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磁州窑系的发展
#头条创作挑战赛#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窑址主要分布在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和邯郸市彭城镇二地。磁县古属磁州,故称「磁州窑」,而彭城镇曾与景德镇并称于世(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可见磁州窑在陶瓷史的地位非同一般。
此窑创烧于五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明代,长久的烧制时间发展出多样化的品类与艺术形式。本文择取五件代表性的器物,介绍宋金时期磁州窑的产品特色,与对其他窑口的影响。
1.白釉珍珠地线刻梅瓶
珍珠地线刻细小而密集地分布在主纹以外的地子上,可以发挥良好的衬托效果。(图一)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2河南》,页139。
五代晚期~北宋初年是磁州窑系的发展初期,产品以瓶、罐、枕、水注为多,器型浑圆厚重,保留不少唐代遗风,表面流行珍珠地线刻和白釉剔花等装饰。
珍珠地线刻是模仿金银器錾刻工艺所发展出来的技法,最早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河北磁州窑和河南、山西等地窑址所生产的瓷器上,都可看到此一工艺的运用。
例如上图为北宋时期的白釉珍珠地线刻梅瓶,此器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宋代墓葬,造型呈小口折沿、短颈耸肩、腹部深长之状,胎体先敷上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用阴线刻划缠枝花卉作为主纹,然后于缠枝纹外侧的地子上,压印细密的小圆圈纹,表面遍施透明釉后送烧定型。
成型的线刻小圆圈纹一个个紧密相连,密布在白色地子上,犹如洒落的珍珠而得名,是衬托效果很好的附属性纹饰。
2.白釉剔花罐
此器利用剔花技法产生褐色胎体与白色化妆土的颜色对比,突显表面纹饰的形状。(图二)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2河南》,页141。
白釉剔花又称「白搔落」,也是五代~北宋时期磁州窑系常见的装饰技法,普遍见于圆筒罐、水注及瓷枕等器物上,大多位于瓷器的主要部位,作为该器的主题纹样。
例如上图为北宋时期的白釉剔花罐,此器由河南省淮阳县宋代墓葬出土,罐口直而微敛,筒形深腹,腰部微微外鼓,口沿和腹底环绕一圈重瓣纹,以瓣尖相对的形式上下呼应,中间装饰硕大的缠枝花卉。
此器纹饰的做法,是先在胎体表面敷上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绘画纹饰,并将纹饰外侧的化妆土剔除,露出深褐色的胎体,施透明釉后高温烧制,形成白釉剔花类型。
由于剔去化妆土的地子露出原本的胎体,施釉之后烧成褐色,与白色纹饰形成对比,让纹饰显得更加立体而鲜明。
3. 黑釉剔花小口瓶
器表施黑釉,画上花纹,剔去图案以外的黑釉,露出灰黄色的胎体,烧成黑釉剔花纹样。(图三)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5山西》,页162。
北宋中期到金代的这段时间,是磁州窑系发展的中期,产品以瓶、枕、罐、钵、碗较多,纹饰方面除了剔花之外,又增加刻画和釉彩二类,是剔花、刻画、釉彩三者并行的阶段,并且出现许多黑釉剔花产品。
例如上图为金代的黑釉剔花小口瓶,此器由山西省天镇县夏家沟村出土,造型呈盘形口、短颈、耸肩、圆鼓腹之状,肩部环绕一圈菊瓣纹,上腹部用四片大型叶纹构成钱纹式的开光,开光内部填饰较小的草叶纹。
此器纹饰的做法,是先在胎体表面敷上一层黑釉,接着画上花纹,剔去花纹之外的黑釉,露出灰黄色的胎体,送入窑内,经高温烧成黑釉剔花纹饰,又称为「黑搔落」。
部分剔花产品使用白色化妆土和绿色低温釉,衍生出白地黑釉剔花、绿釉剔花及绿釉黑剔花等品类,色彩表现趋向丰富。
4.白地铁绘孩童枕
表面先涂白色化妆土,用铁着色剂绘画孩童的五官样貌与衣着,施透明釉后烧成白地黑花装饰。(图四)图片来源:《中国 磁州窑 出光美术馆》,页37,图54。
除了剔花之外,磁州窑系中期还有绘画和刻、绘并用的刻画工艺,纹饰题材大多取材于民众的生活小景,发展出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的风格。
例如上图为北宋晚期~金代的白地铁绘孩童枕,此器为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品,造型做成孩童伏卧之状,它的胎体表面先涂一层白色化妆土,接着用铁着色剂绘画孩童的五官样貌与衣着,整体施透明釉后高温烧制,成为白地黑花装饰。
有些器物在涂上白色化妆土、用铁着色剂绘画纹饰之后,还会用比较尖细的工具在铁绘纹饰上面线刻轮廓或细节,细腻的工法使白地黑花装饰显得同中有异。
5.黑釉剔花梅瓶
此件灵武窑梅瓶表面以黑釉剔花为饰,技法风格都与磁州窑相同,所以归为磁州窑系产品。(图五)图片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6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云南 贵州 西藏》,页136。
由于磁州窑产品深受世人喜爱,带动河北、河南、宁夏、内蒙古等地窑场的模仿,生产与磁州窑类似的器物,形成范围广大的磁州窑系。
例如上图为西夏的黑釉剔花梅瓶,此器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磁窑堡窑址出土之残器复原而成,属于灵武窑制器。此窑创烧于西夏,经金代到元代而衰微,品类有白釉、黑釉、青釉、褐釉及茶叶末釉等等,部分器物融入剔刻技法制作纹饰,与磁州窑风格相似。
图中所示的梅瓶以黑釉剔花装饰,它的做法是先在胎体上面施黑釉,画上花纹,然后将花纹以外的黑釉剔除,高温烧制定型,技法和风格都与磁州窑相同,所以将此类器物划归为磁州窑系来讨论。
磁州窑系的胎质较粗,必须用白色化妆土来美化器面,因为掌握了胎土、化妆土、透明釉、黑釉以及绿釉之显色原理,运用剔刻及绘画技法制作纹饰,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在宋瓷中自成一格。
中国历史上最强三波“出国热”,第一波影响世界,改变中国
中国古代的“出国游”本文作者倪方六10月17日,终于回到了家。这一个月来,因为组织“礼·遇中国”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一直在外跑,很累很累。这次我们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北新线”,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国,历30天,行程两万里。如果在古代,在这么短时间内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我们有高速公路可走,有少说速度也在100公里/时的豪华小车可坐,都觉得很辛苦,可以想见,古人是多么艰难!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59:200000课题追踪 | 智化寺明代彩画研究揭示异彩纷呈的奥秘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57:450001荐书 | 动物与人类社会——《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研究》读后
考古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复原古代人群的生活面貌,研究者们从物质材料出发,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科学合理的阐释,《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研究》一书通过殉牲这一特定的角度,为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埋葬习俗、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等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北方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殉牲研究》作者:包曙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5月定价:13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15:250000国宝级别的青铜器 卖出百万美元高价(皿方罍)
商朝时期的皿方罍是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大成之做。1919年,湖南一村民艾青燕去地里干活时,在路边无意间发现。随后,艾青燕将童罐抱回家,仔仔细细的冲洗了一遍之后,发现罐身上满是怪异的纹饰,罐身内刻着莫名其妙的符号。艾清燕冥冥之中意识到此物绝非一般文物,于是收藏起来,准备找人出手。低价购买我要新鲜事2023-11-20 20:05: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