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与小寒到底哪个更冷?现代气象统计发现与大家感觉不一样
大寒与小寒,到底哪个节气冷?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本周六就是“大寒”节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0度。大寒位序腊月,意味着一年将尽,谚语“小寒大寒,一年过完”,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大寒节气里,古人会做什么?今天(周四,2018.01.18.)出版的《北京晚报》上我的”一方钩沉“专栏谈的就是这事。

(大寒,冰天雪地,寒气逼人)
这篇文章就是其中一部分,请”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网友先行阅读。
冬季的6个节气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可以分为三组,立冬、小雪一组,分在阳历11月;大雪、冬至一组,分在阳历12月,小寒、大寒一组,分在新年1月。
从温度的变化来看,一组比一组冷,这与现代气候观测结果是一致的。最冷的当然是阳历新年元月,这个月基本上相当于阴历的十二月,即俗话说的腊月。

(《授时通考》释“大寒”、“小寒”)
但具体到小寒与大寒,哪个节气最冷?古籍上认为是“大寒”。如清代鄂尔泰《授时通考·天时》“十二月”条引《三礼仪宗》:“十二月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是极也;大寒为中者,上形地小,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小寒之所以叫“小寒”,因为还没到极为寒冷的时候;而大寒之所叫“大寒”,因为是最寒冷的时候。东汉郑玄注《易纬稽览图》称:“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就是这意思。

(大寒天赶集)
但是古人这一解读,与现代气候观测结论是有矛盾的。
据中国气象局数据中心的数据,大陆65年(1951-2015)来最寒冷的天气出现在“小寒”的最多,占37%。其次是“冬至”,23%;“大寒”,22%; “立春”,13%。如果仅对比“小寒”与“大寒”的绝对低温,那小寒时节更冷,极冷天占42%,而大寒仅占24%,余下的24%年份,小寒与大寒的气温“差不多”。
这么说来,是不是古人把“小寒”与“大寒”弄反了?其实不是。

(烤火,是过去人大寒天最常见的现象)
极低气温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感觉和表现并不同步和相符,也就是说,气象学上气温最冷的时候人们并一定感到最冷,人们感觉“最冷”的时候,往往是积累起来的低温天,小寒后的连续低温,到大寒时已“冷得不行了”,这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
比如,冬天刚来时,人们就会觉得“太冷了”,这是相对热天的反应,实际上这才是冷天的开始。
古人在设计时序和节气时,初衷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而非仅考虑气温高低变化,应辩证地理解“气犹未是极也”、“寒气之逆极”的意思。

(北方冬捕)
再说,从中国三千年气温变化来说,在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的秦汉时,也许比现代冷多了。更重要的是,从冬至后便开始的“数九天”给人们带来的寒冷伤害,累积到大寒时节最为严重,相对于小寒自然是“大寒”了。
可见,“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是成长和积累的关系,而不是温度绝对值反映,这与小暑与大暑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谏诤”条有这样解释暑寒变化原理的:“夏至阴始起,反大热何?阴气始起,阳气推而上,故大热也。冬至阳始起,阴气推而上,故大寒也。 ”

(冬天北方烧炕)
而古代的阴阳家则从“阴阳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大寒,汉代儒家编撰的《孝经纬》中有这样的说法:“小寒后十五日斗指丑,为大寒,至此栗烈极矣。律大吕,吕者,拒也,言阳气欲出,阴拒之也。”
古人认为,大寒时阴阳较量最厉害,阴气特活跃,过了“大寒”就是“立春”节气了,“阳气”将渐占上风,也就是说温度将持续上升,寒气渐远——春天越来越近了!

(严寒挂冰)
难怪秦始皇陵墓安然无恙 你看里面都有啥 盗墓贼有去无回
秦始皇陵的建造是一项令人惊叹的壮举,它不仅代表了古代我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也映射出了一个极具权力欲望的皇帝的志向。在那个科技和工程技术非常有限的时代,秦始皇陵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仍然让人难以置信。我要新鲜事2023-08-15 20:06:390000曹芳芳:中原地区史前用玉特征与进程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6:420003山西出台《关于加强全省考古工作的意见》全方位推动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学重要讲话精神,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7月1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省考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1:29:120000比曹操还内行,比孙殿英还厉害的民国盗墓大贼是谁?确实不一般
原题:半鸡台盗宝本文作者倪方六民国年间,军阀盗墓成风,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孙殿英盗大清皇陵。而在孙殿英之前的,则是陕西土著军阀党玉崐盗掘斗鸡台一事,其造成的破坏性不亚于孙殿英,就盗墓技术和识宝水平而立,比孙殿英厉害多了。新修的《宝鸡县志》便记载了此事。图:被党玉崐盗掘的斗鸡台(戴家湾)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51:220002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东济南元代郭氏家族墓地
发掘单位济南市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郭俊峰墓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董家街道季家寨村东南(图一),墓葬共12座,编号为M7-M18(图二)。墓葬规模较大,通长6.4-12.4米,均为南北向。除M13为石室墓外,其余11座均为均砖雕壁画墓。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27:24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