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法国《旅行画报》报道中的清朝剃头匠
清朝的剃头匠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如今民间将理发称为“剃头”一说,自清初才叫开,以前称为栉工或镊工,理发称作“净发”,不会说剃头。早期剃头是骂人话,被判了髡刑的才会剃头。
满清入关后出于统治中原,推广满清风俗,摧毁汉人自尊心的需要,下达“剃发令”,在汉族男子中间强行推广“剃头梳辫”。

当时的标语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是满人最早喊出来的。后来民国废除满清剃头梳辫时,也曾借用此标语,让男人不要再梳辫子了——很多人认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是革命党人的口号,实是误会!
民间出现的“剃头挑子”,也是随清初强行推行剃发令而兴起的。
据说,当年清廷组织人手挑着一剃头担子,前面挂着一把刀,发现不肯剃发的明朝遗民随时砍头。砍头谁不怕,后来人们都成了顺民,挂刀的地方则改挂搭连。
久而久之,剃头挑子便成了民间剃头匠营业的一种方式,因为便民,大受欢迎,至今不绝。剃工手执剃刀,沿街招揽理发生意,这叫“唤头”,剃工也被称为了“剃头匠”。

随着海禁开放,出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考虑,大清帝国的子民留洋的渐多,海外谋生的华大量出现。这些人的一大问题是,剃头难题。清朝人发型独特,“剃头梳辫”,老外都看稀奇呢。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剃头匠也随船出洋打工了。
《西洋镜:法国画报记录的晚清1846—1885》一当书中,不只一个地方记载了清朝的剃头匠。书中摘录了当年法国《画刊》的报道,提到了广州街市上剃头挑子,老外称为“流动剃头匠”——

“这些流动的剃头匠肩上背着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剃刀、剪刀、刷子、金属材质的盆,还有一个木质或铜质的用来接头发的托盘。有时他们会用扁担挑着一个木质的小箱子,里面装着凉水和小火炉烧着的热水,以及一个放工具和肥皂的抽屉。为了保持平衡,扁担的另一头挑着一个四条腿的小长凳。第一位客人叫住了剃头匠要求理发。剃头匠立刻在街角把剃头的工具放下并铺展开来,迅速开始剃头。”
“等剃好头洗完发之后,就开始整理辫子。剃头匠将客人的辫子松开、理顺,再编起来。编好辫子,便该清洗耳朵了,剃头匠用一把铁质的小刮刀轻轻清洗耳朵内部。”

当年,海外只要有清人的地方,一定会有剃头匠。在美国谋生的清朝剃头匠就不少。1880年1月11日《旅行画报》(Journal des Voyages)曾发表了名叫汤姆·海尔(Tom Hyer)的记者写的报道《加利福尼亚的清朝理发师》。
原文抄录如下——
旧金山的清朝理发铺都很简陋。置身其中,人们会以为是在布列塔尼或者普罗旺斯乡下的某个村落里,那儿的理发铺里一般只有一两把椅子、—个剃须盆和几把剃刀,还得自己动手在磨刀石上把剃刀磨快。这些差不多就是理发师的全部行头了。

在旧金山,给清朝人理发和剃须的店铺通常开在地下室。进去的时候要沿着坡道或者石阶下去。在这个有些脏乱的洞穴里,没什么奢华的陈设,跟巴黎、伦敦、纽约或者其他大城市里那些专门为纨绔子弟和贵妇小姐服务的发廊没有丝毫相似之处。
这里只有五六个藤条或者木头板凳,还有用来给顾客搭衣服或者晾干湿毛巾的一条拉绳。除此之外,真是别无他物。
白色的石灰墙上,难得地刻着几个汉字,八成是从孔老夫子著作中摘抄出来的名句。更为难得的是,门上有时候会挂着中式门帘或者为了遮掩孔洞而在墙上裱糊的中式墙纸。

