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简化字古已有之,帐房先生外郎中也爱用,古代简化字咋来的?
古代民间的简化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海南省海口市五公祠拜亭内,立有赵佶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碑文中“統御神霄,監視萬國,无疆之休”、“摹勒立石,以垂无窮”两句中的“无”字,被发现全是简化字,令人惊奇。
其实,赵佶写简化字并非随性而起,与当时新一波汉字简化热的出现,不无关系。
由于印刷术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宋代出版业开始繁体了起来。此时的繁体字弊端,在刻写上便显现了出来。因为笔划多,雕版时既费时又费力,还极容易刻错,于是一些刻工出于快捷、方便,开始使用被民间认同,且在民间流行的非官定简化字——这在当时叫“俗体字”。
所谓“俗体字”,就是民间习惯写的字,从俗而成,是一种写字风俗,完全有别于官方标准字。但是俗体字并非全是减少笔划的字,有的仅是调整写法,让读者看起来更明白。
基于此原因,有的俗体字笔划不减反增。如苹果的“果”,俗体字写作“菓”,带一个“艹”头。现代有一种品牌饮料,便使用了俗体字,叫“菓X”。大家都误认为这个“菓”是繁体字,其实是古代的俗体字。
俗体字是谁创造的?分析可能是两种人,一是图简单省事的帐房先生,即现代公司中做帐的会计员一类;另外就是图快的郎中,现代医生在手写时代会把病历写成“天书”,不时被媒体曝光批评,就是古代郎中写俗体字的遗风。
但是真正推动宋代汉字简化运动的,并不是他们两类人,而是从事印刷业的刻版工人们。
在魏碑体之后,中国兴起了楷体字。《辞海》称,这种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得名“楷书”。楷书又称“正楷”、“真书”、“正书”,将汉字规矩整齐的方块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成为习书者的初学字体,也是至今通行的字体。
楷书早在汉未已出现,但成型于隋唐,代表中国书法最高水平的欧体、柳体、颜体等,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楷体字本身并不是简化字,出于书写方便,古人也在不断简化。1950开始的现代汉字简化运动,实是对楷体字的简化,民国人称这种简化字为“减笔字”——减少笔划的字,说法很形象。
楷体字的最早一轮简化,便出现于俗体字在民间盛行的宋代。
当时印刷业的发展,促使写法复杂的汉字要简单化。由刘复、李家瑞编撰、出版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宋元以来俗字谱》一书,是一本研究古代俗体字的专著。书中共收录6240个俗体字,其中宋刊《古列女传》中便有俗体字 349个。
这些俗体字对应1604年繁体字,平均每个繁体字有4个不同的俗体字。
这些俗体字绝大部分是减笔,与现代简化字结构完全相同的,有330多个,如现在使用大陆地区使用的简化字:实、宝、礼、声、 会、怜、怀、搀、罗、听、万、庄、梦、阳、虽、医、 凤、义、乱、皱、台、办、战、归、党、辞、断等,古人都已在使用。所以有批评者认为简化字是大陆“瞎搞”,割裂了传统文化的说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古代俗体字中,出名的不少,名气最大、民间更欢迎的,这个字是其中之一 :
方框里面是“王”而非“玉”,这个字就是简化字“国”,繁体写作“國”。有人说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改造的字,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所铸宝钱中,用的国字都是“囯”这种写法。
太平天国确实简化、改造了不少汉字,但可以肯定,里面少一点的国字并非洪秀全所创,早有了,明人张自烈《正字通》已收入“囯”字,它其实是宋代民间常用俗体字之一。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品中,有一件从中国流出的重要文物——北宋年间“白釉文字枕”,上面有“家囯永安”4字,其中的“囯”字里面不是“玉”。
中
少一点的囯字意思相当明了:方圆之中有“王”才称为“囯”,“王在囯中”,洪秀全很喜欢。
而繁体字“國”强调疆域的重要,疆域再大,如果没有了“王”,下场只能是亡国,所以“囯”字受欢迎。
此后,少一点的“囯”字为民间普遍使用。如在在南京溧水出土的《永禁赌博碑》中,立碑人之一高国武名字中的“国”字便少一点,写作“囯”。
那么,既然有王的“囯”字好,民间又欢迎,为什么共和国实行简化字时,将“王”增一点,变成“玉"?据说有领导人出于反封建、反王权的考虑,有意将“王”下面加了一点,说有“玉”的国家漂亮。
古代工匠艺人易绝种之谜,长期使用毒原料致精子质量下降?
原题:工艺失传是因匠人“绝种”么?本文作者倪方六有一种现象,大家可能都注明到了:古代留下了好多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但是其独门绝技却失传了,这就是俗话说的“绝种现象”。比如,商周青铜器制造技术,现代可以仿得很逼真,熔炉温度、模范都可以达到,都做得很好,就是铸不出原味儿。图:中国古代精美青铜器图:古代匠人工作场景(木匠)图:古代匠人工作场景(瓦匠)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28:190000村民发现500年前古棺尸身未腐 文物局回应道 无考古价值
近日,有村民在一处古墓中发现了一具500年前的古棺尸身,令人惊奇的是,这具尸身竟然没有腐烂,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然而,文物局却回应称这具古棺和尸身对考古价值不大,引起了不少人的质疑。我要新鲜事2023-05-03 19:31:200000朱乃诚:中华龙文化意识的起源与形成(一)
在中华民族文化中,“龙”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历朝历代,都有许多关于龙的故事、产生了各种龙的造型。“龙”文化意识,经过数千年连续不断的发展,至20世纪,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关于龙的话题与内涵,相当宽广。其中最重要的议题是:中华“龙”文化意识的起源与形成。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34:230000霍夫曼沧龙:沧龙科最大的物种(最长19米/俄罗斯出土)
霍夫曼沧龙是一种沧龙科海洋爬行动物,诞生于白垩纪的马斯特里赫阶时期,属于沧龙科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之一,体长普遍可以达到10-18米左右,最长的甚至可以达到19米,是当时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之一。霍夫曼沧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3:33:200000慈禧嘴里的夜明珠 到底到了谁手里(慈禧夜明珠)
慈禧嘴巴里的夜明珠落在了美国石油大王的手中。很多人对于慈禧这个人是比较了解,毕竟这是在我国最近的一个朝代背后真正的掌权人。慈禧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是非常的善于享受,特别是在她死后,居然还在嘴巴里面含了一颗夜明珠。据说这颗夜明珠的价值足足有着8亿多,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颗夜明珠到底如今落在了谁的手里。慈禧墓被盗我要新鲜事2023-09-27 20:44: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