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教授“中国通史”课程第一周心得
很早之前就有听学长姐和高中师长说过,大学历史和我们过去十八年来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当时我还不以为然,直到我真正上了郭静云老师中国通史第一周课程后,完全颠覆我的想法,中国通史不仅涵盖历史本身,更涵盖哲学、天文、地理和中文,真正达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
而以下是我对于课程小小的理解:
文明的起源从前都被误解为单一、一致的,就像我们从小到大都被教导说:“中国文明起于黄河一带,为什么? 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文明源于泛滥频繁的地区,例如古埃及、印度古文明和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一样,所以中国也是同样的道理,而这也印证了当初的大禹治水……。”当时,只懂得一一接收,不懂得反思,长大后才发现其实不然。难道长江或者是其他河流没有泛滥过?难道除了黄河,其他地区没有文明?或许当时真有其他文明并立着,更甚比当时的黄河文明还要强盛,那…那些文明最终去了哪里?他们为何消失而只剩下黄河文明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摇篮”呢?这些问题是我曾思考过的,可惜却因为阅览量和经验不够而无从得知。
除了我们熟知的海湖地区,那些看似不可能、无法适居的地方,例如崖壁、大漠,是不是也会有文明的产生?答案是肯定的,秘鲁的印加文化和古代西域的楼兰文化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其政治形态可由其所在的环境得知,举例来说,当一个地区是穷土僻壤时,人民普遍贫困,而人民自然会将生存希望寄望于政府,这时就有利于统治者集权统治,较为容易建成帝国大业;相对的,当这个区域如江南般富有,众人生活品质优良,无须依靠政府也可以生存下来,久而久之,自然就产生了自己的想法,这就会造成统治者较难集权,反而容易导致地方分权。然而,环境不仅影响政治形态的形成,同时也会影响文化的留存。例如地形闭塞且具天府之富的地区,由于食物充足,当地人无须透过对外贸易以取得生活物资,导致当地居民安土重迁这长久传承的母地,也因为如此,文化相较于拥有同样先天条件,而地形却开放的地区而言,较容易完整保存下来。
回归到历史研究的起点,对于研究这门学问,我们要让自己“清零”,不仅仅是脑袋,还有先前十八年来的知识,当然,是有关于历史方面的。研究学问,最忌讳的就是主观诠释,然而,我也无法保证我自己完全客观,毕竟人总是掺杂自己的思想于生活中。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当以一手资料(出土文物为主,并)和二手资料(历代文献)相互对照,通过交叉比对得出较为合理、正确的历史,这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对于现代史学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史学研究这方面,我仅提及几大要点,并不是其他不重要,而是多则过于杂,还不如简单扼要。
因为第一次打大学作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大概的格式是什么,所以我就凭借着我在上课时所写的笔记、课后心得打了这篇作业,虽然第一次上课会觉得课程内容很抽象、很哲学,但是第二次上课时,就会觉得老师上课的这种方式是有她的意义,让我们去深思、了解和讨论,藉由这些过程,我就了解到,原来双嘴龙和其他拥有同样母题的图像,竟然代表的意义是“神祇”,多么不可思议啊!!这两周的时间,我经过了震撼、分解和重组,也许我现在还在磨合和消化老师给我们的知识齿轮,但我相信,不久后,我将会深深爱上这门知识渊博的学科。
以上,就是我这两堂课以来习得的知识与心得。
——陳宣云(中正大学历史系大学一年级)
考古人员考古庞贝古城 发现两千年前壁画(庞贝考古)
考古专家在庞贝古城发现了一个2000年前类似披萨的壁画。庞贝古城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一个古代遗迹,并且已经在上千年前,庞贝古城也是在最近几十年才被发现的一个遗迹,而根据英国在前段时间的一个报道,意大利的某个考古学家在庞贝古城考古时发现了一幅壁画,而壁画上的内容居然和我们现在的披萨非常相似。庞贝壁画我要新鲜事2023-06-29 19:30:200000南京最传奇墓葬:800年后打开尸身不腐,朱元璋向墓主许愿赔罪
南京最传奇的一座墓本文作者倪方六提到南京名墓,不少网友应该都会想到明孝陵、中山陵。其实在老南京眼里,最传奇的名墓是宝志墓——又称宝公塔。说起宝志墓,不要说外地人了,不少南京本地的年轻人也许未必清楚。宝志是谁?此人可不简单,比朱元璋还传奇,在佛界影响极大。宝志是南朝僧人,俗名“朱宝志”,是中国古代佛界一大禅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27:420000风流才子唐伯虎喜欢“月夜看花”,他诗中一句话说出了秘密
花历:“夫赏花有地有时”本文作者倪方六春天的周末是最为快乐的。来到郊外,正走田野,满眼的绿,满目的红,非常热闹,格外开心。光景这么好,如何赏花?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一些(见《古人赏花很好“色”,但更在乎“香”,国色是牡丹,国香是什么?》一文),其实,赏花是多层次的,既有看得见的,也看不见的,除了花色、还有花香、花姿、花韵,哪一种体验都是美好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53:290000朱元璋问刘基谁能当丞相,列出三个人,最后没一个有好下场
朱元璋三问刘基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天仍来说刘基与朱元璋的事情。朱元璋欲任用刘基为“国务院总理”(丞相),但刘基坚决请辞,称这就像更换柱子,必须要大木头。言下之意,自己是“小木头”,支撑不了大厦。当时李善长是丞相,朱元璋想罢免他,打算任用杨宪为相。杨宪素来和刘基关系不好,刘基进言说不行,“杨宪有做宰相的才能,却没有做宰相的器量。”朱元璋再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个人比杨宪更狭獈浅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07: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