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防公文泄密发明一种封装技术,后成通用保密手段,至今管用
古代如何防范公文泄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泄密”前些天成了热词,因为国家“绝密”文件被公开的事情,具体我就不说了,你懂的。我可以说说古代是如何防范公文泄密的。
以前在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上,我谈了这个话题,因为版面限制,比较简略,这里来多说几句。
公文档案一类,自古就有保密制度,不应该公开决不允许曝光,不应该看的人,决不要去看,这是“规矩”。但人都是有窺探欲和好奇心的,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去控制,于是有了中国最早的防范泄漏手段和相应的技术。
泥封,就是古人常用保密技术之一,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防伪包装技术。
所谓“泥封”,就是使用一种叫“封泥”的包装材料,对重要的文件进行密封包装。
泥封技术在中国发明很早,兴于先秦时期,在两汉时期广为流行。
其时,纸张还没有出现和使用,不论是公文还是私人书信,大多用木牍、竹简一类的载体。
木牍就是有相对固定形状的一长木板,竹简则是用竹片做成的,文字就写在上面。在现代考古发掘中,已出土了很多这个时候的木牍、竹简。
在湖北云梦、江陵等多地发现的先秦墓葬中,便出土了很多简牍。如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古代家书,便出土于云梦秦睡虎地4号秦墓中。
但写在这上面的内容很容易被人看到,不保密。怎么办?古人制作一种木板,盖在木牍上面,这样人们就看不到内容了。
这块木板,实际就公文书函的盖子,它的专业称呼叫“检”。所谓“检”,依《释名·释书契》上所释,“检,禁也。禁闭诸物,使不得开露也。”
“检”具有档案袋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认为是中国最原始的信封,或者说信封的雏形。为了不让“检”与“牍”轻松打开,“检”制作成特殊样式,中间凸起,上刻三道绳沟,中央挖一方形凹槽,叫做“印齿”。然后用绳子穿过绳沟与印齿,捆紧扎牢,并填泥封实。
为了防止有人打开,重新泥封,又乘封泥未干时,在上面做好标记,如印记。
在封泥烘干后,“检”与“牍”就固定在一起。如果有人开了封泥,就会被发现,有迹可查。现代试卷用胶带密封,其密封原理与用封泥是一样的,都是包装后加印。
在传递信函时,有人将检做成有寓意的鲤鱼状,对方一看就知道是公函,还是私信检,“鲤鱼”因此成了来信的特指。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中即称,“客从远方来,遣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如果公文或函件简牍不只一支,则装在布袋或锦囊中。捆扎袋口的绳子也缠入检齿内,固定封实,然后盖上封口人的印章,以防被拆开偷看。
这里有一个故事。
汉成帝与宫女曹宫有私,曹宫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但不能生育的皇后赵飞燕容不得皇帝与别的女人有染,还生子,汉成帝只好下密诏弄死曹宫以灭口,便是用处理国家机密文书的方式,将启书封于囊中,让太监田客去执行,把曹宫与刚产不久的儿子一起处决。
此即《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卷九十七)所说的:“中黄门田客持诏记,盛绿绨方底,封御史中丞印。”
当年秦始皇嬴政在咸阳宫的章台处理公务,全国各地发来的公文、奏章均是泥封好的。嬴政很重视保密,对送上来的每一件公文都会仔细查验封泥是否完好,如果有人拆封,那就是天大的泄密事件了,涉事者难免一死。
古代用布袋锦囊封闭方法,启发了现代邮政。邮政所用的邮袋,其实就是古代布袋锦囊的现代版,不同的是,泥封换成密封效果更好更耐用铅饼封。
泥封保密技术最初用于诏书、圣旨、军情、重要书信等高等级文件的封装,后来一些贵重物品在收藏、运输过程中,也使用了泥封技术,成为通用保密手段,至今管用,古代甚至连墓葬里的随葬品,都会使用泥封。
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便出土了完好的竹笥泥封,用棕色麻绳缠缚,并加封泥印和系挂木牌。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泥封造假,古代对保密所用的玺印、封泥、检、囊、绳等材料的材质、大小、形状、格式、颜色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方便辨识真伪。
如在汉代,皇帝用“武都紫泥”,其他官员不能使用,而一般官员,只能“青泥封书”。
张朝枝 | 从冲突到共创:世界遗产与旅游关系的50年变迁与反思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通过,在这个催生世界遗产概念的历史性文件中,把旅游描述为世界遗产的“威胁”:“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中受到下述严重的特殊危险威胁……这些危险是……大规模公共和私人工程、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项目造成的消失威胁”(第十一条)。0000郭立新:青铜时代天神世界的探索之旅
郭立新《中华读书报》(2016年11月09日19版)《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郭静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4月,定价:189.00元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39:100000两千三百年来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地区的分布及其变迁Ⅳ
四、今后的对策2300年来,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的变迁,引起了若干问题,也产生了一些影响,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重新安排这里的河山,使它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在当前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00002020年游学:裴李岗遗址——中原八千年文化之源
今天到了一处举世闻名的遗址——新郑裴李岗遗址,这个遗址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掘上百座距今八千多年的墓地而著称,也正实拉开人们对距今八九千年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的证实探索。1977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开封地区文管会等单位先后对裴李岗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共揭露面积2615平方米。清理出裴李岗文化墓葬114座、灰坑22座、陶窑1座。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5:43:470000天宇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0.7米/距今1.3亿年前)
在中国,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就是辽宁,这里目前已出土了35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前面介绍的双庙龙和似尾羽龙,还有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天宇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吧!天宇龙基本资料体型:天宇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恐龙,它体长0.7米,与棘齿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85位,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4:33: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