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时出现反常事,更奇怪的是那些佛经宝卷哪来的
敦煌遗书,不是时候的发现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什么叫敦煌遗书?学术界的定义是敦煌出土的公元4世纪至11世纪古写本及印本,系珍贵的中国古代文献。
发现时间: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
发现地点:敦煌莫高窟
发现者:一位道士,名王圆箓

(发现遗书的藏经洞)
如此重要文物发现,发现者应该受到敬重的,然而王道士似乎没有听到掌声。他这次发现,并没有人为之欢呼,也没有人表扬,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甚至曾称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未成功臣,反当罪人。为什么?笔者想来原因很多,说到底就一句话——发现得不是时候!
敦煌莫高窟我曾多次去过,在写作《民国盗墓史》时,为了拍到想要的配图照片,花了很多时间。对于这处现在游人如织的旅游圣地,在一百年前还没有多少人知道,甚至在半个世纪前,还显得很荒凉,没人愿意去的。
敦煌莫高窟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地方?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民间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最西端的敦煌市境内,也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在佛教界,敦煌莫高窟如雷贯耳,它是中国佛界四大名窟之一。其中第l7窟所藏的大量古代经卷、文书被发现后,又被称为“藏经洞”。也正是因为藏经洞被发现,现代敦煌才有了今天这般崇高的地位。
藏经洞并不大,现在是禁止游人入内的,它其实是16窟内甬道北侧的一个“小房间”。藏经洞是覆斗形顶的小窟,仅有19立方米。经考古研究,此窟开凿于晚唐时期,窟主是当时河西都僧统洪辨。

(洪辨塑身真容)
洪辨俗姓吴,故时人称他“吴和尚”。吴和尚很有才,谙熟蕃语,生前传译不少佛典,功德无量,正因为这样,史上才有他的资料。其实洪辨在当时亦僧亦官,他任大蕃沙州释门都法律兼摄副教授十多年,后被提拔为释门都教授人。他于公元832年,开始在敦煌凿窟,开七佛堂,即今天的第365窟。后又开大佛堂一所,这就今天大名鼎鼎,出了藏经洞的第16窟。
洪辨圆寂后,族人及弟子就将廪室,即今天藏经洞,设为他的影堂,内塑真容,并立《告身碑》。顺便说一下,在洪辨真容后两侧有壁画,绘有近事女二,其中一女将自己的包包挂在树上,这包包竟然与现代流行的女包一模一样!

(洪辨塑身后近事女,注意树上挂的包包)
但是,后来发现的那些经卷,却不应是洪辨收藏的。那么,哪来这么多古文献?有“避难说”、“废弃说”、“石室藏经说”、“书库改造说”,等等,没有定论。流行的观点认为,约在公元11世纪初,莫高窟的僧人为避西夏战乱,将经、书秘藏于窟。
近世又是如何发现藏经洞的?有点阴差阳错,佛家之物竟然是道家之人发现的。
1900年,正是20世纪到来的时候,这些秘藏之物出世了,是出来迎接新世纪曙光的?发现者并不是应该与之有缘的佛僧,而是与佛无缘的道士。
王圆箓,湖北麻城人,小小的道士。

(王圆箓)
据说,王圆箓当年曾在肃州肃州当巡防军,退伍后因生活无着落便当了道士,并在莫高窟定居下来。
据王道士自己回忆,这天(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王道士雇请杨某清除莫高窟洞内多年的积沙,扫到莫高窟北端七佛殿下、现编号第17窟时,出现了灵异现象:忽悠间发出了巨大的声响,洞壁裂出了一条缝隙。王道士说是“佛祖显灵”。不少导游就是这样介绍的。真相如何,至今说不清,但不论真假,藏经洞就这么被发现了是事实。
藏经洞内共藏有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各类文物五万多件,时间跨度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不等,使用文字十分丰富,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康居文等,这些文本不折不扣的都是“宝卷”,称莫高窟是“藏宝洞”一点不虚。

(敦煌遗书,手写经卷)
但是,数量如此之多的宝卷被发现,实在不是时候,不是幸运,而是不幸,非常不幸。几年时间各路洋盗贼纷至沓来,宝洞被劫几空,宝卷四处流散,后悔莫及!
如今,这个藏经洞早已对游人开放,导游们也在重复着讲了一遍又一遍的往事。我2011年那次去时,曾在藏经洞的门外驻足良久,我一直在想,如果这个洞没有被发现,会是什么情况呢?不知道怎么了,离开又回来,往返三次。

(第38窟内景)
黄帝和蚩尤打了一仗就成了中华始祖考古:战争只是假象
黄帝之所以成为中华始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他所代表的时代群体开启了国家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黄帝与蚩尤的战斗只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方面,它象征着不同族群的争战与融合。应该以更宏观的视野来理解炎黄子孙的起源,将黄帝视为一个时代群体的代表,而非个人。我要新鲜事2023-06-11 20:36:390000江苏出土的明朝女尸 专家称其为绝世佳人(不腐女尸)
不服女尸是因为泡在防腐烂的液体里。永生是人类心中的美好愿望,但这个愿望注定难以实现。最长寿的人只能活到一百岁,那些传说中能让人长生不老的长生不老药头脑只是人类的幻想。每个人毕竟都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所以古人为了死后不腐烂,开始研究防腐技术。如果真的能熬过七年不腐烂,那就很少了,今天要说的就是极其罕见的一个。明朝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2:15:020000荐书丨铜镜、古坟与国家形成——读下垣仁志《古墳時代の国家形成》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0:320000陈建立:北大科技考古的先驱:陈铁梅先生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3:37: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