弟弟换两块糖吃。结果小弟弟却看上了这块破铁,于是把它当做玩具,用绳子拴起来,放到地上拖着玩。就这样,小弟弟拖着铁环在村子里头到处跑。铁块变玉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25: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