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从棺头凿洞拖出尸体,将随葬品盗空,遗留物和工具暴露身份
唐朝的盗墓者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上一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安徽六安市境内西汉双墩大墓发掘一事(见《考古发现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见盗洞,但特殊葬式难为了盗墓者》一文)。有网友留言,这事没聊完。

好,这篇头条号,就来说说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在铁路施工方大型吊车的帮助和配合下,双堆大墓黄肠题凑上的盖板被完全揭取,中间的椁室暴露了出来。
从上面看,椁室似没有问题,但当考古人员进入墓坑中从侧面看时,发现了两处盗墓者凿出来的盗洞,分别在椁板的东西两侧。
两个盗洞中,东侧那个成功了,西侧的似乎放弃了,没有继续向内打通。也许当年盗墓时,组织者将成员分成两班人马,分别从东西两侧动手。

为什么最后只打通了一个?这应该与盗墓难度过大有关系。
双堆大墓的地下墓室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有这样几层:外围→黄肠题凑→外椁→内椁→外棺→内棺,共6层防护。
要想进入随葬品最价值最高的内棺,必须打通至少5层防护。
五层防护,想打开哪一层都有不小难度。黄肠题凑打开之难前文已讲了,这内外椁室想进入同样不容易。

与其他地方已发现黄肠题凑葬式中的椁室都是木质不同,双堆大墓椁室特别,是外木椁内围石木椁,而且都有盖板。
内椁用石板来制作,在考古中不是没有发现,但在高等级的黄肠题凑葬式中,是第一次发现。这不只让现代考古人员感到意外,恐怕唐朝盗墓者也一定没有想到,应该是在作了种种努力之后才放弃西侧盗洞的,继续下去就是石椁板。
正为盗墓者的放弃,石椁盖上的随葬品未被盗墓者上眼,幸存了下来。
但是,就凭打通的一个盗洞,对盗墓者来说已足够了。

从发掘现场看到,东侧的盗洞打穿了盖板,盗墓者由此进入内椁回廊,对内层石椁、石椁内的内外套棺,极尽所能地大搞破坏!
盗墓者使用暴力手段砸开了椁室的东部和南侧,接着又打碎了石椁的东部和南侧。在对付最里层、放置尸体的内棺时,盗墓者采取了与前面完全不的手段打盗洞。
位置选择在棺头,凿出大大的圆洞后,将内棺洗劫一空。考古人员除了从中清理出铁质盔甲片外,棺内没有发现其他任何物品,可能盗墓者对内棺的洗劫多么彻底。


盗的这么干净,盗墓者怎么做到的?直接将尸体从棺内拖了出来。
在套棺东头,有一约60厘米盗洞(见上图),尸体就是从这个盗洞拉拖出来的。所以,考古人员在棺外发现了墓主的骸骨,而不是在棺中。
盗墓者从棺中盗走了哪些东西,无从知晓。
这是什么时候的盗墓者所为?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现代盗墓者——接下的考古发现,锁定了唐朝盗墓者!

怎么知道唐朝盗墓者的?起初并不清楚,在清理中发现了与盗墓者有关的遗物、工具,暴露了身份。
当时,高铁方帮助吊走题凑盖板后,呈现在考古人员眼前的,是充满积水的墓室,水面上全是漂浮物,细看发现是核桃、杏核、枣核、板栗、稻谷,还有一些黄灿灿的谷子,颜色如新,随后就变黑了。

接下来,就是抽水,水干后才方能进行下一步清理。
从盗洞渗入椁室的泥土,淤积了半截椁室下半部。这些泥土被水长期浸泡,又黑又粘。但这里面很可能有随葬品杂入其中,抽水除淤时不能随便,倒弃前均要过筛。盗墓者也会这么干,称为“滤宝”。
在筛滤中,果然发现了很多珍贵遗物。
有汉五铢、残木漆器上的镶金银箔片、玉璜、玉带钩、玉饰件、玉章坯等玉器,都是高档精美之物。

从盗洞渗泥中,发现了唐朝寿州窑烧制的青瓷碗碎片和与今天很像的劈柴铁斧,还有一段一段粗麻绳和木水桶底,据此推断,双堆大墓是在唐朝时被盗,疑凶是唐朝人。
清理时还发现了股骨、胫骨、肋骨、头盖骨、脊椎骨等,这都是人的骸骨,属于同一个体,应该是墓主,如果不是盗墓者拖出来,墓主骸骨不可能在外面。

从拼出来的骨骸看,墓主人身材魁梧——也就是说,六安王首王刘庆是个大个子。
而从尸体被从内棺拖出来的情况分析,刘庆的尸体到唐朝被盗时仍保存完好。如果没有被盗,到今天也许与长沙马王堆汉墓一样,能出土不腐古尸,又会是一个考古大发现。
在接下来的考古清理中,又一次体会到坚固墓室结构对文物保护和反盗墓的重要。

值得一提是墓主的棺材。
据考古报告,双堆大墓的内外棺,都是用上等楠木制作的,内外刷漆,带有彩绘。打开套棺上盖,发现内棺周身除了油漆,还缀满了铜质泡钉,每排9枚,排列整齐。
泡钉有的是菱形的花纹,有的是三角形花纹图案,十分精美。内棺盖上还码放多面大小不一的青铜镜,计有19件。
如此葬具,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

河南安阳“曹操遗骨”拒绝DNA检测,曹操后人基因检测曝真相
曹操和曹氏DNA检测真相本文作者倪方六好长时间未说曹操了,这篇头条号文章就来聊聊他,把当年河南安阳曹操造假和上海复旦大学对曹氏后人进行DNA检测的事情翻出来说说。图:曹操画像1.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也是2010年最走红的历史名人之一,这全因为一座疑似曹操墓的出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26:150000盗墓意外发现一古籍,记述中国帝王见王母娘娘经过,专家竟称真的
最早打通“丝绸之路”的人是谁?本文作者倪方六“一带一路,昂扬在途”,我在走上丝绸之路后就有一个疑问:丝绸之路是谁最早走出来的?张骞吗?查了史料后发现,另有他人。“三皇五帝”毕竟是中华人文始祖,颛顼、大禹去西域的史迹,有待进一步考证。况且那时尚没有“中国”概念,这些故事更多见于秦汉史籍,应该是时人对三皇五帝时代的一种想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8:100000叙永县清凉洞摩崖造像的研究与保护初探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1:13:590005板龙:最原始的巨型植食恐龙(生于三叠纪/长8米)
板龙是一种蜥脚亚目恐龙,体长最多可达8米,诞生于2.2亿年前-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在当时最大的植食性动物也只有现代的猪一样大,所以板龙出现之后它就成为了目前发现的最早期的巨型植食性恐龙,第一批化石出土于欧洲的西部地区。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39:490000巴塔哥尼亚龙:南美巨型恐龙(长20米/生于1.69亿年前)
巴塔哥尼亚龙是一种蜥脚亚目下的鲸龙科恐龙,体长可达18-20米左右,诞生于1亿6900万年前-1亿6300万年前的侏罗纪中期,主要是以植物为食,最大的特点就是脖子和尾巴非常修长,脑袋则比较细小,第一批化石出土于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28:4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