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抗议英国拍卖的中国文物虎蓥,到底是什么东西?
虎蓥竟是件有残缺的青铜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近期,有关圆明园被掠文物文物“虎蓥”,在英国公开拍卖的事件,成了新闻头条。
据称是八国联军打北京时,一名英国上校从圆明园抢掠去的一件西周时期青铜器,在英国一家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出了41万英镑高价,中国国家文物局为此提出了强烈抗议。

(英国拍卖)

(虎蓥铭文)
“虎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就是多见的青铜盉。在今天出版的《北京晚报》上我“一方钩沉”专栏中,就此专门谈了。
事实上,即使现在公认的盉,到底是什么,学术都是争论不休的,持续了上百年,至今不同专著中说法都不统一,基本上分为“酒器”或“水器”。

(酒器,青铜爵)
释“盉”为酒器中影响最大的是国学大师王国维,他在其《说盉》一文,称盉的功能是“和水于酒”,即调和酒之浓度用。“盉”是古字,东汉许慎《说文解》释之:“盉,调味也。从皿,禾声。”
为什么盉读为hé?笔者认为,或与这种调和功能中的“和”有关联,在已发现青铜盉中,有的铭文就写作“和”,如西周史孔盉之“盉”便写作“和”。

(河南博物院藏品鸭盉,比同功能的虎蓥精美多了)
当代青铜器研究权威容庚、郭沫若、郭宝钧、陈梦家、马承源等也都认为是酒器,大同小异。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中称“盖兼温酒之用也”;在“酒器派”中,观点特别是郭沫若,称盉“如少数民族之咋酒罐耳”。
持与上述观点相反的代表学者是朱凤瀚,其《古代中国青铜器》一书,明确划归为“水器”,与“盘”、“匜”、“鉴”等同类。而官方最新版《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则提出“中和”性解释,认为盉是“酒器兼水器”,释“盉”条便称:“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水器,也为盛酒器。”

(温鍪)
笔者认同朱凤瀚将青铜盉归入水器类之观点,盉应是可盛装液体的器皿,既可以盛水装酒,又可为水或酒加温的多功能生活用水器,兼有温鍪与Z(造字:“燋”左边“火”换成“钅”)的功能。
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盉盛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多与洗脸用的盘放在一起,形成“盉(蓥)盘组合”,如北京平谷刘家和商墓中出土的壶形盉,便放在一个盘子内。青铜蓥也都是与盘放在一起,上述的伯百父蓥,出土时便是压在伯百父盘的下面。

(上世纪的洗脸盆,就相当于青铜盘)
从金文“盉”的造型来看,就是“把水往盘里倒”,从这也一点也可以证明青铜盉是水器。如果天冷时,将水温一下再往水盘倒,是至今在农村都可以看到的现象。
在与盉有差不多功能的匜,于西周中期出现并流行以后,则多是“匜盘组合”。
在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春秋早期墓葬群中,凡出盉、盘即无匜,凡出匜、般则无盉,若盉、匜同出,则配以二盘,可知盉与匜的用途相同的水器,且可互用,有的铭文中直接把匜形的青铜器称为“盉”。

(青铜盘)
当然,考古中也发现了盉与酒器放在一起的现象,此时的盉就应是王国维所谓“和水于酒”作用。
说到最后,盉(蓥)到底什么样?《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给出的定义是:“基本形制为圆口、深腹,前人管状长流(喙),后有鋬,上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鋬与盖之间有链相连,个别有提梁。”
对照起来,英国拍卖的圆明园被掠青铜器虎蓥是典型的青铜盉。

(虎蓥)
从公开的虎蓥照片来看,虎蓥的造型、纹饰生动漂亮,十分精美。
但笔者认为,如果不是有意拿下链子的话,虎蓥是一件有残缺的青铜器:鋬与盖之间的链子哪去了?链的作用是防止盖子离体丢失,或许有的学者认为青铜盉不一定都有链子的,是的,但虎蓥应有链的,因为鋬与盖上留有串链子的孔。
至于虎蓥的链子哪去了?或是当初出土时已不存,或是被掠时或之后遭人为破坏。

(苏州博物馆藏品、国家一级文物楚途盉,苏州枫桥出土)
曾入选高考卷的文章|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上
一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室及其他商人贵族在龟甲、兽骨等占卜材料上记录与占卜有关事项的文字,也包括少数刻在甲骨上的记事文字。近百年前,1899年的秋季,山东潍坊的古董商范寿轩(维卿)带着一种特殊的“古董”——一些沾满泥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到北京求售于当时的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1]。这位范先生不会料到,他拿来的“古董”会使中国甚至世界学术界为之震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00:350004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初评结果揭晓
4月23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完成初评。本次初评以函审的方式进行。根据《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章程》,初评评委会推荐出50种图书进入终评。2022年是我国文化遗产图书出版的又一丰收年,参评图书达906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15:400000孙悟空真的存在吗我国发现“孙悟空墓”墓中发现金箍棒
孙悟空的真正原型,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杨景贤笔下的孙悟空是一个充满个性和情感的角色,其故事和行为都具有深刻的人性特点。孙悟空的真实存在仍然是一个谜。但无可否认,孙悟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形象和故事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我要新鲜事2023-06-05 21:31:3800012020年游学:永登县红城感恩寺—待开发的古迹
之前已经介绍过,这次我们跑来永登县主要看县城内的海德寺、连城镇的妙因寺和显教寺以及红城镇的感恩寺。去红城感恩寺的车很多,有小巴士也有来往兰州和永登县的公交车,下公交车走没多远就有旅游景点的指引标牌。2020年游学——丝路明珠永登县2020年游学:永登县妙因寺和显教寺——被遗忘的古迹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07:370000西汉名臣家族墓或藏惊天之谜 已挖掘古墓为何再度关闭
张安世家族墓的发掘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座古墓却遭受了盗墓贼的袭击,主室甚至被烧毁,墓中的葬品也被盗走,造成了重大的历史文化损失。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0:19: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