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墙边挖沟挖出中国古代外籍外交官墓,考古时数十专家现场观摩
隋代虞弘墓的考古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猪年发财!
其实,发财在很多时候靠的是运气,并不是努力就一定发财。地下文物的发现,就讲运气。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古墓的发现,就很偶然。一位农民兄弟在自家院墙边外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主竟然是中国古代的外籍外交官。他的葬具—— 一具汉白玉石椁价值连城,被评为国宝级文物。

这座古墓,是隋代虞弘墓。
虞弘墓位于今山西太原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在晋阳古城遗址南6公里处。
1999年7月9日这天,名叫王秋生的村民在自家院墙外挖排水沟(考古简报说是整修土路)。王家坐北朝南,院墙外紧邻一条东西向、约有4米宽的土路,路南是一片农耕地。

才挖几下铁锹就挖不下去了,在尺把深的地下,碰到了坚硬的石块。村民很好奇,散开往四周挖,才发碰到的是一块大石板。再沿着石板四边往下挖,看到了砖砌的墓墙,这才知道挖到了一座古墓。
这位村民不错,有觉悟,并没有不动声色地悄悄盗墓挖宝,发一笔横财,而是报告了政府。晋源区文物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相关官员赶紧来到现场。
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因为这一带是文物古迹敏感区。

王郭村是一个有5000人的大村,现今村庄的位置,北距晋祠镇约3公里,距唐代晋阳城的南墙遗址约5公里,距太原市约25公里。向东近3公里就是由北向南蜿蜒流去的汾河,向西3公里即为悬瓮山脚下的青阳河和牛家口。
这一带地势西高东低,上风上水,是墓葬的理想之所。所以,东魏、北齐贵族墓死后,不少都选葬这一带。1978年,在王郭村就发现了以“外戚贵幸”的北齐贵族、安王娄睿墓,引起轰动,离村民挖出的古墓仅距600米。

此墓非同一般。市、省逐级汇报,最后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和晋源区文物旅游局组成联会考古队,对村民发现的这座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于是发现墓主是虞弘。
虞弘墓为单室砖墓,墓顶已毁。

其实在几年前,当地就应该发现了这座墓。当时村里挖沟铺设水管,从墓门上方经过,将墓室南壁和甬道严重破坏,仅在底部残存遗迹。
墓顶被毁是古人干的事情。早在唐末,虞弘墓已被盗墓者挖了 。在墓室底部和石椁顶部出土了唐代流通钱币“开元通宝”和唐后期白瓷圈足碗。据此推断,虞弘墓最晚在唐末已被盗。钱币和碗应该是盗墓者留下的,也许盗墓者当年钻进墓里后,吃喝都在里面。

墓坐东北向西南,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几部分组成,总长13.65米。
由于长期自然和人为破坏,墓上封土早已不存。墓道残存长度为8.5米,最深处距现地表仅2.6米,浅表处在耕土层和淤沙土层下,距地表约0.5米,所以动土整地时很容易挖到,这也是村民能发现的原因。

墓室平面呈弧边方形。内有葬具,是一具汉白玉石椁,安放在墓室中部偏北处。
虞弘墓的价值,最突出有两个地方,一是中外交流、丝绸之路的实物见证,二就是这具石椁,太不简单了。
这里我结合考古报告简单介绍一下——

这具石椁从底座垫下到椁顶鸱尾上部,高2.17米。外观呈仿木构三开间、歇山顶式殿堂式建筑,由长扁方体底座、中部墙板和歇山顶三大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由数块或十几块汉白玉石组成。
石椁顶部总长2.95米、宽2.20米、高0.51米;石椁中部总长为2.46米、宽1.37米、高0.96米,由9块汉白王石板构成。
石椁下部是底座,底座先用前、后、左、右4块汉白玉石梁,梁上又铺6块汉白玉石板,组成底座面。底座下四周又各有2个石狮头座垫。



石椁遭到盗墓者破坏,墓室中清理出浮雕加彩绘的5根汉白玉八棱柱和5个覆莲柱础。八棱柱应是石椁顶檐板下,为石椁的装饰性构件,兼支护椁顶功能。

石椁除椁顶外,椁壁、椁座均有浮雕彩绘,某些部位描金。
虞弘汉白玉石椁确实不简单,除了汉白玉质地精良外,上面的浮雕彩绘具最具价值。椁壁和椁座上共有单体图案47幅,精美绝伦,幅幅精彩,堪称人类文化瑰宝。
下面是部分浮雕——








椁壁第五块浮雕(见上图)是面积最大、人物最多的一幅,分上下两组。上部构图复杂,众多人物会聚于一大庐帐中。正中坐一男一女,男人体形魁悟,深目高鼻,波形长发,头戴王冠,冠顶有日月形饰物。
男人侧身而坐,右手平端酒碗于胸前,望着对坐的盛装妇女;妇人头戴珠宝花冠,装束华贵,也是深目高鼻,头微低,眼睑下垂,举着一只高脚酒杯。










