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恶俗,一般“男四女三”,一度在福建那边最流行
古代的“生子不举”现象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9年6月3日,南京中院公开审理了“溺死脑瘫女童案”。
被溺死女童9岁,2018年6月,她的爸爸与爷爷将她带到河边,爷爷往身上她的书包里放两块大砖,将她推进了河边……起因是怕拖累,担心以后养不起。

弄死智障身残子女,古今都不鲜见,古代的情况甚至比现代更糟糕,很多地方还有“薅子”风俗。
所谓薅子,与薅草薅苗一样,就是有的人家生孩子多了,养不起,将其弄死,一般规矩是“男四女三”,就是男孩子生到第四个、女孩子生到第三个,就要弄死不留。
薅子是过去江南等地的俗称,福建人叫“洗儿”,书面语称“生子不举”,或“不举子”,现代都说“溺子”或“溺婴”。

这种现象,一直到现在似乎都没断绝,历史上,以宋朝最为严重。北宋人王得臣《麈史·惠政》(卷一)条中,有这样的记载:
“闽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则率皆不举,为其赀产不足赡也。若女,则不待三。往往临蓐贮水溺之,谓之洗儿,建、剑尤。”
这里的“闽人”就是今福建人。福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依山傍海,境内有九成陆地是丘陵,在海禁不开、贸易不发达的古代,福建很多地方较为穷困。因为孩子多养不起,又不能让孩子将来饿死,干脆薅子,一家学一家,最后形成了溺婴之风。

宋仁宗时曾任福建地方官的蔡襄,在有关 漳、泉、兴化军的奏札中提到了根源:“伏缘南方地狭人贫,终年佣作,仅能了得身丁,其间不能输纳者,父子流移,逃避他所。又有甚者,往往生子不举。”
中国古人都相信“多子多福”,薅子实是无奈之举,但是,当时富裕人家也存在这种现象。宋人刘延世在《孙公谈圃》(卷下)一书中称:“闽中惟建、剑、汀、邵武四处杀子,士大夫家亦然。”

“士大夫”是有社会地位一族,他们也杀子,这就是生养风气使然了。
生子不举,并不仅限于福建,在今天的浙江、江苏、安徽等富庶省区,都存在这种现象。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七月三日,今安徽宣州民间人士吕堂上书,反映当地的“薅子”现象:“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习俗相传,谓之‘薅子’,即其土风。宣、歙为甚,江宁次之,饶、信又次之。”

当时,包括范成大、赵汝愚在内,不少名人都曾向朝廷上奏,希望革除这种恶俗。
据《宋史·宗室列传四》(卷二百四七)“赵子昼”条,赵子昼曾就“衢、严、信、饶之民,生子多不举”现象,上书朝廷,“请禁绝之。”

苏轼曾被贬职到黄州,他亲眼看到过今湖北境内的杀子现象,《苏轼文集·与朱鄂州书》(卷四九)称:“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鰥夫。”
苏轼还记下的当地溺婴的手段和过程:“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要良久乃死。”

因为女婴被溺死比例远高于男婴,不少地方男婴长大后找不到媳妇。范成大《论不举子疏》称:“村落间至无妇可娶,买于它州。”
在古代,遇到荒年、战乱,“薅子”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为此,古代爱心人士想方设法保护婴幼儿。

苏轼在密州时刚好遇上饥年,民多弃子,他便将剩下的数百石粮食另外收储,“专以收养弃儿”,“所活亦数千人”,意思是数千名孩子有了活命。
最后想多说几句。
说到底,穷——是造成“薅子”现象,在过去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但儿童福利和保护制度设计的欠缺也是一个方面。如果能解决多子女家庭、有智障家庭的医疗负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哪怕是一部分,这种人间悲剧是不是要少很多?!

中国古墓最多的地方 若没有千八百年的古墓 外出讲话都毫无底气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墓作为历史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我国古墓分布广泛,其中以西安为代表的陕西省是最为著名的古墓聚集地之一。西安不仅有秦始皇兵马俑这一举世闻名的古墓,还有汉、唐等朝代的大量古墓,数量之多、品质之优,居全国之冠。我要新鲜事2023-04-25 20:21:030000新发现 | 西藏当雄发现吐蕃时期大型封土墓 出土遗物见证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
当雄墓地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当曲卡镇当曲居委会,县政府驻地西北约2公里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果瓦那布山东侧平缓坡地上。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2020、2021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了6座大型和30座小型封土墓,当雄县文化和旅游局全程配合参与。2020年度发掘全景2020年度发掘区2021年度发掘区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34:370000安志敏:考古学的定位和有关问题
一关于考古学的定位,是对于这门科学的内涵、方法和作用进行必要的反思,以期在新的世纪中作为继续发展的参考。回顾百年来,有关考古学界定的模糊,方法论的错位,导致诸般认识的不尽一致,往往随处可见。关键是如何对待考古学及其方法论,应该成为科学领域中不可逾越的分水岭。000073年发现包拯墓 用金丝楠木制作棺材 离奇被钉8枚锁魂环
包拯墓的发现与金丝楠棺材被钉八枚锁魂环的故事,使得这位历史上的清官包青天的形象更加神秘与吸引人。包拯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忠良之臣,因其廉洁清正、不慕权贵的品德受到百姓爱戴。直到1973年,包拯的墓葬才被发掘,人们对他的真实墓葬一直众说纷纭。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8:44:160000如何用筷子测试饭菜里是否被下毒?古人想到了一种法子
筷子如何验毒?本文作者倪方六近来,“小棍子”成新闻,上了热搜榜。这小棍子是老外的叫法,中国人称之为筷子。筷子主要是用竹子和木材做的,这从筷子各种写法的偏旁部首上即能看出来,木筷竹筷至今都是家常用具。用动物的骨头来做筷子,在早期较流行,这在现代考古中也多有发现。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上,便曾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骨制品,其中就有骨箸,箸即现在流行的筷子古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09: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