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年三十前男女老少必做一事,否则过年闹心,此俗现在仍流行
年底洗澡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老话说,“有钱没钱,洗澡过年。”今天已是腊月二十八,是民间年前洗的最好日子之一,你洗了么。别错过,大年三十12点前,公共浴室都不会停业的,会等着最后一位浴客,这是老规矩。
洗澡过年,是自古就留下来的风俗,与小年除尘一样,也是一种祈吉讲究,有祓除之意。
(农村过年气象)
过年洗澡是要挑日子的,一般集中在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两天。在苏南,腊月二十六日洗澡,谓之“洗福禄”。
为什么会有这说法?方言中“六”译音“禄”谐音,取“身浴福禄、吉祥如意”之意;腊月二十七洗澡,则是‘洗啾卿’,原来,“七”与“卿”韵相同,“啾卿"即“疚疾”,“洗啾卿”就是洗去诸疾,使身体强健。
(过年宝贝)
而北方同样有在新年到来前斋沐风俗,一般选在二十七、二十八两天。
据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 沐浴”条,老北京“岁暮斋沐,多于廿七八日。谚云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而在湖北等地,则有”年前洗个澡,过年百事好”的俗谚。
(老北京过年风俗)
不只男人要洗澡,女人也要洗得干干净净。就是不洗澡,也得把脚给彻彻底底地洗一次,如在山西吕梁一带便有这样的“洗脚”风俗。
腊月二十七洗傍晚,会烧水将脚洗得干干净净,当地有句俗话叫:“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
(清末女人洗脚)
中国人沐洗的历史很久远,此风俗起源于宗教活动。依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的说法:中国人在“三皇五帝”时代,便诞生了洗澡文化,高辛氏开中国人洗澡之先。
洗澡在古代叫“沐浴”,即用水洗发洗身,洗澡水雅称为“汤”,现在不少老澡堂还是这样的叫法。在汉字中,仍然保留远古人洗澡形象的,既不是“沐”也非“浴”,而是“盈”。在甲骨文中,“盈”就是一个人裸身在浴盆中洗澡,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反映的,便是先秦时期中国古人的洗澡习惯。
(甲骨文“洗”)
(金文“盈”)
洗澡讲卫生,是文明的象征。中国洗澡历史悠久,在古人眼里,洗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有时还很神秘、神圣,大有讲究。古时洗澡必更新衣,甚至连洗澡的频率和次数都有规定。
在早期,家里来了客人要先请其沐浴,之后才摆筵席招待,现代人称宴请远方来客为“洗尘”,便是此俗遗风。
(古代公共浴室门头)
而“洗澡过年”是与过年风俗一起兴起的,沐浴时更新衣,洗尘,正是年节所需要的,自然就成为年俗了。
男人在洗澡的同时,还会理发,也叫剃头,这剃头是清朝留辫子时代的叫法。现在的老式澡堂仍能看到,里面有做下活的,还有负责理发的。一般是先发理发,后下澡堂。
(清朝大浴室)
与洗澡一样,剃头也是过年时必须的。所以,老话又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剃头重于洗澡,没有时间洗澡可理,头是一定要剃的。剃头在年节中的意义很大,“头”与“愁”韵同,剃头就是去愁,山西忻州一带便称剃头是揭愁帽。剃头了旧貌换新颜,表示新的一年的开始。
如果头都不剃,那是带着晦气过新年,会交霉运,反之则好事连连。199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渐渐富起来的农村流行盖两层楼,像湖北孝感一带,便出现了“年前剃个头,过年上高楼”的新谚语。
(清晚剃头风俗)
而年底必须剃头也是“正月不剃头”的需要。过去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的说法,这一说法也应该是在清朝时流行开的。清朝人对剃头很敏感,视为是否臣服的标志。而到民国时,革命党人也将剃头当作是否顺应革命的表现。
所以,民间过去强调过年之前将头发剃剃,也是为了过年平安,免得惹麻烦闹心。这一风俗保留了下来,现代的男女老少也会这样做——别忙了,赶紧去洗澡、剃头吧,要过年了!
(过年贴对联)
张光直:融通中西的考古学巨人
编者按:2001年1月3日,享誉世界的美籍华裔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离我们而去。我们在他逝世21周年的今天,推出此文,以缅怀他持之以恒地推动中美考古合作,培养人才,推动中国考古学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以及对考古学和人类学做出的卓越贡献。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9:290000揭秘中国不敢挖五大墓背后的隐情
在中国有5座很神秘的古墓,至今为止都不敢挖掘,这五座古墓分别是秦始皇陵、武则天乾陵、沈万三墓、曹操的高陵和成吉思汗的陵墓。1.秦始皇陵我要新鲜事2024-08-04 16:32:170009民国时出宝最集中的一次盗墓:挖了13座古墓,仅青铜鼎就盗出28只
党玉崐盗获的宝物本文作者倪方六财,来得快去得亦快,这话用在盗墓埏身上再恰当不过了。笔者研究盗墓史好长时间了,还没有发现哪一个盗墓者能保住财宝的,盗掘斗鸡台的民国军阀党玉崐也是这样。可以说,在民国几宗大的盗墓案中,就数党玉崐的财宝去得最快,仅仅三个月后就散了,属于他人。但是这些宝物有一部分现在也搞不清在哪儿,据说现在还藏在宝鸡某处地下。(宝鸡城雕塑,背后就是斗鸡台所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1:280000“先秦至隋唐出土资料研读班”活动纪要
林素莹/陈胤慧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16年10月29星期六中午和下午,在中正大学文学院雅堂(211室)举行了“先秦至隋唐出土资料研读班”第一次研读活动。研读活动由中正大学历史系郭静云教授担任召集人,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石兰梅教授、台南艺术大学黄翠梅教授和庄蕙芷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魏坚教授,中正大学李昭毅助理教授和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复健科罗文星助理教授等二十余人参加了是次研读活动。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52: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