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上厕所习惯,“厕读”是其中之一
古人的豪厕与厕读习惯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过古代的厕所(见《中国先秦时期公厕已有标准化要求,围墙很高,偷窥困难》一文)。早期的厕所一般都安排在屋外,将厕所设置于厕所,就成了总体建筑的一部分,要求便高了,有了“豪华”的概念。
秦汉以后,权贵一般都建有私家厕所,不再是简单的方便之所,而是一种富有和地位象征。

魏晋时,有关厕所的笔记很多,最有名应该是西晋首富石崇家的厕所,因为太豪华,当时的名人刘寔进去后,竟然拉不出屎来。
据东晋裴启《语林》,刘寔去拜访石崇,内急上厕所。走到厕所门口,往里一看,里边有挂着红纱帐的大床,床上的被子、坐垫都非常漂亮,还有两个美女手里拿着香囊侍候在旁。刘寔赶紧往回走,跟石崇说,刚才不小心跑到你卧室里去了。
石崇告诉刘寔那是厕所。刘寔很意外,重回厕所,侍女给他递上香囊、笔筹。刘寔出身贫寒,对豪厕不适应,蹲了半天也拉不出来,只得起身。出来后对石崇说,咱穷人用不惯你家的豪华厕所,于是去了普通厕所解决问题。

对于石崇家厕所的豪华,不少古人笔记中都写到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中,也提到了石崇的厕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沈香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着,令出。”
石崇家的厕所很讲究,放置有净化空气的甲煎粉、沉香汁一类香料。不只豪华,还有美女服务员。为什么厕所里要安排女服务员?原来,古人如厕后都要换衣服的,即所谓“更衣”。更衣一词成为就寝用语,那是后来的事情,应该是在如厕后换衣服风俗消失之后。

如厕是很私密的行为,那么多美女站在外面候着,一般人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以致于不少人不敢进石崇家的厕所。也有不害羞的,后来成为东晋权臣的王敦上了石崇家的豪厕,便没有一点不好意思,骄傲得很。那些侍女的背后说,“此客必能作贼。”后来,王敦果然反叛朝廷。
《世说新语·纰漏》中有一则也提到了王敦如厕的趣闻,不过了皇帝家的:“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毋,王谓厕上亦下果, 食遂至尽。”

王敦虽然后来大富大贵,但少时贫寒,他后来娶了晋武帝的女儿舞阳公主。婚后第一次上公主家的厕所便弄出了笑话,他看到厕所内很讲究的箱子里装着很多干枣,一口气把枣子都吃完了——那些干枣本是用来塞鼻子的。出来后,王敦又闹了一个笑话,把去污用的澡豆放洗手水里,当“干饭”吃了。
类似的豪华厕所记载有很多。如唐人冯贽《云仙杂记》(卷三)“厕上以术汤盥”引《洛阳要记》:“陈宛盛其居止,厕上以术汤盥手,槐板覆蔽粪穴,为都城第一。”

明人顾元庆《云林遗事·洁癖》对倪云林家的厕所也有介绍:“其溷厕,以高楼 为之,下设木格,中实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拟之,童子俟其 旁,辄易去,不闻有秽气也。”
从上述来看,古人有条件人家的厕所确是相当讲究的,里面有专用香料,揩屁股用高级的木筹,有洗手液,更高级的是,有特别的侍女服务……如此豪厕,进去方便是一种享受。
这么好的厕所不能光坐着啊,古代文人发现,如厕是最好的“阅读时间”,由此形成了古人的厕读习惯。

喜欢在厕所里看书的古代文人太多了。如北宋文人欧阳修就喜欢在如厕的时候看书,构思作文。他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 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吴越王钱俶之子钱惟演,同样喜欢厕读,而且爱看辞赋。欧阳修《归田录》记述了钱惟演的说法:“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 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更有人,喜欢厕读时读出声来。宋真宗时进士谢希深说了他同僚宋垂事迹:“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如今“厕读”现象仍存在,但更多人喜欢在上厕所时玩手机。

徐中舒与中国前封建社会研究
0000刘伯温进入到诸葛亮墓后 终于知道谁更厉害
提起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智者,诸葛亮和刘伯温往往是人们脑海中的首选。诸葛亮以他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策略而闻名,是一位杰出的谋士和战略家。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发明和创举,如木牛流马、诸葛神弩、八卦阵等,同时在风水学领域也有着非凡造诣。我要新鲜事2023-08-21 19:29:050000河南老人钓到青铜乌龟 居然是一件巨额国宝(青铜乌龟)
老人钓起的青铜乌龟是一件18亿的国宝。2003年,河南的一位老人在恒河边钓鱼时,意外地钓到了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是青铜做的,背上有四支弓箭。后来专家们看到这只乌龟惊呆了,马上说你这次中风掉了18亿。鉴定青铜器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2:31:220001编者说 |《海纳百川——青海历史文物展》:让图录传递更多历史文化信息
青海省博物馆编著的《海纳百川——青海历史文物展》一书已于2023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青海省博物馆“13”系列展览“青海历史文物展”展览图录,分为“源远流长”“汉治河湟”“鲜卑西迁”“吐蕃东进”“青唐风云”“多元一统”六部分。青海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区,自古多民族汇聚于此,本书全方位展示了青海的历史沿革和人文变迁,是一本介绍青海历史文物的好书。《海纳百川——青海历史文物展》我要新鲜事2023-05-06 09:58: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