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青铜器藏品中至少300件是假的,带铭青铜器为何特值钱?
青铜器的铭文为什么特值钱?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周四(2018.05.03)我《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中,仍会谈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命名和铭文现象。这篇“枫树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是其中的内容。

(人面青铜錞,山东周朝墓出土)

(人面青铜錞,局部)
青铜器上的铭文为定名和分类起了重要作用——这类文字,在文字学上称为“金文”、或“钟鼎文”。如果是写在陶器上,则叫“陶文”;写在玉石上称为“玉石文”;刻甲骨上的,就是“甲骨文”。
这些文字内容,比《尚书》《诗经》《史记》上所记载的内容更真实、可靠,所以学术界十分重视,出现了相应的专门研究学科。

(青铜器铭文)
在没有发现甲骨文之前,金文是研究商周历史十分难得的资料。在发现甲骨文之后,金文则可以与甲骨文相互补充和印证,补充史料的不足。商代青铜器上的铭文早期罕见,后期较多出现,但少见长篇铭文;在周代青铜器几乎都有铭文,长铭也不少见。
商周青铜的铭文内容内容很丰富,反映了祭祀、战争、娱乐、赏赐等活动内容,涉及了当时政治活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战国铜钲上的铭文, 古巴蜀符号)
当代青铜器研究专家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中,将自铸用器之外的周代青铜器铭文分为六大类,即祭祀典礼、征伐纪功、赏赐锡命、书约剂、训诂群臣、称扬先祖。
青铜器铭文往往能填补史书空白,价值凸显。中国最早的一篇法律判决书,便是从X(亻 朕)匜(下图)上的铭文中发现的。X匜铭文共有157字铭文,大意是:一个叫“牧牛”的人和他叫“供”的上级打官司,名叫“伯扬父”的法官认为牧牛犯人,牧牛被判鞭打500下、罚300锾铜。

(X匜)

(X匜铭文1)

(X匜铭文2)
这段铭文验证了《尚书·舜典》中“鞭作官刑,金作赎刑”的记载上真实的。这还是中国最早有明文记载的“民告官”案件,难得的是,里面还有“法官”受贿情节,可见司法腐败是有历史的。
目前从出土商周青铜器上发现的金文单字,约有3500个,可以释出的字约2 000个。这些字当时念什么,无从知道,现在的读音都是根据古代字典和传世读音定下的,其中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帮助青铜器铭文释读很有帮助。

(内壁铭文)
金文的造字方法不一,很灵活。《说文解字》认为中国字的造法有“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6种手法,许多文字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戏语“一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还是有道理的。如下列象形字——

1

2

3

4

5
上面1、2、3、4、5五个金文,是不是一看就知道是“鼎”?而将“鼎”写成——

6
则是假借“贞”字为“鼎”。
仅从这些造字方法上,就可以获得当时丰富的历史信息。
如商代是怎么关押犯人,就可以青铜器铭文中发现。据发表在1972年《考古》(第四期)上的《山西石楼义牒发现商代铜器》一文,1969年5月,山西石楼县义牒村社员在附近耕地时,意外发现了一批商代青铜器。这批青铜器中有一件青铜戈,全长22公分,有椭圆形銎,内的后端有一名铭文——

7
“ㄇ”内有一个“人”,十分形象,一个人的脖子上带刑具,跪在地上。所透露出的信息就是:这是一个犯人,很可能是战争中被抓住的俘虏,被关在一个地方,可以知道商代已有专门关押犯人的地方,这就是后来的牢房;脖子上的刑具,就是后来的枷锁,明清时代很常见。而让犯人跪着,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这样了,由来已久……
仅从这一个字,就能释出这么丰富的历史信息,更别说铭文所记载的内容了,可见青铜器上的铭文多么珍贵。

(盆底铭文)
而在拍卖市场上,带铭的青铜器往往身价百倍,比素器高出一大截。按字估值,字越多越值钱,以现在市场行情,现在一个字铭值几十万,并不罕见,称一字千字都少了。晚清、民国时,则有盗墓者销赃时以一字一两黄金作价,现在盗墓圈也这样,按字论价。

(青铜羊尊,高仿)
因为带铭文青铜器值钱,出现了在素器上伪刻铭文的现象。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由收藏家章乃器捐献的商代“弦纹尖足鼎”,上有“乙亥子涡小子……”等21字铭文便是作伪刻上去的。这种伪铭,在民国初年就开始玩了,如伪刻甲骨文一样,本为忽悠老外的,后来蔓延开了。
北京故宫曾请一批专家为藏品辨伪。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青铜器专家王文昶先生披露,至少300件青铜器藏品的铭文是伪造的,也就是说,这些是伪器,假的。而在素器上作伪还好说,有的直接伪造青铜器,公开卖的称“高仿”……
因为伪铭伪器太多,现在高校文博专业出现了一门“辨伪学”。

(爵)
青铜器是中国文物大家庭中十分发达的一个种类,比较复杂的,也很有故事。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继续关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我会在下面的文章中,继续说说青铜器。

(故宫内青铜器藏品十分丰富,图为清代防火用大铜水缸)
荐书:《沈从文讲文物》
《沈从文讲文物》的出版,让很多读者发现,原来除了蜚声中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在文物研究领域也颇有建树。当然,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沈从文更为出名的是他作为文学家的身份。沈从文的一生,以1948年为界,划分为了两截。前半生,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边城》被誉为“文学史上最纯净的小说”,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28:010001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我想以这次香港中文大学邀请我发表Tanner讲演的机会,提出我多年来常在探索中的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问题向各位学者请教。请容许我坦率地说我对这个格局的认识是不够成熟的,所以这篇讲演只能说是我对这问题研究的起点,并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见解。0002“二里头绿松石综合研究研讨会”纪要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02:260000皇帝入葬后封闭地宫后 最后一名工匠如何出来的
从逃生密道出来的。古代皇帝对自己的安眠之所非常重视,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建造陵墓,并设置了各种机关来保护它们。在早期,为皇帝建造墓室的工匠都会被埋葬在墓室中,但后来开始留下逃生通道。我要新鲜事2023-08-21 19:42:210000百万年连绵不断的中华文化——苏秉琦谈考古学的中国梦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9: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