椁壁第五块浮雕应该是宴会场景,还有六名男乐者对称跪坐于两侧,各持种乐器为他们演奏。中间一男子深目高鼻,长发后甩,在一小圆毡上,一足着地足后翘,双臂上下挥舞,身首扭转,帔帛飘举飞扬,正在跳着热烈欢快的“胡腾舞”。
浮雕图像中各种人物、建筑、器物、动物和植物等构成的生活场景,反映的是1400多年前中亚人社会生活和风俗。
下列是部分浮雕摹绘——







石椁上这些西域和中亚图象考古资料非常了不起,即使在中亚本土也不多见。
学术界认为,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反映丝绸之路和中亚、西亚文化最丰富、最集中的图像资料——所以,虞弘坟在国际上很轰动。
当年考古发掘时,数十位知名专家曾亲临现场观摩,由此可见虞弘的特别和重要。

虞墓是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浮雕内容为什么会是中亚人和他们的社会生活风俗?这与墓主的特殊身份有关。
由于已被古代盗墓者盗了,虞弘仅出土石俑、石灯、陶俑、铜币等80余件随葬品。其中石俑分为砂石侍从俑、汉白玉伎乐俑和汉白玉柱剑文吏俑三类,共16件。


墓志也被发现了,这些也是当年盗墓者不想要的东西。古代盗墓者没有将墓志打坏或是弄回家垫猪圈,从而得以弄清墓主人的生前身份。
墓室底部清理出两方墓志,有盖有志。一方位于石椁前方,为男主人虞弘墓志;一方位于石椁右侧,为虞弘夫人墓志。
虞弘墓志盖完整无缺,力盝斗形。长宽均约73厘米,厚约8厘米。志盖顶中部先阳刻出九个边长约11 厘米的方格,再由左至右,由上至下,阳刻“大隋故仪同虞公墓志”九个篆字。四边阳刻带莲花的花饰,盖侧四边另有细线刻的蔓草纹饰。
。

志文共25行,每天26个字,尚存字625个。
据志文,虞弘字莫潘,为中亚鱼国人,是留在中国的外籍外交官。因为其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身份,受到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皇帝的宠信。
鱼国在哪?中外说法不一。但有一点似可推测,就是其取汉姓“虞”,可能与国名“鱼”有关,取谐音。
虞弘自13岁起,跟着父亲来到茹茹国(柔然),任茹茹国莫贺弗。曾奉国王之命,出使过波斯、吐谷浑等国,经历复杂。后来他出使中国北齐时,被留任官,历北齐、北周和隋三代。

北齐时曾任使持节仪同大将军仪同三司等职,封爵广兴县开国伯,食邑六百户;北周时曾任检校萨保府,职掌入华外国人事务。最高职务为仪同大将军,品级为九命。生前最后职务为仪同三司,正五品。
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82年)卒,时年59岁,葬于今太原晋源区晋祠镇王郭村附近。






(注,部分囷原网络,手绘图源于考古简报》)
“改革先锋”樊锦诗 为考古独守敦煌41年 新婚丈夫 我妥协了
敦煌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而在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有着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樊锦诗。她在敦煌研究所工作了整整41年,为了保护文物甚至与新婚的丈夫分居19年,这种甘愿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樊锦诗和她的丈夫彭金章是大学同学,他们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认识了。当时大学还不能谈恋爱,但是彭金章一直默默地关心着樊锦诗,在她心里慢慢地也将自己的心给了这个默默对自己好的男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38:58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武氏石祠
东汉晚期武氏家族墓地的3座地面石结构祠堂。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习惯上分别称之为“武梁祠”、武氏“前石室"和武氏“左石室"。原祠宋以后倾圮,祠石现与武氏阙一起保存在原地,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批汉代祠堂画像石资料。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55:420003二叠纪大灭绝发生在什么时候:2.5亿年前(原因至今成谜)
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年代久远,非常古老的星球,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就已经几次出现生命,但是最终又灭绝了,其中二叠纪就是当时最主要的一次灭绝,那么二叠纪大灭绝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二叠纪大灭绝发生在什么时候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2:21:420000晨读·日课||NO.16
以经典过滤信息碎片,以经典铸就精神根基,以经典指引前进方向。论语(钱穆新解)八佾篇第三(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鲁大夫季孙氏。八佾:佾,行列义。古代舞以八人为列。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十六人。或说: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今不从。季孙氏于其家庙之庭作八佾之舞,是以大夫而僭用天子之礼。0000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王永磊施岙遗址古稻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施岙自然村西侧山谷中,地表海拔约1.4-4.2米,东南距田螺山遗址约400米(图1、2)。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17: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