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民间忌讳坐过大牢的人上坟,为什么?有两种说法,挺迷信的
坐过牢者不上坟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过去民间风俗不少,禁忌多多。以我研究的墓葬领域来说,说法尤其多。比如上坟,这是祀墓祭祖行为,每到清明节大家都会一起出去扫墓的。
但是,有一类人在过去是决不可以去的,就是坐过大牢、受过大刑的犯罪之,这在汉朝时特别讲究。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聊这种风俗。

中国人最讲祭祀,至今传统不变,把祭祀视为家国大事。《左传·文公二年》即称:“祀,国之大事也。”《国语·周语上》也有类似说法:“夫祀,国之大节也。”
古时,国家重要活动有“八政”,其中第三项就是祭祀活动。一直晚清,祭祀都是帝王的重要工作,北京的天坛、地坛、月坛,都是过去皇家祭祀神灵的场所。
早期祭祖是不到墓上的,也没有墓,墓者没也,不树不封。后来才堆土留坟头,也产生了“有个坟头好哭”的祀墓现象。
没坟头在什么地方祭亡人?一般会在宗庙这类建筑内,行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宗庙中供奉的都是亡者死鬼的牌位,名曰“祖”,又称“尸”。所以《孝经》最后一章的《丧亲》中有一说法:“为之宗庙,以鬼享之。”唐玄宗李隆基就此作注:“立庙付祖之后,则以鬼礼享之。”
古不墓祭。那么,何时开始出现上坟烧纸钱,到墓地祭祖风俗的?是在汉朝兴起的。
自汉惠帝起,出现到墓上祭祖现象,到东汉时已成民间风俗。东汉思想家、无神论者王充《论衡·四讳》是这样说的:“古礼庙祭,今俗墓祀。”意思是,过去祭祖都在庙里,现在好了,大家都上坟了。

实际上,秦始皇开墓地祭祀之先。据《汉官仪》,“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
帝王陵墓又称“陵寝”,就是因为这种祭祀方式的变化。为了祭祀方便,在陵墓附近设寝殿,内陈陵墓生前的冠服、起居用品,供墓祀使用。《后汉书·祭祀志下》记载:“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
日常陵寝内都有宫人值守,与帝王生前一样侍奉:“随鼓漏,理被枕,具盟水, 陈严具”,侍死如生,在殿旁边还会设便殿,说是供亡人“休息闲晏”。

一般贵族、有钱人家,是没有资格,也无能力建寝殿的,但为了方便墓祀,会在墓旁建个简易祭祀设施。宋人司马光《文潞公家庙碑》便称:“汉世公卿贵人,多建祠堂于墓所。”
在墓旁室内祭祀是比较高级的,后来随着薄葬呼声的出现,墓祭形式进一步简化。直接在墓旁边露天地上进行,形成了所谓“露祭”风俗,一直传到今天。现在大家逢年过节,比如清时上坟焚烧纸钱,都是一种露祭。
东汉明帝推动了露祭。据《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汉明帝刘庄驾崩,他留下遗诏,要求,“无起寝庙”、“无得起坟”,“万年之后埽地而祭,杅水脯糒而已”。

露祭时,会顺便将坟墓上的杂草铲除 ,清扫干净,这就是“扫墓”说法的由来。
但对上坟者的身份是有讲究的,忌讳一类人上坟——坐过大牢的,受过大刑的,是不受欢迎的人,有“刑徒不墓祀”的规矩。即使是最疼爱自己的父母之坟,成罪人了也不能去——“于被刑,父母死,不送葬;若至墓侧,不敢临葬。”
为什么会这样?有两种说法,挺迷信的。
一说,古人认为人体受之父母,遭刑者毁伤发肤,先祖有灵的话,看到来祭祀的子孙被动过大刑,恐怕于心不忍,会让先人难过伤心,此即“见刑人,先祖哀”一说,所以干脆不让上坟。

另一说,坐过大牢、受过大刑之人亲临墓地祭祀,先祖见子孙被动过刑,恻憯(同“惨”,异体字)惕,心情变坏,不忍心享受祭食,因而影响祀墓质量。
对于忌讳犯过罪的人上坟现象,王充提出了批评。他在《论衡·四讳》是这样说的——
“丘墓之上,二亲也,死亡谓之先。宅与墓何别,亲与先何异?如以徒被刑,先人责之,则不宜入宅与亲相见。如徒不得与死人相见,则亲死在堂,不得哭柩。如以徒不得升丘墓,则徒不得上山陵,世俗禁之,执据何义?”
实际上,不让坐过牢的上坟,是儒家的观念。儒家强调“孝”,而上坟是行孝。犯罪坐大牢是不孝,自然不能上坟。

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79“天行者”大卫-汤普森夺MVP
1979年NBA全明星移师密歇根的底特律,银穹球馆的座位数超过3万个,一举打破了全明星赛观战纪录,此前尚未有一届全明星观战球迷超过2万人,而本届全明星赛总共售出31745张球票。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24:130000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初论
我国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指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挖掘文化遗产的潜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其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0000农村办丧事出殡,要等孝子一个动作方可起杠,这之后棺材才能抬走
农村丧礼中的“掼老盆”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这段时间,我不断在发表有关丧葬风俗方面的文章,希望能写一本中国“死事”,更希望年轻的网友能从我的文章中了解一点中国的传统风俗文化,知道点为人子的道理。前面说了孝子披麻戴孝的讲究,这篇接着说孝子在丧礼中的“掼老盆”行为。(农村出殡)我要新鲜事2023-06-03 09:21:480000日军截获美国海军陆战队专列,中国一无价之宝从此失踪,咋回事?
原题:截获载有“北京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专列本文作者倪方六接着上篇文章,继续聊日军侵华期间一大悬案——北京人头骨失失踪之谜。中国人早看出日本人的歹意,提前采取了对策。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考虑到时局不稳,有关工作人员便将“北京人”化石打包装箱,寄存在北京美国花旗银行仓库中。在日美关系一度缓和之后,才运回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中华民国时在华美国花旗银行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59:220000新发现 | 楚纪南故城考古发现早期城垣遗迹 年代应为战国早期中期
2018~2021年度,为配合“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和“楚纪南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楚纪南故城东垣南门及其北城垣(含护城河)展开考古发掘及整理工作。通过本次发掘,揭示出规模宏大的城门一座,基本搞清了现有城垣堆积状况及其建筑年代,并发现了早期城垣遗迹的存在,为城址形制变迁和始建年代确认提供了新线索。同时,对该区域的护城河及相关水系有了新的认识。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19: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