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与小寒到底哪个更冷?现代气象统计发现与大家感觉不一样
大寒与小寒,到底哪个节气冷?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本周六就是“大寒”节气。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0度。大寒位序腊月,意味着一年将尽,谚语“小寒大寒,一年过完”,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大寒节气里,古人会做什么?今天(周四,2018.01.18.)出版的《北京晚报》上我的”一方钩沉“专栏谈的就是这事。

(大寒,冰天雪地,寒气逼人)
这篇文章就是其中一部分,请”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网友先行阅读。
冬季的6个节气分别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可以分为三组,立冬、小雪一组,分在阳历11月;大雪、冬至一组,分在阳历12月,小寒、大寒一组,分在新年1月。
从温度的变化来看,一组比一组冷,这与现代气候观测结果是一致的。最冷的当然是阳历新年元月,这个月基本上相当于阴历的十二月,即俗话说的腊月。

(《授时通考》释“大寒”、“小寒”)
但具体到小寒与大寒,哪个节气最冷?古籍上认为是“大寒”。如清代鄂尔泰《授时通考·天时》“十二月”条引《三礼仪宗》:“十二月小寒为节者,亦形于大寒,故谓之‘小’,言时寒气犹未是极也;大寒为中者,上形地小,故谓之‘大’。自十一月一阳爻初起,至此始彻,阴气出,地方尽,寒气并在上,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也。”
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小寒之所以叫“小寒”,因为还没到极为寒冷的时候;而大寒之所叫“大寒”,因为是最寒冷的时候。东汉郑玄注《易纬稽览图》称:“冬至之后三十日,极寒”,就是这意思。

(大寒天赶集)
但是古人这一解读,与现代气候观测结论是有矛盾的。
据中国气象局数据中心的数据,大陆65年(1951-2015)来最寒冷的天气出现在“小寒”的最多,占37%。其次是“冬至”,23%;“大寒”,22%; “立春”,13%。如果仅对比“小寒”与“大寒”的绝对低温,那小寒时节更冷,极冷天占42%,而大寒仅占24%,余下的24%年份,小寒与大寒的气温“差不多”。
这么说来,是不是古人把“小寒”与“大寒”弄反了?其实不是。

(烤火,是过去人大寒天最常见的现象)
极低气温与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感觉和表现并不同步和相符,也就是说,气象学上气温最冷的时候人们并一定感到最冷,人们感觉“最冷”的时候,往往是积累起来的低温天,小寒后的连续低温,到大寒时已“冷得不行了”,这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
比如,冬天刚来时,人们就会觉得“太冷了”,这是相对热天的反应,实际上这才是冷天的开始。
古人在设计时序和节气时,初衷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而非仅考虑气温高低变化,应辩证地理解“气犹未是极也”、“寒气之逆极”的意思。

(北方冬捕)
再说,从中国三千年气温变化来说,在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的秦汉时,也许比现代冷多了。更重要的是,从冬至后便开始的“数九天”给人们带来的寒冷伤害,累积到大寒时节最为严重,相对于小寒自然是“大寒”了。
可见,“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是成长和积累的关系,而不是温度绝对值反映,这与小暑与大暑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谏诤”条有这样解释暑寒变化原理的:“夏至阴始起,反大热何?阴气始起,阳气推而上,故大热也。冬至阳始起,阴气推而上,故大寒也。 ”

(冬天北方烧炕)
而古代的阴阳家则从“阴阳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大寒,汉代儒家编撰的《孝经纬》中有这样的说法:“小寒后十五日斗指丑,为大寒,至此栗烈极矣。律大吕,吕者,拒也,言阳气欲出,阴拒之也。”
古人认为,大寒时阴阳较量最厉害,阴气特活跃,过了“大寒”就是“立春”节气了,“阳气”将渐占上风,也就是说温度将持续上升,寒气渐远——春天越来越近了!

(严寒挂冰)
姜子强:金代文物中的迦陵频伽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52:240000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百年耕耘、薪火赓续
安阳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是甲骨文的发现地,中国考古学人才培养基地,也是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试验田。“殷墟考古已经走过了90多年,在各方努力下,殷商文化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不断深化,殷墟的价值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为增进民族自信自强提供了坚强支撑。”11月10日,在国家文物局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殷墟考古持续深入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7:32:250000河南农民捡到铁片 有人开价10万也没卖(古代金属片)
老人在山上捡了一个有字的金属片和武则天有关。在河南的农村,有一个农民上山做农活的时候,突然发现在旁边的石头堆里有什么东西正在闪闪发光,老农民就过去看了看,结果在里面找到了一个金属片,看起来像是铜质。不过上面却有着字,然后这个农民把这个东西放在自己口袋里,等回到家里才开始慢慢研究,最后是找到了一个村里面的老人,想让对方看看这是什么东西?陌生人寻宝我要新鲜事2023-03-28 03:56:550000北方龙:辽宁巨型食草恐龙(长12米/距今8300万年前)
辽宁是我国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这里如今已出土了35种恐龙化石,其中有小型恐龙,如朝阳龙、北票龙等,也有大型恐龙,如锦州龙、双庙龙等,今天小编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北方龙,它也出土于辽宁,是一种长12的巨型恐龙。北方龙基本资料体型:北方龙是一种中国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2米,与栉龙、西伯利亚泰坦巨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30位,生活在距今8600万-83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41:18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