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致中国独有的养蚕缫丝技术外泄,西域出土木版画描绘了经过
蚕种西传之谜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文章,是我《北京晚报》上“一带一路钩沉”独家专栏的见报稿内容,现在发到“头条号”上来,与网友们分享。
仍接着上面《中国史前一项发现让人类物质文明大飞跃》一文,来说说中国养蚕技术外出的事情。

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院藏“采桑猎钫”上采桑场景,一人站在一人肩上(摹绘)
中国民间一直传,养蚕缫丝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妃子嫘祖传授的,在今天看来,也许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那刀耕火种、枝叶遮体的原始社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和发明,地球东方的物质文明因此发生了大的飞跃,出现了华丽的丝绸。而到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的公元前四世纪,欧洲人还不知道丝绸为何物。
那么,欧洲人是如何获得养蚕缫丝技术的?这得先从此技术传入西域说起。
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传说——“公主偷蚕种”的故事。

图:东国公主)
当年,西域有一个叫“瞿萨旦那”的国家,对“东国”的养蚕缫丝技术极其有兴趣,却一直得不到。瞿萨旦那国王想出一招,通过和亲,让嫁而来的东国公主带来了禁止外传的蚕种。为了逃避关卡,公主将蚕种秘藏于帽里,就这样瞿萨旦那有了蚕种,并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从此,西域开始生产丝绸了。
西域即今新疆境内,瞿萨旦那国即古丝绸之路上的于阗国,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今和田地区均为该国所辖。“公主偷蚕种”的传说,实源于赴印度求法唐僧玄奘的口述,《大唐西域记》有原文——

图:养蚕雕塑
“瞿萨旦那王乃卑辞下礼求婚东国,国君有怀远之志,遂允其请。瞿萨旦那王命使迎妇而诫曰:‘尔致辞东国君女,我国素无丝绵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女闻其言,密求其种,以桑蚕之子置帽絮中。既至关防,主者遍索,唯王女帽不敢以验,遂入瞿萨旦那国……”
那么,“公主偷蚕种”发生在何时,“东国”又是指哪个国家,《大唐西域记》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说法。现在有学者认为,这里的东国,其实就是中国,对于西域国家而言,位于他们东方的中国,自然就是“东国”。
希腊史学家还给出一个具体时间——公元419年,东国公主将带蚕种到于阗。

图:公主偷蚕种木版彩画)
有意思的是,“公主偷蚕种”的故事还被西域人绘成了画。二十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曾在于阗国故城附近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一块描绘这个故事的木版彩画(见上图):画版中央绘一头戴高冕正坐的盛装贵妇,侍女二人跪于两旁,左边侍女以右手指贵妇之冕,意思是蚕种藏在帽内带来的。
但是,这一传说遭到了现代考古发现的挑战,西域掌握养蚕缫丝技术应早于传说。1980年,在新疆境内汉代尼雅遗址上,发现了一只蚕茧和大量枯桑。

图:丹丹乌里克斯坦因编号为DVI的佛寺遗址
尼雅遗址是丝绸之路上古国之一、汉晋时期“精绝国”故址,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就是从此遗址上出土的,尼雅蚕茧的发现无疑将新疆(西域)养蚕史提前了。
这里,顺便来说下“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的发现经过。

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这是1995年10月,中日联合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当时,考察队几个月挖下来,都没有发现什么重要文物。在挖到一座双人合葬墓时,尸身上穿着许多衣物,一具尸体的右臂上绑着一个色彩鲜艳的织锦。当时也未当是什么重要的文物,但仔细看时却发现了不同。
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面竟然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这让所有人都兴奋了。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人们常说“五星红旗照耀东方”,给东方的中国带来幸运……古人早就预言今年了,而且这么准确,这么一联想可不得了,织锦护臂的价值立马出现了。

图:“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出土现场
不久,“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国家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
对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的产地和年代,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说为蜀锦,一说西域本地产;年代有说汉代的,又说东晋的,目前说的最多的是“汉代蜀锦”,有近2000年历史。就算是蜀锦,能在西域发现,说明古丝绸之路的互贸交流活动,当年还是很活跃的。

图:新疆和田出土的四臂蚕神像,手持织机的筬和梭
根据对近年新疆考古出土物的研究,西域在公元三、四世纪时应该已经学会养蚕和缫丝。到底是如何传到西域的,笔者推测很可能是民间借当地出产的玉石,通过与中原丝绸互贸实现的,这从先秦时和田玉已大量进入中原一事上,可以理解出来。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丨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1:09:110000一个学生问道:“老师,胡清是什么人,照这些符号看,他应该在这
苗君儒点了点头,他虽是考古学者,但对历史精通,看过不少有关唐史方面的书籍,他想起在一本野史上看到过胡清这个名字。唐昭宗时期,宦官刘季述弄权,紫金光禄大夫胡清曾在金殿之上痛骂刘季述。后来朱温逼唐昭宗迁都洛阳时,曾大开杀戒,杀了不少李氏皇族和大臣,还杀了胡清一家。自那以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关于胡清的记载。不过民间传闻,胡清是受昭宗之命,携传国玉玺带太子出逃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5 03:29:540000考古的温度:踏步四季 瓷耀千年
汩汩的遮马峪河水从吕梁山脉深处蜿蜒流淌,嬉戏着四季花草,追逐着固镇炊烟,听着北涧疙瘩,下八亩、上八亩手铲与窑火的淬歌,眺望着远方的禹门口,朝着黄河母亲的怀抱奔去。春之语踏雪寻瓷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18:250002宁夏境内考古发现丰富了我国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08:050000盗墓者自述:群里组队盗墓 刚挖3铲就被抓 一切资料全靠网上买
在网上,各种题材的小说层出不穷,尤其以盗墓为题材的小说更是众多人的心头好。这些故事充满了刺激与神秘,吸引着无数读者迷失其中。然而,有些人因为对这些小说过于痴迷,不自觉地萌生了试图体验其中的冒险的想法,他们在现实中想尝试着寻找这种别样的刺激。然而,对于临时起意去盗墓的人来说,他们不仅可能失去理智,还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为大家讲述一位新手盗墓者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09:190000