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筷子测试饭菜里是否被下毒?古人想到了一种法子
筷子如何验毒?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近来,“小棍子”成新闻,上了热搜榜。这小棍子是老外的叫法,中国人称之为筷子。
筷子主要是用竹子和木材做的,这从筷子各种写法的偏旁部首上即能看出来,木筷竹筷至今都是家常用具。

用动物的骨头来做筷子,在早期较流行,这在现代考古中也多有发现。
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上,便曾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骨制品,其中就有骨箸,箸即现在流行的筷子古称。
而在骨筷中,最上档次的餐具、也最为讲究的,应该是象牙筷子,商代王家贵族即已开始使用。

《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说法,这意思是,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看见后很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担心。
为什么?箕子认为,商王使用象牙筷子会带坏社会风气,引发腐败。类似的说法也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事实也正如箕子所担心的那样,商在纣王的酒池肉林中灭亡。

一直到清末,象牙都是皇家的御用之物,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不少。而民间有条件的人家,也以有这种筷子为骄傲。
从考古出土来看,古代筷子的品种十分丰富。除了竹木筷、骨筷外,还有玉石筷、金属筷,其中以金属筷子为多,如金筷、银筷、铜筷、铁筷、铅筷,等等。
在青铜时代,用青铜做筷子现象,在河南安阳西北岗遗址祭礼坑中,曾出土商代青铜筷子。金属做的筷子因为坚硬、受热快,甚至被人歪用,如把铁筷子烧红烙人,铁筷子甚至成为一种刑具。



筷子还被古人赋予验测食品安全的功能,看食物在筷子上的反应,可能知道饭中是否下毒。
较早出现筷子验毒说法,见于《飞燕外传》。
此书记述汉成帝刘骜,与皇后赵飞燕淫乱之事,旧本题汉伶元撰。文内提到,“文犀辟毒箸二双”
所谓“文犀辟毒箸”,即是用犀牛角做成的筷子,这比象牙筷子更珍贵,因为能做成筷子长的犀牛角十分难得。犀牛角做的筷子真能解毒吗?古代中医认为是可以的,明朝名医李时珍即持此观点。


《本草纲目》中“犀”条是这样说的:“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所以,李时珍认为,“犀角能解一切诸毒。”
犀牛角一直是味中药,但用犀牛角做成的筷子能“辟毒”,可能不靠谱,倒是银筷子有这功能。古人认为“银能验毒”,宋朝名法医著名《洗冤集录》中,便有用“银针验尸”的做法。
明清时人似乎尤其相信“银能验毒“。《本草纲目》“生银”条称:“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物试探之。”


而用银验毒现象,在过去古人生活中不少见。《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凤姐吃饭时便对乡下来的刘姥姥说:“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可能因为银能验毒,,银筷子更为古人青睐。
清朝皇家将“银能验毒”发挥到极致。御膳房给皇帝供食,皇帝进食前会让侍食太监试吃一下是否有毒,而常规验毒工具则是银板,而不是银筷子。


过去妇人家头上喜欢佩戴银簪子,隐秘说法可当验毒工具用,必要时拔下簪子,插入饭菜中,如果有毒,簪子立马就黑了。这在过去的传奇小说中,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描写。
现代实验室证实,银子确实可以测毒。
因为,古代下毒大多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砒霜中往往混有大量的硫或硫化物,硫与银会发生反应,生成硫化银,黑色沉淀。银板、银筷、银簪等银制品,遇到砒霜会变黑,就是这一原理。但是,如果毒品中不含硫化物,银制品就无法验出毒。


程平山著《竹书纪年考》——《竹书纪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竹书纪年考》,程平山著,中华书局2013年12月第一版,390.00元一2014年10月,我用了整整一个月仔细阅读与深入思考程平山所著《竹书纪年考》(下简称《纪年考》)。我接触《竹书纪年》50多年,首次见到如此巨制(近200万字)。《纪年考》体系庞大,结构精密,内容丰富,考证详密,在以往的《竹书纪年》研究史上未曾有过。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11:090000林孔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14米/距今80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阿根廷这里气候适宜,植株茂盛,是食草恐龙的乐园,就连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都生活在此。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林孔龙,也是一种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可达14米,生活在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林孔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55:060000走进生态盐城 感受美好时代——盐城市博物馆“海之韵——盐城生态文明展”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2:53:1600002020年游学:西部小故宫——永登鲁土司衙门
之前已经介绍我们到永登县连城镇的第一站便是明清时期这个区域的中心鲁土司衙门。2020年游学:永登县连城镇鲁土司的历史而这个衙门除了让人了解到西北地区的土司制度外,更让人惊艳于这处集衙门、官员居住区和寺庙于一体的建筑群,这个在西北乃至全国是相当少见,可能只因为比较偏远且当地不怎么宣传所以少有人去。鲁土司衙门建筑群概况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07:580000国际博物馆日 | 如何让孩子爱上博物馆?这12条建议值得收藏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会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始于1977年,由国际博物馆协会设立,每年有不同的活动主题。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很多家长可能有这样的感触:博物馆是文化殿堂,但是带孩子参观时经常会感觉摸不着“门道”。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02: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