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家谱发现“铁墓志”,证明刘备真身葬地不在成都
刘氏家谱证明刘备葬奉节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多次谈了成都刘备惠陵的真伪问题。重庆网友很支持我的观点,认为成都的只是刘备的衣冠冢,真身墓地在重庆的奉节。

理由是什么?甘夫人墓在奉节,那刘备也应该葬在奉节。
重庆学者李君鉴便持这样的观点。为什么说如果甘夫人葬在奉节,刘备也会葬在奉节?刘备生前曾说过死后要与甘夫人葬在一处的话。后来,诸葛亮在奏请将甘夫人与刘备合葬的表文中,便用了“榖则异室,死则同穴”一语,表达了合葬的意义和重要。
所谓甘夫与刘备合葬惠陵,其实是合葬在奉节,是刘备合葬在甘夫人的墓中,而不是甘夫人合葬在刘备的墓中。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一语,出自《诗经·大车》。
《大车》全诗仅12句,48个字。这是一首古人的爱情诗,大意是讲述一位赶大车的小伙子和一位姑娘相恋,他动员心爱的她与他私奔,她却有点犹疑了。于是,小伙子指天发誓,一定要和姑娘结合,生不能同床,死也要同穴——

大车槛槛,
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
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
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
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
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
有如皦日。
现代有学者作了如下的翻译,抄录如下——
大车奔驰声隆隆,
青色毛毡做车篷。
难道我不思念你?
怕你不敢来相逢。
大车慢行声沉重,
红色毛毡做车篷。
难道我不思念你?
怕你私奔不敢动。
活着居室两不同,
死后要埋一坟中。
如果你还不信我,
太阳作证在天空!

此诗的翻译水平很不错,诸葛亮引用得也十分恰当。海枯石烂不变心,后人相信,刘备对甘夫人的爱是真心的,进而相信,他们死后真的葬到一块,就在奉节!
但是,这并不是铁证,要想证明刘备真身葬在奉节,得拿出有力的证据,而不是分析和推测,巧合的是,真的从刘氏家谱上,发现了“铁证”——“铁墓志”。
刘备真身葬在奉节的说法,至少在一百年前的清初民初便出现了,我在《三国大墓》一书中也提到了这点。
李君鉴从全国各地收集到了16种《刘氏族谱》,要对族谱的研究,强力支撑了这个观点观点。家谱的信息一般是比较可信的,往往官方史书上不能公开的信息,在族谱上可以查到,并被作为族内秘密,轻易不会让外人知晓。

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之一,位列李、王、张后,居第四位。刘姓能够成为一个大姓,主要是因为刘氏起源早,历史上又曾长期作为“国姓”(如两汉、蜀汉),望族多,分布广,赐姓、改姓、少数民族从附姓多的缘故。
这些《刘氏族谱》来自重庆、四川、湖北、台湾等地。其中有12种刘氏族谱均记载该刘氏后裔系祁姓之刘,发枝彭城,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儿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代,与刘备同宗,即所谓“彭城堂”。
“彭城堂”宗祠常有对联——
“陶唐天汉东西地,碌阁彭城远近宗”。
“汉室军门将相府,彭城子孙出官家。”
“汉室一脉今犹在,彭城汉代古来传。”

奉节兴隆庙湾《彭城堂刘氏族谱》,是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安定堂刻本,仅存第一册,线装。其中最后两页系后人毛笔字补写。书皮为较硬的同色纸,上有书签。扉页为黄裱纸。“彭城堂”三字横排,下竖写“刘氏族谱”,左侧写“大清同治十二年续修族谱世系公立”。
版面设计很特别,有外粗内细文武边栏,天头、地脚为双龙,龙头朝向版心。版心还有双鱼尾,上部分题写“刘氏族谱”,中间题写卷次内容,页数。下部分题写“彭城堂”。
奉节兴隆庙湾《彭城堂刘氏族谱》奉刘备为一世祖。谱册上有祖莹形图,刘氏宗祠、祠堂图。
奉节兴隆庙湾《彭城堂刘氏族谱》便写清了一世祖刘备的葬地。奉节高雅、自贡、江津等地一类《刘氏族谱》中,也载明刘备葬地在奉节,并以“铁墓志”为记。

奉节高雅本载:“太祖刘备字玄德,号汉昭烈帝,终于夔州府白帝城,葬在夔城衙后花园内。是穴熔铸生封其墓,为铁墓志。此存复汉扫除群雄,不容吴魏之鬼太窃盗神器,争我汉之祖也”;
自贡本载:“玄德公于四川省而终白帝城,于夔府地城内府官衙门内葬在花园生水铁墓志为记”;
江津本载:“世祖公刘备字玄德,谥昭烈,称帝成都,遗址尚存。公终于白帝城,葬于夔府城内府衙门后花园内,生铁封其墓,有花亭为记”;
沐川本载:“十世祖刘备字玄德,妣孙氏,寿终葬于四川省白帝城夔府府城官衙,铁永墓志,坟台永远为记,在位三年”。
另据有人看见,成都武侯祠所藏《刘氏族谱》同样记载:“刘备葬于夔州府衙后花园,生水封墓,铭铁墓志。”
……
看来,刘备的身真墓地这下更复杂了。

现在城里人上数三代都是农村人,那中国最早一批城里人是农民吗?
古代中国如何搞城镇化本文作者倪方六“城镇化”,近几年很热的一个词汇。众多的农村人在城镇化运动中,变身“城里人”。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城镇化几千年来其实一直在进行中,只是没有今天这么发达。那么,古代中国如何搞城镇化?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31:430000印群:论张光直先生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理论
原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①教授(1931-2001)是蜚声海内外的考古学家,有海外中国考古学第一人之称,他关于古代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张光直先生一直注重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尤其是到了晚年,他不但继续进行该方面的研究,而且对其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理论予以了较全面的深化,建立起完善且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一、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理论0002凌家滩:五千年前的南国神圣故土
凌家滩遗址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要遗址之一,在祖国的东南方良渚这颗满天星斗的史前宇宙最亮的超新星爆发之前,北牛河梁南凌家滩,是中华大地南北方最神奇的地域所在,而处于中间的仰韶和大汶口倒显得世俗不堪缺乏信仰。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5:290000夏朝的创立者是不是大禹?山西考古发现一个诡异族群,专杀尧舜族
大禹建立夏朝,原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夏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但却并非是首个王权性质的政治实体。换言之,在大禹建立夏朝之前,黄河流域已经存在着一个国上之国统辖各方诸侯,这就是尧帝的唐国(陶唐氏)和舜帝的虞国(有虞氏)。我要新鲜事2023-06-03 20:11:080000白云翔:矢志探古求源的考古学家
一、考古学者,从临淄齐故城走来白云翔,男,汉族,祖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1955年12月生于临淄齐故城内的城关公社阚家寨。少年时,先后就读于阚家寨小学、西古城联中和河崖头联中。1973年临淄三中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同年被调入临淄区城关公社机关工作,先后任城关公社党委通信员、团委常委。1975年秋,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推荐到山东大学深造,由此离开临淄。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6:3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