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561

腊月最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其实我们没弄懂,都搞错了?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35:110

“腊月”之“腊”音义考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明天(周四,2018.01.24.)我的《北京晚报》专栏“一方钩沉”中,我谈的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腊月——就是现在这个月。

历书上都将阴历的第12个月份称为“腊月”。“腊”,是这个月里最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弄懂这个字。腊月应该写作“蜡月”,而“腊”原本也不念là,更不是“臘”的简化字。

我们都搞错了?

说起来很复杂了,如果不是搞文字工作的,就是北大、清华的教授都未必能弄清楚。但是,这里面的文化关系和风俗成因,却是农民兄弟和小学生都应该知道的。所以我在明天的北晚专栏中,特别说了这个字,与大家一起学习。“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提前公开发表的,是专栏一部分。

我检索了一下,腊月之“腊”这个字,迄今在中国最古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已发现最早的“腊”字见于金文,写作——

(徐王口鼎上“腊”字)

出现于春秋早期的徐王口鼎上。在该鼎的内壁有铭文27字——

(很多字太生僻,打不出,截图 上来)

“腊”与“菜”并列,说明腊是食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之为“干肉也”。干肉为什么写作“腊”字?原来与“猎”字有关,制作腊的肉是从通过狩猎获取的。腊这种干肉用小的野兽整个晾干,系祭祀用肉。

先秦周代已有专门的“腊人”制作腊肉,《周礼·天官》即称:“腊人,掌干肉。”现在民间冬天制作腊肉风俗,就是这种先秦遗风。

(现代制作腊肉风俗仍盛行)

腊人之“腊”念作xī,音同“昔”,这是“腊”字的原本读音,而腊月之“腊”念作là,而不念x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读音变化?我们当年的语文老师教错了?这里面较为复杂,但肯定与“猎”、“蜡”二字有很大关系,更与先秦时即已流行的“年终大祭”有关。

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腊”条引《礼传》:“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篇注引《五经要义》亦称:“三代名腊: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总谓之腊。”

(过去民间蜡月要祭祖祀百神,上面为年画中的如来佛、太上老君、孔夫子)

可见,先秦时各朝代年终大祭有不同的称谓,阴历十二月除了有“腊月”别称外,还有“蜡月”、“嘉平”、“清礼”等叫法,源头就在这里。

作为祭祀用的干肉“腊”读音xī转là,便在年终大祭不同叫法的变化过程中。周代改称夏代的“嘉平”、殷商的“清祀”为“大蜡”,“大蜡”又称“蜡”,活动举行的月份也被称为“蜡月”。

(篆书“蜡”)

因为“蜡”与“腊”字都和祭祀有关,概念上渐渐模糊和混淆了起来,到西汉时二字便可互用了,汉朝时“大蜡”改为“腊”,就是这么回事情。

既然“腊”与“蜡”可以互用,被念成là就是自然的事情了,本为名词的“腊”在字义与词性上,随之发生转化,成了动词,原意“干肉”变为“用干肉祭祀”;而“蜡月”也写成了“腊月”——年终大祭之月。

(篆书“猎”字)

实际上,腊月原本是“狩猎之月”的意思,早期应该写作“猎月”才对。《风俗通义》即称:“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可见,“腊”、“猎”、“蜡”三字之间是一种抹不断的关系——猎→腊→蜡:狩猎来的禽兽用来制作腊肉,制作好的腊肉是用来作蜡祭的。

(《北京晚报》“一方钩沉”版面截图)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字“臘”,现代词典均称“臘”是“腊”的繁体字,其实是错误的,这两个原本是不同的字,早期读音、字形和写法都不一样的。“腊”的篆书写作与金文一样,而“臘”的篆书写作;“腊”是干肉,而“臘”是腌肉,但在后来两字也被互用了。

这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汉字简化运动中,便将“腊”当成了“臘”的简化字,这是简化字带来的一个意外麻烦。

读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只要弄清了“腊”、“蜡”、“猎”、“臘”四字的关系和渊源,“腊月”就全懂了。弄懂了“腊月”,就知道腊月应该做什么的了——忙年吧!

(篆书“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