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普通建筑倒了,寺庙佛塔就是不倒,研究发现不迷信,很科学
地震中寺庙佛塔不倒之谜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谈了古代地震时诡异现象(见《清雍正年间大地震,一户人家全部遇难,但姿势如生,尸体僵而不腐》一文)。这篇来说说地震中佛塔不倒之谜。
这选题我多年以前曾在专栏中写过,这里择其重点聊一下。

我在查阅地震资料时发现,地震发生时,旁边民房都倒毁了,许多寺庙、佛塔都没有被震倒,有的甚至无丝毫损毁。
最典型是1975年2月4日发生的辽宁海城大地震,震级高达7.3级,与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松潘地震、四川汶川地震等,为共和国成立后的“十大灾难性地震”之一。

震后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对这次地震中的古寺、古塔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普查,惊讶地发现,主震区中的寺庙、佛塔竟然都保存了下来,而旁边附的一般建筑要么倒塌,要么受损严重。
如海城金塔,此塔位于海城市析木镇西北2.5公里的羊角峪西山腰上,塔北原有塔寺,名为“金塔大禅宝林寺”,又称金塔寺,始建于辽代,明代重修。此塔距震中只有十公里,原来又很残破,却未遭地震破坏。

海城银塔,位于海城接文镇,也是一座辽代佛塔,其地距震中更近,也只不过震落了剎桿。高强度震区中的千山祖越寺的两座塔,也未遭破坏。
奇迹在震区最高的辽阳白塔身上,也出现了。
此塔高达71米,是震区最高的古塔,为全国76 座古塔之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年),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贞懿皇后李氏所建的垂庆寺塔的俗称,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但在地震中,白塔矗立不倒,也仅塔顶破坏较重,砖砌宝瓶震塌,还震落不少建筑构件和其他实物。

还有,东沟县孤山镇是个强震区中的异常点,镇中心房屋破坏较重,而镇北孤山脚下依山建造的天后宫、地藏寺、关帝庙等古建筑和其他民房却一律未遭破坏。
事后调查统计,在海城地震中,震中区没有一处寺庙建筑被震塌。
海城镇位于极震区附近,烈度为Ⅷ度区中之Ⅸ度异常,一般建筑破坏严重。有半数左右房倒屋塌,海城三学寺也只不过山门和配殿的山墙山尖,以及藏经楼二层山墙等倒塌了,而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前后殿都基本无恙。海城镇内建筑面积99%以上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五七街一带是破坏最重的地段之一,而邻近五七街的关帝庙山门、前后殿等清代建筑却没受破坏或受害甚轻。

同样的神奇,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也发生了。
汶川地震中,大量的包括民房在内的普通建筑被地震无情地摧毁,但一些佛塔和寺庙受灾却相对较轻,有的寺庙墙毁了,有的塔被震斜了,有的佛像被震歪了,但却就是不倒。相信很多读者都从事后媒体报道或网上图片中看到过。

这违反常理的现象频频出现,难道真是菩萨显灵?
寺庙、佛塔地震不倒现象,一度被一些人当成灵异事件,被信男善女们广泛传说讲,成了谜团。但科学最终揭开了“不倒之谜”,原来,是庙寺和佛塔的选址和建筑有玄机,比一般建筑更为科学、合理,具有极好的防震抗震性!
以佛塔为例。这些塔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是砖、石塔,一般都是实心结构。这些塔为什么不易被震倒?中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考古学家曹汛,曾专门就海城地震区的寺塔,作过调查,撰有《海城地震区寺塔调查记》一文,揭开了佛塔的“不倒玄机”——

按照塔围与塔高约略相等的说法,可用几何方法推算出这种塔的细长比:八角的约为1:3,六角的约为1:3.4,比较粗,并且塔簷逐层有收分,因而重心位置相对较低,再加上又是实心的,断平面又呈中心对称,即各面的边界条件一致,所以这种塔,抗震性能良好,不易倒塌。
中国的寺庙和佛塔多选在山上或山坡台地上,如海城金塔,便位于一个山岗上,下面是岩石地基。同样,海城银塔、千山祖越寺也在山上,也是岩石地基。而山坡台地的岩磐抗震性能好,不容易开裂,所以寺庙、佛塔不易倒。可见,寺、塔不倒并不是因为神灵保佑,而是选址的科学。

当然,古代都讲风水,这种选址风水里面也有相对科学的成份。另外,寺庙都是庑殿、歇山和悬山结构,抗震性能也优于普通建筑,在民房建筑上使用一样可以防震。皇家宫殿中多会使用与寺庙类似的建筑手法,所以很少听说皇家宫殿被震倒。
龙真的存在?南水北调挖出7米长“巨龙”,专家:不可置信
我要新鲜事2023-07-04 16:32:450000草原上的发现的奇异骸骨 是小动物的杰作(吓人骸骨)
草原上所发现的奇怪骸骨是被草原鼠祸害过。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考古专家找到了一处3000年前的远古墓葬。然而让大家感到震惊的是,墓葬中的骸骨没有手脚,头颅也被打破,口中还插着一根自己的肋骨。在考古专家的努力下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这种石板墓的规模虽然算不上很大,但是可以作为研究古代草原游牧民族提供很好的实物资料。墓葬骸骨我要新鲜事2024-01-02 19:30:070004专家在香港“捡漏”文物,发现是西施遗物,执意买回后价值超5亿
文物界的捡漏故事可以说的屡见不鲜了,有的是靠运气,有的是靠财力,有的是靠时机,但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马承源先生可是凭本事“捡漏”。我们知道马承源先生曾经是上海博物馆的馆长,马承源在文物鉴定方面可以说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甚至可以不夸张的说,现在上海博物馆中的很多珍贵文物都是因为马承源先生才得以保留。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09:190000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一具木乃伊 虽然做过脑部手术(神秘木乃伊)
古人已经有了做脑部手术的经验。每次说到木乃伊这种东西,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埃及,但其实在我国也有可能会出现木乃伊但这些木乃伊并不适合埃及一样被人为包成的,而是自然形成,比如说在我国十分神秘的罗布泊,就曾经挖掘出来过一个自然风干的木乃伊。在20世纪90年代当地人对于新疆盆地进行开采的时候,就曾经发现了一个已经完全干燥的木乃伊。干燥的木乃伊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13:590001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年轻考古人成主力
三星堆遗址的新一轮科学考古发掘任务交给了年轻的一代。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以35岁以下的年轻队员构成了87.5%的队伍,他们承载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队长黎海超只有35岁,就是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在5、6、7号祭祀坑的发掘中,这个年轻团队不仅有幸见证了金面具和“月光宝盒”等国宝出土,发表论文百余篇,还向全国青少年举办了50多场三星堆科普讲座。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4:11:4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