理发铺每天拂晓时分开门营业。因为清朝人都希望有一条编得平整光滑、再打上发蜡的辫子和剃得油光水亮的脑门儿。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中式奢华。
清晨,每家理发铺里都人头攒动,理发师会先给顾客们发放号码牌,然后再开始为他们梳洗,其动作之麻利令人眼花缭乱。不过话说回来,加利福尼亚所有的清朝理发师都有这么股灵巧劲儿。
编辫子这门手艺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清朝人在这方面真的是行家,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就能把盘在同胞们头顶上那一坨乱糟糟的长发解开,梳理,再重新编好。

他们编得如此细致,就好像是在为宁波或者广州的名媛梳洗。辫子编好以后,再用剃刀划拉几下,就把脑门儿也剃得干干净净了。顾客只需用海绵蘸水擦一擦,就可以直接出门办正事儿了。
“轮到谁了啊?”理发师只需喊一声,旋即开始下一轮的忙活。
顾客们都站着排队等号。他们边等边交谈,有的聊生意,有的聊规划,还有的聊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他们有抽烟袋的,有抽卷烟的,但是没人主动找碴儿或者挑事儿。其实一般情况下清朝人的性格是很温和的,这一点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剃须和理发的价格一直都是两便士,折合四苏,也就是十个生丁。这相当于法国和美国乡村理发价格的两倍。但这里是黄金之都,什么东西都比别的地方贵一些,也就不觉得这个理发价格有多贵了。
刚被开发的时候,加利福尼亚理发的价格曾经一度飙升到一美元,折合五法郎。不过随着文明的进程,服务业的价格大幅走低,其他行业也是这样。这不失为一种进步的表现。

从上述汤姆·海尔(Tom Hyer)写的清朝剃头匠报道来看,他们的手艺还是很高超的。剃好辫上后,辫子上还要打发蜡,汤姆·海尔认为这是“中式奢华”,看来老外的理发比较简单。
秦始皇陵又一发现惊扰众人,考古学家:秦皇不应长存于世上
秦始皇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一位皇帝了,除了他一统六国的千秋霸业之外,就要数秦始皇,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1位皇帝,虽说他距离至今也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依旧没有被世人给遗忘掉,而且至今秦始皇还在一直刷着存在感,比如处在西安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前去游玩,也就会让人无数次的想起这段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57:060000帕克氏龙:阿根廷小型食草恐龙(长2米/距今6500万年前)
恐龙时代的阿根廷,虽然因为环境适宜,生活着许多大型恐龙,但这里也生活着许多小型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帕克氏龙,它就是一种小型二足食草恐龙,同样它也是阿根廷食肉恐龙的口粮,一起去认识看看。帕克氏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08:110001袁世凯下葬是“平地起坟”,有什么讲究?堪舆家发现其祖坟问题
袁世凯祖坟的故事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古人对祖坟是很迷信的,迷信祖坟其实就是迷信风水。即使历史进入近现代,到了民国时期,有关祖坟啊风水啊的迷信说法仍很多,甚至出现在近代要人名家之身上。比如袁世凯。网友都知道,袁世凯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他对中华国学颇有研究,在风水方面也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但因为过分迷信风水,袁世凯也曾做出过不少荒唐的事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43:280000国宝级青铜器文物 差点流落海外(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消失多年才被发现差点被外国人拿走。1938,湖南省黄台镇的兄弟三人在地里挖红薯时,无意间挖出了一座青铜器。挖到宝贝的消息在镇上传开了。很快文物贩子张万利火速来到江家,见多识广的他在看到四羊方樽时就惊呆了,因为如此装饰着四只羊头的方尊可谓是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张万利根本想不到在有生之年可以亲眼见到如此精美的青铜器,于是他毫不犹豫拿出400大洋买下。倒卖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10-20 20:11:030000三星堆的文明 和山海经神话不谋而合(三星堆秘密)
三星堆文明和山海经有很多重叠的部分。说到关于上古文明记载最多的书籍,山海经无疑是首当其冲,相信大多数人呢都知道山海经这是一本涵盖了奇花异草、生物地理奇观以及传奇故事的珍贵古籍,全书,现存是18篇,分别是大荒经四篇,放山经五篇,海内经四篇、海外经五篇。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则是进一步证实了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内容,而青铜神树的出土更是将山海经推上了热搜,因为这棵青铜神树与书中的描述。山海经记载我要新鲜事2023-03-25 02:29: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