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发迹后废原名“重八”另取,但不是“元璋”,叫什么?
中国古人取名喜好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说到名字,不少网友曾问我“倪方六”是什么意思,觉得有点深奥。其实这是很俗的一个名字,就是父母姓 排行。
将排名用于名字中,在过去底层人群中间特别流行。类似的还有根据出生日期、时辰、生下时父母年龄起名的,这就是所谓“数字入名”

在所有朝代中,数字名在元朝最为流行。
如元未起义军首领之一的张士诚,原名叫“九四”,起义前,张士诚靠撑船运盐为生,没有多少文化,据说“士诚”一名是一读书人献给他的,张士诚觉得颇有文化,很体面。但实际是骂他的,名语出《孟子》,“士,诚小人也”。

另外还有一种断句——“士诚,小人也”,也是骂张士诚的,暗讥张士诚不学无术。
这一说法,应该是明朝小文人附会出来的。张士诚兄弟4人,三个弟弟分别取名士义、士德、士信,连起来就是“诚义德信”,很有意义的,不可能是有意骂他的。

张士诚在苏州称帝,但最后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但这名字也是后起的,他原名“重八”。
从朱氏家谱上看,朱元璋的五世祖名字叫朱仲八,生三子,分别取名六二、十二、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
朱百六生二子,分别取名四五、四九,朱四九是朱元璋的曾祖。
朱四九有四子,分别名取初一、初二、初五、初十,朱初一是朱元璋的祖父。
朱初一有二子,分别名取五一、五四,朱五四即朱元璋的父亲。
朱元璋有兄弟四人,分别取名重五、重六、重七、重八,朱重八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家的名字很意思吧,全是编号。这倒不是当年人们喜欢用数字入名,而是蒙元统治者的姓名控制。
元朝时,汉族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为了区别,有名字可喊,只能用排行、日期这类入名称呼。还有的用新生儿的体重入名,如“六斤”、“九斤”等。
元朝人的名字中带数字,是没有社会地位的标志,实际是一种“贱名”。

朱元璋发迹之后,便废了自己的名字,另外取名“兴”。据《明太祖循制朱民世德碑记》,他把父兄的名字也都改了,父亲起名“世珍”,不再称“五四”;为二哥起名“兴盛”,不再叫“重六”;为三哥起名“兴祖”,不再叫“重七”。
这后取名用字意思很明显,朱家从此翻了身,兴旺发达,光宗耀祖。

从本质上来说,名字就是一个人的符号,但当在名字中加入感情、希望后,孩子的名字便变得有内涵了。
名字好坏会影响人的一生,名字起不好,仕途可能受挫。
南宋初年有个人名叫“钱唐休”,当时南宋刚定都又名“钱塘”的临安(今浙江杭州)。据庄绰《鸡肋篇》,宋高宗见宰相举荐了这么一人,认为名字不吉利,坚持不录用。
古人起名字尽量考虑稳当、平安,忌讳与帝王、坏人什么的重名。

宋徽宗时江西平乐县有个人名叫“孙权”,与三国时吴主名字一样,因此被举报图谋不轨,理由是其名“寓意僭窃”。
不要让人产生歧义和误会,这是取名的最基本要求和标准。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学子名叫孙曰恭,参与永乐甲辰廷试,获第一名。朱棣看到名字后觉得不好,“曰”、“恭”二字加起来是“暴”字,结果把第二名叫“邢宽”的学子钦点为第一名状元,孙曰恭改为第二。


而名与姓同字也不好。据徐珂《清稗类钞·姓名类》中“以姓为名”条,一名叫孙孙的幕客,就曾被人取笑:“君对于吾辈,本已为孙矣,今又名孙,是吾孙之孙也。”
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
一、主办单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二、协办单位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历史系三、立项资助单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四、举办目的2017年“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主要议题以上古文明为主,探讨在跨地域和跨文化的多元视野之下,从稻作起源、文明成长到帝国形成的历史过程,并思考相关史学及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51:1900002017年盗墓团伙挖开山东王墓两个小时后为何落荒而逃
2017年的某一天,山东王墓遭到了一伙盗墓贼的入侵。当这些盗墓贼继续向前行进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所惊吓到。明明已经挖开了古墓,却不敢继续前行。我要新鲜事2023-06-09 21:06:250000神秘古墓疑点重重 居然连棺材都没有(诡异古墓)
没有棺材的古墓可能是为了存放兵器。现在我们发现的很多墓穴其实就已经被盗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有着盗墓贼这个行业,但是大多数盗墓贼也只是把里面的静音珠宝或者是古董给拿走变卖,很少有人直接把一个棺材给直接扛出去的,但是在前几年居然真的有一个考古队发现了一个没有棺材的古代墓穴。神秘的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38:370002如果不是这些人的守护 故宫的大部分文物我们都看不到了
我要新鲜事2023-06-19 19:56:18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