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抗议英国拍卖的中国文物虎蓥,到底是什么东西?
虎蓥竟是件有残缺的青铜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近期,有关圆明园被掠文物文物“虎蓥”,在英国公开拍卖的事件,成了新闻头条。
据称是八国联军打北京时,一名英国上校从圆明园抢掠去的一件西周时期青铜器,在英国一家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出了41万英镑高价,中国国家文物局为此提出了强烈抗议。

(英国拍卖)

(虎蓥铭文)
“虎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就是多见的青铜盉。在今天出版的《北京晚报》上我“一方钩沉”专栏中,就此专门谈了。
事实上,即使现在公认的盉,到底是什么,学术都是争论不休的,持续了上百年,至今不同专著中说法都不统一,基本上分为“酒器”或“水器”。

(酒器,青铜爵)
释“盉”为酒器中影响最大的是国学大师王国维,他在其《说盉》一文,称盉的功能是“和水于酒”,即调和酒之浓度用。“盉”是古字,东汉许慎《说文解》释之:“盉,调味也。从皿,禾声。”
为什么盉读为hé?笔者认为,或与这种调和功能中的“和”有关联,在已发现青铜盉中,有的铭文就写作“和”,如西周史孔盉之“盉”便写作“和”。

(河南博物院藏品鸭盉,比同功能的虎蓥精美多了)
当代青铜器研究权威容庚、郭沫若、郭宝钧、陈梦家、马承源等也都认为是酒器,大同小异。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中称“盖兼温酒之用也”;在“酒器派”中,观点特别是郭沫若,称盉“如少数民族之咋酒罐耳”。
持与上述观点相反的代表学者是朱凤瀚,其《古代中国青铜器》一书,明确划归为“水器”,与“盘”、“匜”、“鉴”等同类。而官方最新版《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则提出“中和”性解释,认为盉是“酒器兼水器”,释“盉”条便称:“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水器,也为盛酒器。”

(温鍪)
笔者认同朱凤瀚将青铜盉归入水器类之观点,盉应是可盛装液体的器皿,既可以盛水装酒,又可为水或酒加温的多功能生活用水器,兼有温鍪与Z(造字:“燋”左边“火”换成“钅”)的功能。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盉盛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多与洗脸用的盘放在一起,形成“盉(蓥)盘组合”,如北京平谷刘家和商墓中出土的壶形盉,便放在一个盘子内。青铜蓥也都是与盘放在一起,上述的伯百父蓥,出土时便是压在伯百父盘的下面。

(上世纪的洗脸盆,就相当于青铜盘)
从金文“盉”的造型来看,就是“把水往盘里倒”,从这也一点也可以证明青铜盉是水器。如果天冷时,将水温一下再往水盘倒,是至今在农村都可以看到的现象。
在与盉有差不多功能的匜,于西周中期出现并流行以后,则多是“匜盘组合”。
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春秋早期墓葬群中,凡出盉、盘即无匜,凡出匜、般则无盉,若盉、匜同出,则配以二盘,可知盉与匜的用途相同的水器,且可互用,有的铭文中直接把匜形的青铜器称为“盉”。

(青铜盘)
当然,考古中也发现了盉与酒器放在一起的现象,此时的盉就应是王国维所谓“和水于酒”作用。
说到最后,盉(蓥)到底什么样?《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基本形制为圆口、深腹,前人管状长流(喙),后有鋬,上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鋬与盖之间有链相连,个别有提梁。”
对照起来,英国拍卖的圆明园被掠青铜器虎蓥是典型的青铜盉。

(虎蓥)
从公开的虎蓥照片来看,虎蓥的造型、纹饰生动漂亮,十分精美。
但笔者认为,如果不是有意拿下链子的话,虎蓥是一件有残缺的青铜器:鋬与盖之间的链子哪去了?链的作用是防止盖子离体丢失,或许有的学者认为青铜盉不一定都有链子的,是的,但虎蓥应有链的,因为鋬与盖上留有串链子的孔。
至于虎蓥的链子哪去了?或是当初出土时已不存,或是被掠时或之后遭人为破坏。

(苏州博物馆藏品、国家一级文物楚途盉,苏州枫桥出土)
她苦逼了大半辈子,却因一夜风流,怀上龙子,位居太后!
[导读]在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皇位拼得头破血流、身首异处,也有很多人无须任何得争抢,甚至想都没有想到,却依旧能黄袍加身,开创西汉“文景之治”繁荣局面得汉文帝便是其中一人。原本皇位与他八竿子都打不着,其生母是薄姬,是个卑微的宫中侍女,却因与汉高祖刘邦一夜风流后,贵得龙种,生下了汉文帝。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3:34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燕下都遗址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07:570000邱剑荣:古代奥林匹克运动漫谈
#冰雪2022#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古希腊文明,且与这一文明的兴衰荣辱共存亡。可以说:它是古希腊文明史中一颗最璀璨夺目的明珠。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48:320000张忠培:考古学当前讨论的几个问题
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