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长江中游地区是东方的苏美尔
郭静云新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摒弃传统的关于中国上古文明与夏商周历史观的既有成见和大一统的意识形态,本着考古材料、历史史实和神话资料给出的线索,提出一系列大胆而新颖的见解,重新建构了中国上古史发展的脉络与纲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认为,盘龙城是代表殷商之前的本土古国,其诸多文化因素在被殷商征服后融入到殷商文化的脉络里古云梦大泽周边之洞庭澧阳和汉北地区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是中国早期文明的摇篮,从屈家岭到盘龙城是一脉相承的先楚文明,其地位类似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
郭氏认为,从世界史的背景来看,亚非地区早期原生文明的发生地,都在北纬26——32度之间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而32度以北地区的文明化时间则较晚;同时,农作的发祥地与大文明的发生地,皆是在同一个大的自然区域内。以此观之,主要流经温带地区的黄河流域不太可能是原生文明的发生地,而更象是文明扩展时代不同生活方式族群来往的交通要道。文献所载之“中原”,反映的是周秦汉唐之际人们的地理观念;若溯及更早时代,从纯粹自然地理而言,中国之“中原”,应指以大巴山和大别山为西、东界的宽阔平原地,北缘到黄河南岸,而南边经汉江中下游江汉平原,直达澧阳和洞庭平原。从考古文化发展来看,中原之源更可溯及长江中游。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从彭头山和皂市下层,到汤家岗和大溪,再到屈家岭和石家河,下迄盘龙城,构成了一脉相承,以自主内生发展为主的完整脉络。该地区一直致力于发展稻作农业生活方式,在屈家岭、石家河时期相继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出现了以云梦大泽和江、汉、澧诸水为枢纽的连城邦国和交换贸易网络,从而开启了东亚最早的文明化进程,其情形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非常相似,年代亦相同。
作者认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将“中原”之北界,拓展至豫西南和豫中地区,最北达到黄河南岸,这种鄂豫文化趋同格局一直延续至二里头——盘龙城时期。
对于盘龙城与二里头、郑州和偃师“商”城(下简称“郑偃”)的关系,一般认为盘龙城是“商人南土”。但是,郭氏却认为,在今日的发现中,盘龙城是同时代规模最大最丰富的城邦,且在诸多方面与同地区石家河文化有继承关系,故不能将其视为二里岗文化传播的结果,商人南土的说法不能成立,盘龙城应是当时最大集权政体国文明的中央。这大国或称为“商”、或有别的自称,但这就是符合北方殷墟建都前的“商文明”,《楚辞》和《越绝书》里的汤是此地的英雄,当时石家河古城衰退而盘龙城兴盛,或许恰恰正好是汤克夏故事中所隐藏的现实,是楚这个大文明中的“商”或“汤”的朝代阶段,或谓之为“南商”,其影响力的北界到达郑州。所以,郑偃为此文明之北界,而非中央。
在距今3500年后,北方族群来到殷墟建都,大约又再过了百年,打败盘龙城而自立为“商”,并且逐步将“南商”的故事与自己的家谱合并,以此强调“殷宗”政权的正统性,以及对于本土政权的传承。自此,原本存在于江汉流域的古老文明,淹没于后世文献之中。
郭氏认为,这类例子在世界史中很多。失败者的神史往往变成胜利者的光荣历史。在西亚,比苏美尔文明起源晚的巴比伦亚摩利北方人也借用了苏美尔人的历史,将苏美尔的先王写成自己的圣王,以与自己的历史合并;后来赫梯人再次借用巴比伦的历史,于是两族历史便再次合并,以至于其先王的传记越加复杂化,直至现代通过考古发现和研究才逐渐还原这一历史真相。中国北方族群胜利后,不仅掌握了南方的领土和资源,同时也掌握了他们原来的文明成就、英雄故事。郭氏强调:“发展在同一的天地间的东西方文明,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
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
大型盘龙目:异齿龙 背部带有巨大帆状物(能调节体温)
异齿龙是一种盘龙目动物,准确的说并不算是恐龙,诞生于2亿8千万-2亿6500万年前的二叠纪时期,它的外形很像爬行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一个半圆形的巨大背帆,嘴巴中带有尖牙和切割牙两种不同类型的牙齿,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异齿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0:33:370000王仲殊:关于日本第七次遣唐使的始末
(一)7世纪末通过藤原京的建造和大宝律令的制定等而在内政上做出很大业绩的日本朝廷,接着谋求在外交方面也取得与此相应的成果。自天智天皇十年(公元671年)以来,与中国的交往已中断达30年之久。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大和东亚国际形势的转变,恢复日中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在大宝律令编篡完毕的同时,便作出了重新派遣遣唐使的决定。0000林沄:中国考古学中“古国”“方国”“王国”的理论与方法问题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研究国家起源问题时,通常依据的资料有三大类:历史文献记载、人类学实例和考古学的发现。前两类资料的数量有一定限制,只有考古学正在不断地提供新的资料,从而推动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一、五种国家起源的理论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02:470000长沙发现清朝古墓 居然和考古队员有关(长沙古墓)
长沙发现的一个古墓,是考古队长的祖先。在2016年湖南长沙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有工人挖到了一块儿体型非常大的石板,在场的领导马上就停止了对此地区的施工,并联系到了当地的考古工作人员,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古墓。很快,民警以及考古工作人员就到达了现场。考古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判断发现这是一座清朝的墓葬,显得有些失望,清朝的墓葬放到现在的研究价值并不是特别的高。1.墓葬主人我要新鲜事2023-09-05 20:18:5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